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秋天的稻田边收拾好画具,急吃了几口饭,飞车回去,女儿下午要坐高铁回校。我预留了二小时送她,她有点不情愿。但车一开出来就堵上了。十分钟后高铁要开了,我们还没到。
女儿准备改签下一班高铁,那是要多加二百多块的一等车厢。近五百块的票价,赶上一张近边国家的飞机票了。很不甘。再下一班,学校宿舍关门了。导航里频繁的超速提醒,我置之不理。女儿下车飞奔而去,我将车停在路边喘气等消息
——赶上了。
长长地舒了口气。
回时,我高速回,还是堵。
我开始琢磨——难道是我的错,我要提前二个半小时出门不可?
不!
——个体行为并不能解决普遍困境。
城市拥堵是“车辆增多“的罪”吗?是又不是!
苏州是座经济发达城市,GDP位列全国第六。而高铁站只有四个,像苏州到徐州只有两个站,这两个站只有苏州北站二个多小时车程,苏州站到徐州很吃时间,我们的选择就只剩下苏州北站了。
城市交通应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发达便利,而不应是大动脉式的。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走高速。走高速只快一分钟,高速的意义在哪里?十几块钱买一分钟?还有人问:坐地铁啊?29站外加中间转线路,近二小时,让人崩溃。
看似车辆增加带来的问题,实则是城市建设发展中问题。如果有个苏州南站,住在苏州南的居民就不必穿越整座城市坐高铁。如果去向北站的道路千万条,也不必所有的车拥在大动脉式的道路上。好在听闻“南站”在建。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上学问题,牛马们的出勤问题。
我小时候,不到万人的小镇,有很多村小,初中两所,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孩子都在家门口的学校读书。那时条件差,但便利,资源均衡。教师实行走教制。至今,我都要怀念曾经的便利。
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村小一个个拆了,全镇就一所小学校,一所中学,高中没有了。孩子们的上学路,遥远得成了一件大事,得腾出个人力接送了,再后来就有了校车。
资源也越来越不均衡,硬件软件全集中到窗口学校里去了,学区房也出来了。折腾得有点本事的家长都去好学校周边置办房产了,租房住了,教育成了一项家庭的重负荷的经济支出。近几年又流行掐尖分层了。教育成为一场资源的掠夺战。
之前住区里,车一拐就上了主干道,十几分钟到了学校。现在十几分钟的车程翻了倍。其实我们学校住在区里,工作在乡镇上的,大有人在。都是一早千里迢迢上班去,摸黑漫漫下班回。城市的拥堵不就是职住分离造成的吗?就近上学,就近上班,成了不可及的幸福。
资源是丰沛而均衡的,城镇与乡村的公共服务也是均等的,这是一座城市发展与未来。人们就不会终日里慌慌然,倦倦然,人们有了闲情去感受生命的从容与美好。这也是一座城市的使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