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我们探讨养老金制度时,一个常常出现的数字是139。特别是在计算退休金时,许多人会对‘退休金除以139’这一公式感到困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析这个神秘的数字139,以及它在退休金计算中的具体作用。
暮春之末,初夏之初
一、139是什么?
139其实是一个计发月数,它是60周岁退休的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具体来说,就是将个人账户余额除以139,得出的结果便是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金额。这个数字的设定是基于人均寿命减去退休年龄的复杂计算,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退休的人员,计发月数是不同的。例如,5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95,55岁为170,而60岁则固定为139。
二、为什么选择139作为计发月数?
这一数字并非随意设定,而是有其科学依据。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就明确规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同时,该决定还附带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详细列出了从40岁到70岁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其中,6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就是139个月,也就是11年7个月。
这一设定是基于对当时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测算。假设在60岁退休的情况下,如果个人能活到2000年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5.21岁,并且个人账户的预计年化收益率为4%,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能恰好把个人账户余额领取完毕。因此,139个月实际上是一个基于预期寿命和收益率的复杂计算的结果。
三、退休金除以139的影响
1. 对个人养老金的影响:退休金除以139,直接决定了退休后每个月能从个人账户中领取到的养老金金额。在同样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下,退休时间越晚,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这是因为晚退休意味着个人账户中的余额积累时间更长,且需要分摊的月数更少。
2. 对养老金领取期限的影响:有人担心,一旦个人账户中的钱领完了,养老金就会减少。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完毕后,国家会按照之前的同等水平继续发放基础养老金,确保退休人员的待遇不受影响。因此,活得越久,领取的养老金总额就越多。
四、养老金的组成与计算
为了更好地理解退休金除以139的含义,我们还需要了解养老金的组成和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政策,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则为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因此,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针对60岁退休的人员)。
五、结语
退休金除以139,虽然看似复杂,但实则是养老金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计算环节。它体现了国家对退休人员待遇的保障和关怀。通过深入了解这一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确保在晚年时期能够享受到稳定而充足的养老金待遇。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