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结构化时政最后30道题①!3天背完,说不定考试遇到!

教育   2024-12-03 21:15   陕西  

扫码回复模板领结构化+试讲答题模板

结构化是教资面试的必考部分
时政热点类题出现的概率大,难度大
华图授课7年面试老师精心研发的
时政类结构化30
包含:热点概述+模拟题+答案
今天更新第一天,前10道题
赶快一起背背喽,说不定今年考试就遇到了
面试穿着,结构化资料,备考答疑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一起和考友交流


01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热点概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中共中央发布《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模拟题

请你谈一谈如何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答题点拨

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发布《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应该如何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充分发挥教师、师范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在教师聘用工作中严格考察把关。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坚决抵制损害党中央权威、国家利益的言行;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加强师德师风培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理处分。

第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强化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完善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也要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四、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强化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好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政策。研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合理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

第五、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提高教师地位,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加强对优秀教师激励奖励,完善相关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向乡村教师倾斜;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深入实施学风传承行动等活动,传播教育家思想、展现教育家风貌。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



02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热点概述
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充分认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价值,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各项重大任务,加强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布局,系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模拟题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点拨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充分认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价值,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各项重大任务,加强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布局,系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1.必须着眼提高创新能力,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在重大科研攻关中强化对战略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生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面世界科技创新变革规律和国家科技创新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国家战略和世界科技前沿,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推动高校组建科研大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持续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必须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塑造并发挥优势,追求卓越、办出特色,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要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

3.必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高校要精准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科技攻关过程、科研组织方式与育人环节、育人模式有机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要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4.必须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职业教育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源源不断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深化“一体两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双提升。



03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热点概述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规划纲要提出,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 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基本公共教 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 化教育改革。

模拟题

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答题点拨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1.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党的领导统领一切,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就是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汇集更大合力,把一代代青少年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之队”,共同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和良好文明风尚,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更多力量。

3.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

(1)基础教育:重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要努力让青少年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习者多种方式就业创业助力,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

(3)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4)民办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加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同时,更好发挥各方积极性,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丰富教育类型,满足老百姓对于教育的多种要求。

4.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体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顶层设计意图。“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沿着“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方向。




04

科教兴国战略

热点概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 中,始终高度重视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 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坚持教育优 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行整 体谋划,并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模拟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 地位和作用,对此你怎么看?

答题点拨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 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体现 了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强劲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1.我们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 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只有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 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方能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全要素 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 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能占领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 制高点。

落实科教兴国,有以下策略:

1.创建学习型社会

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需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 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以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基础的。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提高全社会 的科技意识,需要国家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为科技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国家要支持和鼓 励企业积极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国家鼓励科普、学习类媒体自我发展,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科普小视频的形式逐渐培养民众务实、求真、求知的学习精神,建设学习型社会。

2.开展全面教育

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视,逐步摆上 了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激烈斗争 中孕育而出。想要实现科教兴国,应当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开展全面的教育。

3.构建多元化科教投入机制

我国的主要科教投入方式是国家财政,但是如果能够调动有生力量,让科教投入变得更 多、更多样,就能更加促进科教的发展。如引入民间资本,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等。

综上所述,科教兴国是我国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而科教兴国更需要靠政府牵头、企业奋进、人民学习,才能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方针。



05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热点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 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 持续抓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高质 量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模拟题

如何理解新时代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答题点拨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做好“为党育 人、为国育才”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教育应当与社会对接,因需定教,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 知识型人才的同时,也要面向新兴产业、文化和现代服务业、公共卫生和健康、农业农村现 代化等发展需求,加强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培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着力增强职业教育 适应性,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

2.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保护学生的创新性思 维,开设实践与劳动课程,着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开展各级创新大赛,筛选创新人才, 探索大中小各学段有机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3.促进教育公平。布好教育先手棋,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化区 域合作,如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大对中西部、东北地区等教育发展支持力 度,形成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合力,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教育资源云平台, 减少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建设教师轮岗制度,鼓励东部资深教师到中西部学校轮岗教学。

新时代,应当吹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号角,通过多方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强国 生力军。



06

课间圈养

热点概述

教育部明确表态: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国内多地已开始摸排和整改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受约束”现象,并取得一些成效。然而,在部分学校,学生课间10分钟不能下楼活动的现象仍未改观。

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印发了相关文件。比如,成都市教育局日前发文,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或远眺等方式放松。教师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模拟题

