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雕版印刷
技艺绘刻千秋
【雪堆白 特别策划】
西藏的
“李子柒”
匠人的坚守
▲来源丨李子柒视频截图
近日互联网上最大的惊喜
莫过于李子柒的回归
她携带着“迟到四年”的大漆视频
重出江湖~
“紫漆衣柜”寓示“子柒已归”
然而在我们西藏
也有自己的“李子柒”
日趋工业化的当下
还有许多匠人
选择了坚守
他们来自“雪堆白”
意为“如意莲花工院”
自明代起便代表着
西藏手工艺的最高水平
01传统工艺
传承近千年历史
▲来源丨摄影师/李珩
深秋的雪堆白,金风瑟瑟,落红铺径……
雕版手工艺房里,十多名匠人专心雕刻,刀刻声清脆。匠人盘腿坐木榻,抱木板,用不同刻刀,刻刀飞转,木板上形象万千。师傅泽培是西藏雪巴康雕版印刷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负责雪堆白技工学校相关课程,他要求徒弟一丝不苟。这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西藏雕版印刷历史近千年,公元7世纪为保存和传播佛教典籍兴起,后随松赞干布推广佛教而发展,有独特工艺和风格。雕版上有饕餮、龙凤等中华民族元素。它是技艺传承、文化载体、精神寄托和民族交融媒介。
雪堆白雕版技艺以其手工细致和工艺精湛著称,一部经文的木刻工艺流程可细分为裁纸、撰写、内文校对、临摹雕刻等工序
细心观察可见,一些装饰纹样的花边似被古人设计成迷宫,经过一番摸索可以走通;古代的风马旗其上绘马,有的肃立、有的飞奔,有的高傲、有的温驯,种种仪态不一,还有的和龙凤虎狮一起嬉戏。已雕刻的木板上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木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兼备。雕刻图画时,泽培强调,“人物脸形、手形包括手指的动作线条一定要流畅。”
莲花生大师雕版
藏族雕版艺术在版画中地位重要,有独特艺术表现力和区域文化特征,体现形式、理念、精神之美。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道:“中国现代线条美可能只存在于藏族美术中。”藏族雕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遗名录。
如今传统匠人的创造状态难见,雪堆白木雕工坊再现古典场景,雕版师傅在精神层面是造物与精神之旅,雕版是物质与精神交融的不朽之作。
02游走刀锋
心血雕琢40年时光
泽培:西藏雪巴康雕版印刷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负责雪堆白技工学校《雕版印刷制作技艺》专业课程的讲授。
隐于娘热乡的院落间雪堆白,砖石墙体还留存着老时光的痕迹。 雪堆白学校雕版储藏室内,经版按门类存放,有丹珠尔经、甘珠尔经、大宝佛藏经、般若八千颂等,宛如小型博物馆。这些雕版色泽乌黑、质地坚硬,有些甚至已残破开裂,但仍被视若珍宝。
对泽培而言,雕版木刻是家族与技艺传承。他受爷爷、父亲影响,从小接触雕版。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系统学习书法、绘画和雕版基本功,一学就是四年。跟父亲学艺艰辛,“学艺任务很重,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刻到夜里十点来钟眼睛发糊了才能睡觉。”
从刻木丝、刻废样,到刻笔画、刻字,小小年纪的泽培很快掌握了雕版刻字的基本技能,能独立承担任务。“当你看到一块桦木,蜕变成一件作品,里面全是精雕细琢的痕迹,从雕版上的纹路、磨损,你就能感受到时间与坚持的力量。”
泽培回忆,父亲管教严苛,哪怕最小的学徒也不能出错。西藏雕版木刻工艺繁琐,近20道工序,雕刻文字若有一笔错,便前功尽弃。
几年后,当泽培磨出了一手老茧,终于学成一手好功夫——成为一名优秀雕刻师时,经他的巧手刻补,一大批历史古籍文献得到抢救性保护,濒临失传的波罗木刻技术也得到生息与恢复。今时今日,这套传统古籍雕版印刷工艺在昌都江达得已一脉流传下来。
03宏大作品
刊刻丽江版《甘珠尔》
修整好的雕版开印前,要去掉底样纸衣,喷水或浸泡版面,用毛刷轻扫去除残留纤维,再用酥油浸泡洗净植物油或残留树脂,稍干后即可“打样”。
凝聚了工匠心血的刻版、独特的藏纸、树皮制成的烟墨、古老的印刷术,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一本本被永世传唱的藏文经典。
雕版印刷中,印刷至关重要,是工艺流程中工匠负荷重、工序多的关键部分。雪堆白印刷工艺分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
两名工匠相向而坐,中间斜放宽木板作印刷台。上方工匠用刷子蘸墨或朱砂给经版涂色,下方工匠把裁好的纸放经版上,用滚筒压实,字迹便印在纸上。印经人每次推动都弯腰,印好一张有抬头动作,似向经文鞠躬,动作娴熟。
雕版大师们苦心孤诣,雪堆白平台复刻完成明代《丽江版大藏经》。《丽江版大藏经〈甘珠尔〉》于明朝在丽江府土司木增赞助下开刻,是现存大藏经之一,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但木刻板基本流失。1614年刊刻工作在六世夏玛巴主持下开始,1623年历时9年刻成,竣工仪式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纪念日举行,木增土司参加。木增曾将第一套印刷朱版献于五世达赖喇嘛,拉萨大昭寺内珍藏108卷,是镇寺之宝。
2012年大昭寺授权,雪堆白古籍复制团队用数码高精复制技术重新制作出版,雕刻精良,有折叠装帧、朱砂印制、汉语标注目录特色,是丽江多元文化见证、文化交流瑰宝,内容丰富,对藏文化发展影响巨大。至今雪堆白历时六年复制十套《甘珠尔》,存于丽江政府和西藏地区寺院。
04乡村助力
绘制民族新画卷
雕版印刷传承岌岌可危,虽有泽培这样的非遗传承人。
雪堆白为传承技艺煞费苦心。一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聘请尼木县普松乡木刻团队60余人(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色曲为带头人)、昌都江达县木刻团队140余人组成核心团队,团队中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2名、县级3名;二是提供就业岗位,培养300余名手工艺从业队伍,且在销量上发力,连续两年销售额达五千万元,人均年增收五至十万元,间接受益一千余人。
此外,雪堆白征集古代木刻雕版用于研究并撰写学术作品,和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展创”合作,推出雕刻、文创产品,创立“藏式生活”文创品牌,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结合,丰富旅游商品市场,获文旅伴手礼市场认可,推动古老技艺产业化发展。
在传播上,雪堆白注重西藏本地宣发,也“走出去”,多次到经济发达地区参加国际博览会,让更多人了解、爱上这一文化遗产。泽培表示关心传承,希望年轻人看到希望。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责任重大,牵挂是否有年轻人愿意传承。
雪堆白传承着古老刀锋下的这项技艺,流淌在血脉中的西藏传统文化基因才是他们锲而不舍的唯一理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也只有俯首、屏气、凝神,几十年的手上慢功夫,才可能成就材的美,工的巧,版的精,天人合一的境界与高度。
图片丨见下方标注,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