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又一次跌破3000点关卡,过去的大跌已经给了六加一组合不小的挑战,经过非言不断地调仓、换股,六加一组合已经做好了股票和现金、债券的平衡,再次面对大盘下跌已经有了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今天我们接着来看几个抗跌的上市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
三大运营商的业务分析
首先来看市值最大的企业: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自己的市场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分别为:
个人业务(Customer),就是提供移动手机端的通话与网络服务,2023年中国移动的个人业务用户数9.91亿户,收入4902亿元。
家庭市场(Home),主要为家庭提供宽带网络,2023年中国移动的家庭宽带用户数是2.64亿户,收入1319亿元。
政企市场(Business),主要是对公业务,收入833亿元。
最后中国移动还有一块新兴市场(New),这部分包括了中国移动的国际业务、金融服务(提供生活缴费、销售信用卡、保险等)、还有数字内容(视频、游戏App等),新兴市场收入在493亿元。
以上是中国移动的四大业务板块,简称为CHBN,共贡献主营业务收入8635亿元;再加上其它业务收入1458亿元,2023年中国移动总收入已经达到1万亿元。
1458亿元的其他业务收入,别看份额很大,其实毛利率很低只有2%,主要是一些手机、赠品的销售收入等。
我们参考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这两个企业的用户布局,来看一下中国移动的用户量究竟是什么水平。
中国联通个人业务用户数3.33亿户,是中国移动用户的1/3;宽带业务用户数1.13户。
中国电信个人业务用户数4.08亿户,宽带业务用户1.9亿户。
通过对比三个运营商的用户数,中国移动在个人业务上是绝对的第一名。
在宽带业务上,中国移动并没有占领优势。
我们假设一个家庭的标准是3口之家,如果都用移动的手机卡,那么宽带网络数应该是个人业务用户数的1/3。
实际上中国移动的宽带用户数只是个人用户数的1/4。
中国联通的个人业务用户数:宽带用户数正好是3:1的关系。
而中国电信的宽带用户数能够达到个人用户数的1/2,说明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是快于个人业务发展的。
这还是跟企业的发展历史有关,中国移动最开始是做移动通话的,中国电信以固网通话开始,所以都在各自的领域上领先。
中国移动在个人业务上绝对领先其它两个企业,但是在宽带业务上,相对来说客户发展量是最低的。
中国联通一开始就是移动和宽带都做,但并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获得优势。
预收客户服务款,增加利息收入
通信运营企业的生意模式,好在“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高”。
客户在未使用服务前,都会提前预存1~2月的消费金额,否则余额不足会被停机、停网。
在财务报表中,合同负债就包含了客户的预存款。
联通2023年的合同负债总金额是462亿元,其中有预收的客户服务费418亿元。
电信2023年的合同负债总金额是654亿元,其中预收的客户服务费是543亿元。
联通418亿元的预收服务费:全年收入3726亿元,预收服务费大约是40天的收入,符合客户预存1~2个月话费的标准。
电信543亿元的预收服务费:全年收入5078亿元,预收服务费也是40天的收入,同样符合客户预存标准。
移动2023年的合同负债金额是662亿元,但是其中预收的客户服务费只有189亿元,其它400多亿元是未给客户兑换的积分以及客户未使用完可结转到下一周期的流量。
189亿元预收服务费:全年收入1万元,只收到了7天的预收服务费,这是不符合客户预存标准的,很少人会每周交一次话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移动服务的客户总数最多,却收到预收服务费是最少的呢?
