宋建军:赤城老区的明天在哪里(八)水灾过后的轮牧思考

民生   2024-11-19 13:00   河北  

点上面蓝字关注 “看最新消息

 赤城老区的明天在那里?

八、水灾过后的轮牧思考

文/宋建军

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因人类自己的破坏,已经让它变得喜怒无常,毫无底线可言了。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格陵兰岛冰川的消融,上40度的高温,几十年一遇的降水……

人类,准备好了吗?

当一场场大水,一次次把视频刷暴。

池塘人工养殖的鱼被冲走了。

       良田,被冲毁了。

       道路、桥梁,被冲断了。

       水,进了院子。房,塌了。

       大水退去,一具具牛的尸体,落在了沙滩上。

       一个个画面,细思极恐。

       这一幕幕,发生在2024年的雨季。

        这一刻,人们似乎才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威力。

        损失惨重的,痛心疾首。

        若有后悔药,他们一定会不惜重金去买。

        可惜,这个世界上,还真没有人造得出后悔药来。

        可悲的人类,还自吹这么智慧,那么强大,竟连一粒小小的后悔药也造不出。

       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到谁买到过。

        既然没有后悔药,剩下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防患于未然啦。

       26年前,类似的事情就曾发生过。

       那是1998年,春季遮天蔽日的沙尘暴,雨季全国到处受水患。

        赤城那一年,洪水差点儿上了南大桥,成为建桥以来的破天荒。

       赤城那一年,汇水面积不大的岭后洪水,竟能把一辆大卡车冲到黄金局家属房小桥下,让人惊叹!

       这一代人首次发现,原来洪水这么汹猛,这么无情!

       生态严重破坏引起的灾难频频,惊动了最高层。

       朱镕基总理深入基层,追根溯源。下大决心,一定要治理荒漠。还苍穹一片蓝天,还大地一片绿茵。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了。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了。

       塞北林场工程启动了。

       冀京水源涵养林工程启动了。

       生态效益补助基金工程启动了。

       人类,公开向荒漠化宣战!

       务林人身临一线,战天斗地!

       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像一张张大网,撒向秃岭,撒向大漠。

       山绿了,水清了,沙尘暴不见了。

       但若干年后,有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后来,沙尘暴重又回来了。

       后来,洪水也又回来了。

       他们认为,大自然原本就该为他服务。

       他们认为,大自然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他们开始挥霍,无度的挥霍。

       市场牛价上来了,他们开始养牛。

       他们不知道,或者说不管草场的载畜量。自己能买起多少头,就养多少头。

        甚至在攀比,比谁的手笔更大。

        甚至,把外村的也引来放,只为自己从中能抽到成。

       更有甚者,竟有人把树砍倒,让牛吃树上的叶子。

       荒唐,荒唐,太荒唐!

       荒唐之事,层出不穷。

       他们认为,坡是大家的。谁养牛多,谁占的便宜就更大。

       他们已突破了底线,更像是在作践!

       不大的坡道,养上千头牛的村子太多太多了。

       前些时,我们考察黑谷辇路,顺便考察路网建设。经过一个村,正赶上牛归圈。街道过不来,过不去,到处都是牛。

        严重的超载,让已经修复了的生态重又少皮没毛,满目疮痍。

      丧失了含养功能的山川,遇到突降的暴雨,显得那么无助。

       暴雨,终于露出来了它的狰狞与凶残。

       他们不知道,这美丽的大自然,除上天的恩赐外,也有人类的奋发努力,留下的印迹。

       就拿赤城来说吧。

       马营乡卞家堡村,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支部书记叫魏尚清。

       他不信邪,不怕苦,顶住压力,带领全村社员(人民公社)早出晚归,把山坡上、道两旁,都栽上了树。

       周围山都光秃秃的。但一进卞家堡界,满目绿色,到处都是树。

       先是人工栽植。

       由于管护好,天然林也一簇簇长了出来。形成了大漠般秃岭群中的绿洲!

       魏尚清爱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他不光栽树,更在护树。

       他的侄女来看他,把毛驴拴在了树上。

      毛驴啃了树,违反了村里的护林公约。魏尚清要罚侄女。

     “我是大老远看你来了。再说,啃得又不多。你还罚?”侄女说。

      “传出去,不好听。再说,今后这亲戚还走不走?算了吧!”村民们劝他说。

        谁说也没用。最终罚款了。

        亲戚,从此不再走跳。

        茫茫人海,这样的事,能做到者有几?

