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新世界
□丁东亚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今无疑已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使命,不仅需要作家们用情用力的创作实践,也离不开文学评论的有效引导,即在对文学潮流、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深度开掘中发出主流声音,充分发挥其精神引领之力。基于此,《长江文艺》自本期开设“新时代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理论评论专栏,邀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文学”,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拓展这一话题的理论空间。
对小说家而言,想要写好新时代人物,首先需要具备宏阔的视野和中国气派,并能将故事人物放入时代语境中,以敏锐的感受力从日常生活淬炼出智慧……本期女真的中篇小说《空镜头》则是通过人物的“破茧”来展现新时代人物,并将生命存在的意义以流动或旅行的方式作为创作主题。对于这一小说主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云游》。在那部小说里,作者把漫游、移动与迁徙提升到了一种人生的哲学高度,漫游或移动可以是逃离与隐形的变体,也可能是单纯地对日常生活常规或束缚的逾越。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世界与人性的认知,不管作家是源自想象还是切身感受,我想其背后都含有个体大量的思索、经验、研究,以及情感注入,但在生活里,追问人生的意义,很可能是源自心灵的畏惧或现实的不幸。《空镜头》里的女主人公即是如此。
近几年,女真对书写中老年女性生存面貌似乎尤为偏爱,且能呈现出多重的风貌,我想这也是因她看到了她们不乏坚韧勤劳的品质和丰满蔚然的内心,也有着可兹叙说的人生故事。《空镜头》关注的依然是中老年女性,也是一个标准的新时代中国故事:“她”因分居多年及丈夫贪污庭审备受身心折磨,恰好摄影群里的张玲号召在疫情之后去北大荒旅行,“她”才得以暂时逃开身心困境之地,与车厘子、葡萄等素昧平生的同龄女性来了一次短暂旅行。在那片陌生但安静美好的异土,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推进转换,四个在生活里“失焦”的女人背后的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直至旅行结束,“她”才突然警悟,无论如何都难以摆脱丈夫与自己命运相连的影响,只得安之若命,删除了所有途中拍下的照片,除了那些空镜头:蓝天、白云、绿草地……所谓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样的构设也间接印证了作家女真倡导的“生活不在别处”的观点,即便是一场旅行,也是为更好地审视与回望当下“此在”的生活。尽管由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所掀起的诗和远方的畅想早已成为现代人最为浪漫的信念和“彼在”,但现实是,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也必须生活在“此在”,必须面对“此在”鸡零狗碎的日常和生老病死。一次去往新世界的旅行作为对“此在”的短暂逃离,不过是梦想的七彩泡泡,吹弹即破。然而,若把旅行当作一个契机,打量“此处”习焉不察的生活,反倒是体现出了女真的奇巧之心,何况《空镜头》不仅再一次彰显了女真对中老年人的自觉书写,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生活的“常”与“无常”。尽管这篇小说极度绵密的叙事节奏使得故事推进稍显缓慢,但也正因了这种细密,我们才得以看到了女真对细节处理的耐心和用心。
