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新:助听器行业的两个耻辱感(2/2)

健康   2024-11-25 09:52   江西  

——————————————

相关链接:

听力损失和助听器的“残疾”标签

助听器验配的“要配”和“要配不配”

验配师应该了解顾客配机的“三选门槛”

——————————————

(接上期)

  • 提升综合专业服务技能

市场发展初期专业服务的能力不足,强化了助听器“价格贵且效果差”的污名化,导致行业口碑欠佳,降低了听损者佩戴的意愿,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阻力。建议专家资源通过现场活动和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方式实现效率最大化,顾客对助听器的接受度将会明显提高。

某验配师曾经很自豪地告诉笔者,她的一个听损幼儿佩戴助听器之后效果很好,睡觉都舍不得摘下。其实,现实中也有相反的例子,因为讨厌这个挂在耳朵上的“怪物”,一些孩子总是用手扯掉助听器。我们一方面要关注验配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承认,耻辱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心理障碍。

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改善助听器聆听效果,“看在有效果的份上”、“看在服务有保障的份上”都可以部分地降低耻辱感,虽然没有消除耻辱感的根源。

  • 听力保健科普的全民教育

科普和咨询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听力保健和听损的认知,了解助听器的作用,从而消除佩戴耻辱感和听损污名化,提高听损者的干预意愿并鼓励他们采取实际行动,改善听损状况和因听损导致的继发性的沟通、交流和认知障碍,以及其它风险。

听力保健科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越来越多的听损者,也包括听损者的亲友、同事、老师和不期而遇的陌生人。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听力科普是全民教育。

笔者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人在排队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没有及时向前挪动脚步,同时对身后众人的大声提醒“无动于衷”,结果被大家责怪、训斥,后来才发现那是一个严重听损患者……

在此特别指出,教育健听者如何与听损者相处、听损者如何与听损共存,都是听力科普的重要内容,后面我们会继续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 公共服务设施

我们曾经点赞过沃尔玛的善举,见本公号文章《沃尔玛的“感官友好时刻”》。听损者的外表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淹没在人山人海中的他们,其听觉和交流困难容易被公众忽视。因此,在机场、车站、剧院、音乐厅等公共场所,增加相关辅助设施和标识,提供便利、减少听损者的尴尬和挫折感,就非常必要。

  • 文化娱乐的影响

在消除污名化方面,影视媒体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反的例子是,某些人把听损当笑料,对听损者进行嘲讽和挖苦,此类表演给公众造成的影响是负面的。

在看过电影《A Star is Born》、《Sound of Metal》、《Hawkeye》之后,好莱坞获赞“帮助对抗听损的污名化”(Hollywood Helps Fight the Stigma of Hearing Loss),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电影中出现患有听损的正面人物,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孩子们崇拜一个患有听损的动漫英雄,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听力保健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带动社会资源,通过宣传教育和专业服务,帮助听损者克服对助听器和听损的耻辱感,消除社会公众对助听器和助听器行业的污名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转发分享仅限非商业目的,请使用全文并注明出处。

注:微信公众平台随机插入的广告,与笔者及公号文章无关,请知悉和谅解。

助听器行业新观察
基于“专业做强,职业做精,品牌做久,资本做大”的思想,讨论突破助听器行业发展瓶颈的一切相关问题。特别关注行业生态及中小门店,得“道”开悟、求“术”落地。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留言讨论,转发分享仅限非商业目的并请使用全文、注明出处,拒绝易名拷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