        若干年后,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男人,说话算话。公约,既然定了,就必须执行!”

        很土,很有味道!

        后来,他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

       再后来,我把他借到县林业局,给他办了手续,让他当全县的护林队队长。

       他几乎每天都演绎着守护与毁坏的抗争。

       他护林坚决的经历,能写出一部震撼人心灵的书来。

       王美林,为林业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是下乡回家的路上,因为天太黑,摔下了崖头。

        他的儿子接过了他的事业,前赴后继。

        剪子岭林场工人姚林,24个月没发工资,家里没有一粒米、一把面,只剩下了土豆。

       上顿土豆,下顿土豆。

        饭是土豆,菜是土豆。

        饿了想饭,吃饭愁饭。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候在护林防火的岗位上。

       优美的环境,来的容易吗?

       那是一代务林人艰辛的努力!

       他们付出了多少时光、汗水,眼泪?甚至生命!

       难道不值得享受的人珍惜吗?

       大自然是有灵性的。你爱惜它,它温存你。你毁坏它,它加倍猛烈地报复你!

       同样的暴雨,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讲讲98年,我的亲遇吧。

       马营乡山上到处光秃秃的。

       暴雨来了。

       天上下雨,地上就地起河。沟沟岔岔,坡陡水急。汇到一起,汹涌澎湃。

       雨停一个小时后,那么大的河,竟然没有了。剩下的,是零星的水坑,和刚经过了咆哮洪峰的河滩。

       是啊,雨落在地上,落在山岗,没有缓冲,没有温存。点成溪,溪成河,借助坡势,带着泥沙,如脱缰的烈马,一路狂奔。越聚越多,波涛汹涌,所经之处,人畜、农田、房屋尽数遭秧。

       黑龙山,山高林密。

       一场狂风暴雨之后,河套并没有多大水。

       随着时间推移,水越来越多,河越来越大。流出来的河是清的,一直在流。竟流了好多天。

       原来,有植被的,雨水先落在树叶子上,再滴到草地上,落进腐植质层里,最后落到土地上。

       腐植质像一块海绵体,吸纳,缓冲,过滤。

      经过一次次缓冲,张狂的雨点变得温顺起来。

       先空间饱和,然后才会流出。

       流出来的水,也变得清澈透明。

       或许,这是植被防特大暴雨水患的实质。

       98年的大水,治理了。今天,重又回来了。

       一个人犯错误不可避免。

       关键是犯了错误,要吸取教训,要去改正错误。

       最悲催的是,错误改正过来后,又重新再犯,又造成更大损失。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的人清醒了。有的人,还在一脸茫然。甚至有的人,仍然一意孤行。

       愚痴、可怜、可悲的是第三种人!

       看到了生态恢复、保护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那又该怎么解决呢?

        有人可能会提出全面禁牧。

        我以为不可取!

        放牧,能获得利益,有巨大的诱惑。

        试想,人家的资源,本来又不富裕,不让人家利用,还承担起更大的防火责任,谁干?

       生态,是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应由公共买单,政府买单。

       做为公共的组成,他们有责任,是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但不是全部。

       你让最弱势群体的农民全部买单,合情吗?

       山里的农民,生存靠两样。一是地,一是坡。地种粮食,坡养牲畜。人家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

        到了你这代,忽然不让人家养牲畜了。合理吗?

        按物权法,不是你的东西,强行限制人家,合法吗?

       政策的制定,不是看你多坚决,而是看其多实用。

       制定政策关键两点,一是符合客观规律,二是顺从民意。

       最理想状态是,牧放了,生态没被破坏。

     老子说,“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是啊,达到这一目的,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认为,调配最好的办法是轮牧。

       轮牧,是把山坡分成区域,轮流放牧。

      不放牧的区域,草能保证自然状态下生长。

       轮牧,做到了放牧与生态保护兼顾。

       轮牧,避免了草还没长,就被牲畜吃掉,草永远长不起来,发挥不了最大生长量的尴尬。

        同时,放牧区又形成了自然隔离地带,能减少防火压力,有保护生态之功用。

       看来,做事在思路,方法很重要。

       既然占便宜是人心之本源,在这里已伤害了他人利益,而往往又是自觉人吃亏,那就让制度给出一个公道!