近日,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引发广泛关注。针对这个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点拨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但在一些家长和学校看来,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容易忽视自身安全,出现磕碰、受伤的情况。有老师认为,小学的孩子们对于打闹没有概念,课间疯跑很容易磕伤,老师们也得时不时地照看着。家长们对“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想法也有点“矛盾”:既想让孩子课间多活动活动,和同学多点互动,又担心孩子在打闹过程中出现磕碰,甚至因嬉戏打闹受伤。正因此,有的学校要求学生除了上厕所和接水以外,禁止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走出教室活动。

课间休息活动10分钟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身体等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的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休息活动本身是为了让学生张弛有度,有时间进行大脑皮层的休息,好转换到下一堂课的学习。良好适当的运动会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如果将学生约束在教室里,学生之间不仅缺乏交流,自己也会因为得不到有效放松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质量。

课间十分钟休息活动是基于学生的身心规律来安排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课间休息活动好比国画上的“留白”,学生的教育也要有“留白”的部分,不能满堂灌,为了安全牺牲学生正常的课间活动的做法不可取。

未成年人在课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活动,长此以往会滋生很多心理问题。不但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自闭,也会使得学生产生焦虑,厌学情绪上升。长大以后,也会增加学生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感。根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的患者曾因抑郁休学。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多位专家看来,未成年人在患有抑郁症的比例增高的同时,年龄也在不断下降。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开始逐渐产生抑郁倾向的现象不容忽视。课间休息,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既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也能成为学生解压的一种方式。

解决“课间十分钟”存在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也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学校不能因为只顾安全问题就因噎废食,家长也不能因为一些小磕碰就神经高度紧张,要给学生的课间活动留出足够的“空白”。

同时,要有相关的政策保障学校敢于开展各类活动。理清学校和家庭在学生管理问题上的权责关系。尽管教育部已经明文规定要保障学生的课间运动时间,但问题的真正解决仍需要厘清“校园安全”问题的“责任边界”,使老师们能够安心引导学生享受热闹的课间十分钟。比如说在校园里出现这种安全事故的责任,就明确界定责任边界,对于那些不能够由老师负责的,学校管理部门不能够简单地不做调查、不做了解、不做分析,就把这个责任交给老师。责任问题解决了,边界明确了,那么我相信,不会有哪个老师再要求学生下课的时候不能进操场。



07

网红老师

热点概述

抖音、B站、快手,这些新时代的短视频软件上,不仅有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也活跃着不少名师,他们用独特的教学教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网红”教师。

在信息化时代,网红教师早已不是稀奇的新鲜事。不论是教培行业的俞敏洪、张雪峰等人,还是一众专家学者,抑或“挖呀挖”的幼教黄老师……他们成为网红娱乐带货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对处于“应试教育”关键时期的中小学教师,网友少有娱乐精神,对于其种种与教育无关的举动,往往加以批判。中小学教师网红化,颇受争议。

模拟题

有些人觉得网红教师好,与时俱进;也有人觉得网红教师耽误老师正常地上课,与教师沉稳的形象不符合,你怎么看?

答题点拨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中存在的一种媒介形式,“网红教师”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新出现的一个新型教师群体。借助媒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要学会合理利用、发挥优势,而不是因循守旧、避之不及。面对网红教师应该辩证看待,努力发挥网红教师的正向力量,避免不良影响。

一方面,网红教师扩大教育范围,提升教育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在网络走红,是一种有益于大众的新教育模式。网红教师利用互联网,有助于发挥数字化教育的优势,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促进理论知识的传播和教育方法的普及,用网络的方式真正将教育推广到了每一个角落,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老师们带来更为积极向上的变化,引导观众形成正确价值观,并借助自身的网络影响力、号召力提升大家的学习意识;

同时,网红教师丰富教育形式,促进教育创新。网红教师利用直播平台、视频分享、公众号推文等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将自己的授课视频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教学视频,还可以与教师适时进行网络互动交流。由此观之,“网红教师”这一群体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契合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另一方面,网红教育如果一味关注网络效益,可能会由于过度关注网络,导致精力分散本末倒置,忽视课堂实际,偏离教学中心,不利于常规教学工作的推进;同时网红教师在分享教育知识及自身看法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表达不当或过于主观,破坏教师的公信力、损害教师公众形象。

对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规范:

第一,灵活运用网络平台,分享教育经验。网红教师通过网络媒体,以视频的方式将自己的教研和教学成果发布出来,让学生、同行教师受益,但网络授课是一种个人行为,课程大多数情况不需要审核,把关者只能是教师本人,而网络课程因其传播广泛,受众面大,要保证思想纯正,不可为了迎合观众而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更不可哗众取宠,发表一些反党、反社会的言论。成为一名“网红教师”,要对授课内容精益求精,内容挖掘要深,要有自己独到见解,切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课堂用语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青年教师,应该积极使用教育资源,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名师优课网站,促进自身学习发展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助力自身教学开展。

第二,规范言行举止,自觉维护教师形象。教师需要注意自身在网络平台的相关言行,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维护教师良好形象。网红教师也是教师,而且应当是教师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要以良好的师德表现和优雅的形象示人。要遵守国家法规,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第三,加强培训引导,社会形成舆论监督。无论是教育单位还是社会,其实并不反感教师网红化。他们反感的是因过度网红化而导致的教学工作懈怠。学校应该通过专项培训行为守则、专题会议、座谈分析等形式,加强教师网络平台使用的规范意识,引导在校教师要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不能因为网络直播而贻误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参与培训机构举办的营利性直播;社会应加强监督及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线上教育风气。

总之,“网红教师”这一群体的出现,既反映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也反映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是一支引领未来学习化社会、学习方式变革的生力军,其存在自有合理之处。对于这一现象,有许多细节还有待研究有待规范,对此需要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扶持。



08

教育法

热点概述

“作为一所近几年新建的学校,我们建起了‘甲午战争博物院世昌展馆’,开设‘回望甲午’校本课,还排演了《碧海英魂》舞台剧,持续开展跨学段革命文化主题研学等活动。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近日,山东省威海市世昌中学校长于志健说。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立心、铸魂育人的工作。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整部法律一共5章40条,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确立了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

模拟题

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如何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开展?

答题点拨

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职责任务、实施和保障措施等,将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注重实践养成,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场馆育人精品项目、红色文化弘扬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利用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明确规定。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掘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增进家国情怀。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第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内容建设。网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义务。网信部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内容建设,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相关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持续加大对含有违反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的网络信息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将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法规制度要求落实到管网、办网、上网全过程,积极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空间。

“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法之力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法之名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09

劳动教育

热点概述

随着劳动教育被正式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 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相继颁布实施,劳动教育实 践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明确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

模拟题

在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和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使社会、学 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来促进劳动教育?

答题点拨

1.概念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重 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 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 的劳动品质。

2.问题

①劳动教育容易被忽视;

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③学校劳动教育的弱化;

④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

⑤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片面化”“形式化”。

3.措施

①树立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

②学校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

③政府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引导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④家庭引导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孩子健全人格;

⑤调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力量,形成劳动教育多方合力。



10

新时代学校体育

热点概述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 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 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 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全面加强 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模拟题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怎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

答题点拨

(一) 目标

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 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 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 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 举措

1.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2) 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

3) 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4) 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

5) 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

2.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2) 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

3) 统筹整合社会资源。

3.积极完善评价机制

1) 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

2) 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

3) 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4.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2) 加强制度保障。

(3) 营造社会氛围。

以上30道题取自于答题模板资料
结构化试题每年都会遇到原题
刷的题目越多遇到原题可能性越大
完整版30道题和结构化7大类结构化模板
试讲模板+教案模板
直接领取,具体内容如下:
👉试讲逐字稿模板:16学科幼儿/语/数/英/音/体/美/物/化/生/史/地/政/科学/心理/信息)中小幼三阶段通用哦;
👉教案模板:背下来教案模板考场直接套用,写教案就像填空题;
👉结构化模板:6大典型题答题模板(自我认知类、人际沟通类、组织管理类、应急应变类、综合分析类、教育教学理论类);
👉时政党史精编:30道时政热点概述、模拟题、答题点拨

扫码回复【模板】0元领取

教资面试图书和课程

笔试成绩查询后,面试仅剩一个月
面试图书和课程赶紧安排
提前下手准备面试
👇扫码直接购买,包邮到家

精选公告

  24下半年陕西事业单位成绩已出!
  ►教师归雁计划已启动!异地编制教师可申请回乡!
  教资面试公告正式发布!11.8日报名,12.7日考试!
  24下陕西事业单位联考成绩查询时间!有奖竞猜!
   注意!拿到教师资格证后也不能任教?
   教资面试往年题库0元领取!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开始!附详细报名流程!

陕西华图教师招聘
陕西华图教师,为您提供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招考资讯、备考资料,历年试题、模拟试题、备考讲座、课程等信息,让你第一时间获取教师资讯。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