我始终认为细节决定了一篇小说的成败,而《空镜头》里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募,可谓是事事具细:如何选用器材拍照,退休后如何生活,如何在群里相约,地点在哪里更为妥帖,旅途中在哪里吃饭,在哪里住宿、如何住,乘车时谁开车,谁导航……之所以要在小说里大体量叙述庸常的生活细节,我相信是女真看穿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皆是“此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的任务。也正因了这些生活常态的展现,我们才可细细打量小说人物个体的人生,从而体悟到生活世界没有谁会是真正的主角,一如鲁迅先生《而已集》里的一段描写:“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此在”悲喜自渡。小说《空镜头》里的人物也是这样。“她”和丈夫从恋爱到结婚到分居,再到现在为丈夫奔走忙碌的无奈和面对丈夫悬而未决的审判带给她和女儿的内心伤害,才令“她”想要去北大荒旅行;车厘子呢,是想借机去见年轻时被迫分离的旧情人,唯独葡萄是意欲在陌生的旅途中自绝人世……她们都有着各自的人生之“常”。只是一体两面里,与之对应的又是生活之无常:在“她”那里,丈夫原本是“工人的儿子,上进,能干,在政界很快爬上了高位”,二人自由恋爱,亲密无间,但时过境迁,如今他们已相看两厌,丈夫也因贪污进了监狱;葡萄则是因一场意外车祸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剩下她孤身一人,很快癌症又敲响了死亡的钟声……“无常”不也正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甚至无法抗拒的“常”吗?这点在小说人物“她”身上,有着尤为细腻的呈现,即生命的孤独感。“她”分明有着诸多烦恼或坏情绪,包括双眼看到美景的片刻喜悦,却寻不到一个可以诉说或分享的对象,即便是女儿,也无法承接到她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孤独感在葡萄身上有着更深层的传达。那个小个子的南方女人旅程中不曾与谁倾心交流,无疑也是因疾病的疼痛和心灵的孤独无以言说和无处言说。最后她删掉所有人的微信,留下一封诀别信,消失在北大荒,让我也意识到作家女真从现实出发后意图到达的心灵辽阔之境。
但《空镜头》里的“那个人”究竟是谁?是珍藏在一个女人生命里的爱人吗?能同生共死,命运相连,任岁月流逝也不曾褪色?“她”在旅途中不断对过往情感的追溯使我不时想到乔伊斯的名篇《死者》: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深爱着妻子格丽塔,彼此亲密无间,但妻子心里却珍藏着一个年轻时为她淋雨而死的爱人。舞会后,当备受挫败的加布里埃尔把爱和情欲寄托在妻子身上,妻子却因一首《奥格里姆的姑娘》陷入泪水涟涟的回想之中:那时爱在死者和生者之间流动,却在时间里连接、发酵,融为了一体。即刻,加布里埃尔明白了自己虽与妻子格丽塔相伴多年,却终究抵不过一个亡者——因他在格丽塔的爱情和回忆里是永不凋零的。在《死者》里,加布里埃尔从愤怒到讥讽到怜悯,再由漫天雪花中顿悟到了时间、爱和死的真谛,决定在“西行”中继续寻找精神超越的构思,与女真此前的另一篇小说《唱给一个亲爱的人》又在时空间互为呼应。在《唱给一个亲爱的人》里,女主人公张珊珊也是在莫斯科的地下人行道由一首《喀秋莎》想到了“那个人”——年轻时爱恋的三毛子。时近晚年,当张珊珊再次回忆起三毛子,仍有着无尽的伤感和怀恋……事实上《空镜头》里的“她”也是这样,“那个人”与“她”一起吃过的饭,看过的电影,共同经历的岁月,其实早已化成血肉长在了“她”心里,纵使“她”与“那个人”因为价值观、生活习惯不合而分开,但当他陷入困境,“她”依然会为他东奔西走,依然因他而痛苦、煎熬……顿悟之于“她”,是发现了自己与那个人命运相连,一如 “她”爱上的那朵象征顽强、纠缠不休的新娘草,至于最终留下的空镜头,则是经过逃离、遇见、回想、见证生死之后的一种精神超越。
作 者
▲丁东亚
制作:陈瑶 张亮
审校:吴佳燕
核发:喻向午
聚光灯 中国当代作家档案
新现场 新时代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激变的现实,恒久的主义 |贺绍俊
小说坊
空镜头 |女 真
在冯家花园躲猫猫 |草 白
如影随形 |窦 椋
黄昏里的抛物线 |张跃军
麦青草黄 |曹鹏伟
唐诗传
双梦记 |赵柏田
家乡书
票根 |周荣池
诗空间
等和找,构成的一生(6首) |刘 年
我确信我将皓首穷经(9首) |熊 焱
新鄂军
翠柳街
去往新世界 |丁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