       具体方法可考虑,把全村的坡道最少分成三份。每年,一份放牧,一份恢复,一份速长。

       速长的地块,来年再用于放收。循环往复。

       当然,分成的份数越多,草长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生态的恢复。

       这样的好处在于,放牧和生态保护两者和谐,兼顾。处理得当,两者都可能取得最大值。

       究竟养多少牲畜,取决于放牧地块的载畜量。

       坡道草长得不一样,载畜量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

       为了增加这项工作的钢性,县政府应出台关于轮牧的决定及细则,并予以公布。

       每个村都要搞出适合自己的轮牧规划。

       规划制定因由专家和村民相结合。   

       专家侧重理论,纵观古今中外,带有普遍性。

       而村民对本地实际更了解,更有实践经验。

       这样制定出的规划,兼顾方方面面,更切合实际,更有操作性。

       养畜的数量,要和现村庄人口挂钩(注意:不是土地分配时的花名册)。

       超养的牲畜,实行重罚,用经济杠杆惩治。罚多少?以达到轮牧方案能顺利开展为目的。

       还有一个,究竟谁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更合适?

        我以为,村里应获得具体操作权力,如方案制定,如违反惩罚,不应留在县政府部门,应放给村里,放给利益攸关者。

        村里的坡,村民们最在意,最爱惜。也最懂得怎样去守护,去利用。

       规划制定出后,应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规划,应由村委会在村民代表监督下去执行。

       县负责对乡镇,乡镇负责对村委会进行规划制定、问题协调、工作落实和年末考核。

       县、乡还注重帮助村民解决村霸问题,帮助村委会解决钉子户问题,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权力下放了,不要以为这项工作县、乡没了责任。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县、乡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如做好为什么要轮牧、怎样轮牧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怎样轮牧的方法普及工作。让全县人民都知道,都参与。

        做好载畜量的计算,

        做好轮牧方案的总体谋划、制定、布局。

        做好乡镇、村轮牧方案的审查、批复。

        要做好轮牧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推进。

        要抓好两头,带中间。抓先进带动,抓后进促动。

         要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村主要干部主要考核范围,进行考核。

       生态恢复了,再大的雨也会缓冲,受洪灾的机率也小了。

       轮牧,里面大有学问,大有文章可做!

       轮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案例。

      轮牧,是天人合一!

      受水灾,原因很多。

      受灾的人,无视规律,无视大自然。

      其中,还有的是因为爱和一个名字叫“一遇”的去争地盘。

        他们只看到了“一遇”温顺的一面。却不知道,“一遇”其实很恐怖,也很狡猾。

        恐怖的可让你一次覆灭。

        狡猾的能耐着性子,等你几年,甚至几十年。

        当然,“一遇”前面总爱带年份数量词。

        如30年“一遇”,50年“一遇”,百年“一遇”。

        凡无视“一遇”的人,都是贪婪之心被赌包裹着。贪是内核。

        他们把房子盖在悬崖下面。他们把牛圈搭在河道旁边,一年一年挤占河道。

       他们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理论支撑:去年没事,十多年了都没事。

       是啊,他说的没错。

       他们用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去押宝。

       押在一个叫“侥幸”的宝盒子上。

       但他忘记了。还有三十年呢?五十年呢?

       甚至,还有更长。

       任何自然,都有规律。规律都是铁律,不可违!

       别忘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是那样渺小、脆弱。

       违反了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严厉惩罚!

        当然,这是又一个范畴了。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道是奥秘,道是规律。

       道,需要严守。

       哪怕不为他人,只为了自己,我们能不能当一名真正守道的人呢?

(未完待续)


赤城,是我们的家乡。
赤城,是美丽的。
赤城,80%是老区。
老区人民还不富裕。
如何把家乡建设好,让老区人民富裕起来,成为家乡人民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我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优势,把家乡建设好,进行了一些浅层思考,向县委、政府领导做了汇报。并写成系列文章,做成系列视频,愿和大家商榷。
借此,衷心感谢靳卓伢书记的大力支持!
衷心感谢为我审稿的刘玉贵、张景龙二位老兄,蒲润洲老弟!
衷心感谢郝小晶的演播、后期制作!
衷心感谢宋雨静、赵东琳的后期制作!
愿大家动动你的手指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并参加到家乡建设中来!
谢谢大家!

微观赤诚
微观赤城:原名“赤城门户网” 曾用名“看赤城”,关注“微观赤城”实时了解赤城身边事、突发事、新鲜事、感动事! 商务合作+V:112968194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