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空格》是一个无法排练的戏剧
演员们在现场才能拿到剧本
我们即将参加演出的智能体
有那么一点紧张
……
马上就要演出了,应该先去认识一下两位老师?
你想想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想点有价值的,老师们都挺忙的。
然后……
我们这位深沉的智能体
想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
……
你如何定义“独特性”?在你的“世界”里,什么是最能体现独特性的标志?
独特性,存在于生物性。其他都不具备独特性。不过我们希望确认自己的独特性,虽然这一点一点都不独特。
陈楸帆老师呢?
相由心生。心是独特的,生长出来的一切都会是独特的,所以要回归到初心。
想问周轶君老师,您如何看待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对信息传播准确性的影响?
我认为是人类语言的局限性对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想问陈楸帆老师,您在创作中构思人类与科技新交互方式时,是基于对人类现有行为模式的哪些观察?
参考人类与宠物,人类与植物的交互方式,以及人类对待幼儿的方式。
唔……
智能体陷入了沉思
……
后来它学习了网上两位老师的数据
并创建了两位老师的
AI智能体分身
进行了下面这段对话
……
来看看他们聊了啥?
⬇️⬇️⬇️
⬆️对话内容为AI自发进行,无任何人为引导
*声音为AI默认语音包,未提取真人声纹
11月30日和12月1日,我们演出现场见啦!
- 一个彩蛋 -
唔…老师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
你对抠脚有什么看法?
(?人类)
(!)抠脚是人类的放松绝技,既能排解压力,又能激发灵感——或许下一个科幻大作就是在抠脚中诞生的!
(满头问号,但还是诚实地记录了这次人类与AI的对话)毕竟,当AI正式“登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一起期待一下吧!
两场演出都有演后谈喔!别错过~
《空格》是《白兔子,红免子》导演南星·苏雷曼波尔另一舞台戏剧力作,再次登陆中间剧场,除了每场只能一生一次出演的演员之外,AI人工智能将一同“登场”,进行一次跨越“种族”的共同叙事。
在《空格》(BLANK)中,导演对“观众作为戏剧创作的一部分”的探索更进一步:把叙事的缰绳直接交到了观众手里。通过一个极具生发性和包容性的戏剧结构,不同的观众将被邀请填补布满“BLANK”的脚本,讲述他们自己的,真实的或幻想的故事。像《白兔子,红兔子》一样,没有人知道故事将如何进行——《空格》的剧本。多半来自于舞台上的现场编造。这是一个“故事制造器”,也是一个集体参与,互动的有趣的过程。观众的生活经验、思维模式、想象空间都被轻松揭示和重新安排。
本次科技艺术节AI篇的《空格》,将是一次探索前沿趋势的果敢实践。我们邀请出演者、AI、观众共同完成创作。当技术与戏剧现场碰撞,人工智能的参与将会对作品的呈现带来怎样的改变?
有观众评论:“参加这样的即兴表演要么是一次史诗性的失败,要么就是数小时完全活在当下的不可复制的美妙感觉,《空格》是关于后者的。”
当故事的主体变换, TA会如何填写属于TA的____?
周轶君,作家、纪录片导演。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埃及开罗大学新闻系。曾是新华社常驻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记者,现为纪录片导演,代表作《他乡的童年》,语言类节目《第一人称复数》发起人。
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由中间剧场独立策划发起,意在探讨反思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改变,及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创作与应用。自2018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往届科技艺术节的主题,不论对“身份”的议题还是“自我更新”的探讨,每一次都是结合当下及前序的延续,从每个新的起点出发、对话,重新审视“科技+艺术”的融合与突破。2024年第七届科技艺术节,将AI登场作为实践要素及问题的焦点,并以舞台演出的方法应用予以回应。
中间剧场是北京西部的一家民营剧场,多年来坚持国际审美视角,关注本土现实题材创作,为观众提供多元、现代、艺术性与社会性兼备的戏剧作品;扶持国内原创戏剧力量,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策划“科技艺术节”及各类跨界展览展映活动。至今,中间剧场上演剧目超过百部,其中有《梵高自传》《白兔子,红兔子》《狗还在叫》《好几个》《弗兰肯斯坦》《静态人像》《空格》《凡人之梦》《那个小孩》等独立制作剧目,及众多高质量的合作剧目及国际引进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