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

文摘   2024-10-23 19:20   上海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远东爆发中日甲午海战,起因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无力抵抗,被迫向宗主国清朝求救,此时,日本也乘机派兵到朝鲜,企图蓄意挑起战争。
当时的晚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内党派斗争激烈,高傲自大的天朝上国在闭关锁国几十年后已经被世界各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而在清朝的眼中被视为小小邦国,不足为虑的日本,此时经过明治维新革新之后,已经完成了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完成了原始积累。此时的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力量大幅度增强,急需要向外拓展扩张帝国版图,进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面对蓄谋已久、准备充足、船坚炮利的日本军队,仓促应战的北洋水师最终因实力悬殊,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清政府不但割地还要赔款,它被视为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丧权辱国条约中,具有最大危害的一个条约。


以夷制夷,外交的无奈


在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占据了朝鲜半岛这一跳板之后,中国东北地区受到日本的直接威胁,因此清政府内部产生了以夷制夷的想法。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李鸿章用各种外交方法,想得西洋各国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国际的关系,不比私人间的关系,是不讲理,不论情的。
国家都是自私自利的。利害相同就结合为友,为联盟;利害冲突就成为对敌。
各国的外交家都是精于打算盘的。西洋各国原想在远东大大的发展,但在甲午以前,没有积极推动。
是因为他们忙于瓜分非洲;
是因为他们互相牵制各不相下;
是因为在远东尚有中国与日本两个独立国家,具有相当的抵抗能力。
在中日战争进行的时候,李鸿章虽千方百计的请求他们的援助,他们总是抱隔岸观火的态度,严守中立。他们觉得中国愈败,愈需要他们的援助,而且愈愿意出代价。同时他们又觉得日本虽打胜仗,战争总要削减日本的力量。在西洋人的眼光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实是两败俱伤的。他们反过来可坐收渔人之利。


《中俄密约》


当时俄国财政部长威特(Witte)正赶修西比利亚铁路,他发现东边的一段,如绕黑龙江的北岸,路线太长,工程太困难,如横过我们的东三省,路线可缩短,工程也容易的多。同时海参崴太偏北,冬季结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国能得大连、旅顺,俄国在远东就能有完善的军港和商港。完成西比利亚铁路及得一个不冻冰的海口;这是威特想要乘机而达到的目的。
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俄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Ⅱ)行加冕典礼。
中国派李鸿章为庆贺加冕大使。威特深知中国的心理,所以他与李鸿章交涉的时候,说日本的可恶可怕,这是李鸿章愿意听的话,也是全国人士愿意听的话。
威特进一步解释俄国对我之援助如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说当中日战争之际,俄国本想参战,但因交通不便,俄军未到而中日战争就完了。
以后中国如要俄国给予有力的援助,中国必须使俄国修条铁路横贯东三省。
为了说服当时的晚清政府同意该铁路的修筑,俄方向清政府提出的理由是:俄方提出穿过中国领土修筑铁路的意图是将西伯利亚地区和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连接起来,如果俄国的这条穿过中国领土的铁路能够修筑成功,那么在中国再次受到甲午战争那样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俄国可以方便地派兵保护中国。
为了使清政府接受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最后一段穿过中国的东北地区这种实质上属于侵略的行为,俄国煞费苦心。
李鸿章并未驳辩,但主张在中国境内修铁路,应由中国自己来修。
威特认为中国人力财力不足,如果自修,则十年也不一定修的成功。威特最后说,如果中国坚拒绝俄国的好意,俄国今后就不再帮助中国了
这一句话把李鸿章吓服了。于是他与威特签定密约,俄许诺援助中国抵抗日本,中许诺俄国建筑中东铁路。
由于在1924年之前该条约从未被正式公布过,因此该条约一般被称为《中俄密约》

光绪二十二年的《中俄密约》是李鸿章终身的大错。但当时的中国国力不如人,受到这种诓骗是在所难免的。可以肯定,即使不签订密约,俄国也一定会找其它机会侵略满洲地区。

以后瓜分之祸,及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九一八这些国难都是那个密约引出来的。


以助我之名,行侵我之实

法国当时联俄以对德,俄要法帮忙,法不敢拒绝,何况法国也有野心家想乘机向远东发展呢?

德国的算盘打得更精。他想附和俄国,一则可以使俄国知道德国是俄国的朋友,俄国不必联络法国;二则俄国如向远东发展,在欧洲不会多事,德国正好顺风推舟;三则德国也可以向我们索取援助的代价。


这是三国干涉《马关和约》实在的动机。


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军舰开进东京湾,枪口直指日本首都,迫使日本政府接受它们的条件。

面对三国舰队的武力威胁,日本内阁在激烈争论后,最终选择了让步。1895年5月4日,日本政府宣布放弃日俄在辽东半岛的一切利益,并将辽东悉数归还给中国。但对中国政府也是讨要了一大笔赎辽费,达30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原定赔款二万万两,现在又加三千万两,中国当然不能负担。威特一口答应帮我从法、俄银行借一万万两,年息四厘。数目之大,利率之低,诚使我们受宠若惊。俄国真可算是我们的“好朋友”!

虽然辽东半岛被迫退还给了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安全了。相反,正是这次事件,让列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从而将他们的野心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门户开放,瓜分之祸


光绪二十三年秋,山东曹州杀了两个传教士,德国乘机一面派兵占领青岛,一面要想租借胶州湾及青岛及在山东修铁路和开矿的权。中国于二十四年春答应了。并以极其苛刻的条件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德国不仅在胶州湾建立了租借地,还将整个山东半岛经济特权全部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俄国看见德国占了便宜,于是调兵船占旅顺、大连。俄国说为维持华北的势力均衡,并为助中国的方便,他不能不拥有旅顺、大连,并且还要修南满铁路。中国也只好答应。我们费三千万赎回来的辽东半岛,这时俄国又夺去了。
俄国还说,他是中国唯一的朋友!
俄国的外交最阴险:他以助我之名,行侵我之实。
以后他在东北既有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及大连、旅顺,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日本要求福建的优越权利。意大利要求租浙江的三门湾。除意大利的要求以外,中国都答应了。这就是所谓瓜分。惟独美国没有提出要求,但他运用外交,使各国不完全割据各国所划定的范围,使各国承认各国在中国境内都有平等的通商权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门户开放主义。


帝国主义逼迫清政府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把中国所有的沿海和沿江门户向帝国主义开放。
可见,晚清的门户开放政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制度和政策都是有利于列强,在被迫的情况下,被列强操纵控制下提出的。

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1978年,此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了解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确定对外开放是“主权在我”,即不损害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同时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新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动对外开放,是互惠互利的,在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可以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发展中国的经济,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举措。

资料参考:《中国近代史》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鼓励一下~


Photos and History
看见历史,铭记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