这又涉及到了财务报表中的另一个科目:预收款项
2023年联通、电信的预收款项都是2亿多,移动的预收款项是790亿元。
移动在年报中,对合同负债、预收款项做了特别解释,合同负债是收到的不可返还的客户预付款,预收款项收到的是可以返还的客户预付款。
为什么服务费收到还可以返还?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相信在生活中大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客服打电话提醒你的套餐即将到期,要涨价了,每个月在现价的基础上涨10元。
这个时候客服就会给出一个既能享受当前服务,又不多花钱的方法:预存100,每个月会返到账户里10元钱,返12个月。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既不用多花钱、未来一年还能继续使用当前套餐,很划算,就预存了100元。
这个100元就属于可返还的预付服务费,计入了中国移动的预收款项。
而每个月的正常交费,就是属于不可返还的服务费,运营商提供服务,你享受通话、流量服务;这样的预存就计入了合同负债。
中国移动的不可返还的预收服务费(189亿元)+可返还的预收服务费(预收款项金额790亿元)=979亿元。
979亿元:全年收入10000亿元=35天的收入,符合客户预存标准。
这也跟联通、电信的预收客户服务费比例基本一致。
运营商提前收到客户预存款,就可以进行资金管理,获得利息。
2023年中国移动利息收入73亿元、中国电信利息收入24亿元,中国联通利息收入21亿元。
3411指标对比
中国移动 | 中国电信 | 中国联通 | |
---|---|---|---|
毛利润➗净资产>30% | 21.7% | 33% | 25.5% |
净利润➗毛利润>40% | 39% | 21% | 20% |
研发费用➗毛利润>10% | 研发➗毛利润=10%; | 研发➗毛利润=9% | 研发➗毛利润=9%; |
销售费用➗毛利率<10% (零散客户多的企业会>10%) | 销售➗毛利润=18.4% | 销售➗毛利润=38% | 销售➗毛利润=39%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补充项>100% | 94% | 117% | 119% |
用3411指标来看三个企业的运营状况:中国移动除了周转率差一点以外,其他都还好。
中国电信除了经营回报差一点外,其他都没有问题。
而中国联通除了经营性现金流还不错以外,周转、经营回报都不是很好。
中国联通主要是一个投资型上市公司,2023年中国联通收入3726亿元,净利润81.7亿元。
实际上都是子公司(香港公司)的经营业绩。
我们看到的联通上市公司(A股)首先是持有了中国联通(BVI)有限公司82%的股权,中国联通(BVI)公司又持有中国联通香港股份有限公司53.5%的股权,相当于在A股上市的联通股份公司持有联通香港公司44%的股权。
2023年联通香港公司收入3726亿元,净利润186.5亿元。
联通上市公司(A股)2023年披露的收入也是3726亿元,就是把联通香港公司的收入完全合并进来了。
联通上市公司(A股)的净利润是81.7亿元,也是香港公司186.5亿元的净利润✖️A股上市公司的最终持股比例44%得到的。
这说明联通上市公司(A股)完全是为持有香港公司的股权而存在,并无实际经营。
从公司披露的员工人数上也能看出来,公司总人数243000人,而母公司仅有1500人,主要人员还是在子公司。
接下来我们看看研发、销售费用问题。这三家企业的研发费用率都差不多,在9%、10%的水平,而销售费用率差距很明显。
电信、联通的销售费用➗毛利润是38%、39%,中国移动的销售费用➗毛利润只有18%。
很明显,两家市占率明显小于移动的企业,要通过高销售投入,维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2023年中国移动销售费用支出525亿元,中国电信销售费用支出561亿元,中国联通销售费用支出358亿元。
我们能够看出,中国移动投入的销售费用比中国电信还要少。
在这样的基础上,2023年中国移动能够获得2倍于中国电信的收入,4倍于中国电信的利润。
中国移动营业网点布控多,客户积累多,在销售费用投入低的情况下,也能收到1万亿元的年收入,这说明中国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
中国电信、联通的员工人数分别是28万人、24万人,中国移动是45万人。
2023年中国电信的固定资产投入原值1万亿,中国联通的固定资产投入原值是9500亿元,中国移动的固定资产投入原值是2.2万亿。
中国移动投入的固定资产多,体现出来的就是运营网络更强,联通和电信经常在偏僻的地方没有信号,中国移动的基站数量多,信号范围广,很少给用户带来这样的困扰。
无论是人力,还是固定资产投入,中国移动已经积累了非常牢固的底层资源。
对运营商来说,营业网点是提高客户续费,防止客户携号转网的必要,运营网点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才能让客户感到便利性,防止客户流失。
电信和联通实际上就是通过销售费用的投入,增加运营网点的布控,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也要防止电信和联通的高销售费用率带来的进攻性,当携号转网功能开通后,各个运营商间的壁垒就被打破。
我们以疫情前的数据为基础,可以看到2019年到2023年中国电信的收入增长了36%,中国移动的收入增长了35%;看起来两个企业差距不大。
净利润却是成倍的差距,2019年到2023年中国电信的净利润增长了48%,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增长只有24%。
联通从2019年到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更多,增长了66%。
可见,电信和联通的高销售费用支出,对中国移动来说还是有进攻性的。
目前中国移动的市值是2.2万亿,中国电信的市值是5300亿元,移动的市值是电信的4倍,净利润也是电信的4倍;对标移动的话,中国电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联通的市值只有1500亿元,从业务量和财务指标等方面看,联通的表现不如其他两个企业;即使作为股息股来看,分红率也不如其他两个企业高。
中国移动已经是通信运营行业的第一,电信能不能凭借优秀的宽带网络业务,获得个人业务市场的增长,向中国移动看齐,师母已呆!
用专业破除市场干扰,
用洞察实现财富自由。
公众号的研究足迹:
1、英伟达,2、安踏,3、迈瑞医疗 4、卫星化学 5、万华化学 6、宁德时代 7、拼多多
加油,2024年,我们都要更积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