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发源地,北京海淀与“两弹一星”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中国原子弹、氢弹事业在海淀起步,中国导弹事业在海淀发源,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海淀诞生。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22位曾在海淀工作生活,他们成为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拼搏奋进的光辉榜样。
在这片见证了“两弹一星”发展历程和孕育出科学家奉献精神的土地上,一场主题展向为国家和民族铸就辉煌的“两弹一星”贡献者们致敬。11月18日,“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正式揭幕,传承赓续“两弹一星”精神,展现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风采,激励和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等比例缩放模型真实还原“大国重器”
雕塑墙生动刻画科学家艰苦奋斗感人精神
手稿原件将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化身“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
体验“天地对话”的玄妙
……
这场展览仿若时空穿梭器
带人们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珍贵手稿
一段段历史影像
展示了“两弹一星”与海淀的深厚渊源
步入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直行,“两弹一星”在海淀的雕刻大字跃然眼前。展厅建筑外观以石材为主要材质,中间浮雕由原子能楼、九所灰楼、航天大院等元素组成,代表“两弹一星”事业从海淀出发,火箭发射成果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等元素代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从海淀出发一直到浩渺宇宙的前进之路。
展览面积近1400平方米,分为序厅、展区一“从这里出发”、展区二“‘两弹一星’精神”、展区三“筑梦新征程”共四个部分,通过展板、视频和300余张珍贵图片、108件展品讲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众多参与“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人物的奋斗历程,成为阐释“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重要窗口和中关村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
展览将新媒体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巧妙融合,带给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其中,序厅主要展示“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领导决策、重要事件节点与深远影响。别出心裁的设计充分利用8米的挑高空间,利用半空中的贴膜屏与落地LED屏组成T型巨屏,投映其上的浮雕动态影像连缀四周的实体浮雕墙面,营造视觉冲击力,形成环抱沉浸式参观体验。
“欢迎来到‘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海淀。”一声极具年代感的提示音,搭配地面投射的虚实结合的上世纪50年代海淀区数字地形沙盘和沉浸式环绕音效,瞬间将参观者带入情景之中。展区一主要讲述海淀与“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重要渊源。
共和国科学第一楼——原子能楼,中国现代科学大师聚集地中关村“特楼”,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发源地——中国原子弹、氢弹开拓者居住地“塔院”,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北京办事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通过雷达互动感应技术的加持,标注了15个与“两弹一星”息息相关的点位地图在参观者脚下徐徐展开。
展区二用视频纪录片带领参观者在功勋后代及“两弹一星”贡献者们的讲述中感受海淀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展区三以“筑梦新征程”为主题,展示海淀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赓续与传承,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见证“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在观展中,参观者纷纷感慨,展览中讲述的许多为“两弹一星”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参观展览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两弹一星’事业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展品,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科技工作者们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而奋斗的年代。”
“我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在设计上,通过灯、墙面、红砖等细节保留历史印迹。同时为避免相同类型展览的内容重复,在展览中以区域特色为优势,充分发掘海淀与‘两弹一星’事业有关的历史,将部分相关建筑用三维建模的形式立体化呈现,在时间与空间上把海淀区与‘两弹一星’联通,并通过互动体验呈现给参观者。”展览项目负责人项一力介绍。
这场主题展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深刻启迪——“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海淀这片科技沃土。
与时代同频,与历史共振。在海淀,每一次科技创新的突破,都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最好传承。据悉,展览开放后将与园区一体打造“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基地,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的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孟竹
图片:董碧渊、修雨辰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