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期张泉灵到节目访谈时,葛夕想托她问刘爽的问题是“他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这个问题不仅葛夕想知道,观众也很想知道。
随着节目的播出,大家最“同情”的不再是李行亮或黄圣依,而是葛夕。
葛夕独立干练、逻辑清晰、人美心善,从节目中的表现来看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刘爽却遭到了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严厉批判。很多人认为他们是最应该分手的夫妻,期盼葛夕能离开刘爽,“姐姐独美”。
虽然葛夕几乎每一次节目都选择了“离”,但我却感觉他们是最难分开的一对。
葛夕看上去洒脱、清醒、爽利,有颜值有事业,很符合现今独立女性的形象。
她对画师形容自己的特点是——英气。
但看了几期节目,我感觉“英气”“果敢”“为自己而活”是葛夕理想化的自己。在她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求而不得”的自己。
这两个自我并不矛盾,它们都代表着自己的真实需求。
成长于单亲家庭、被母亲一人带大的葛夕小时候听话得让人心疼。缺失的父爱是她隐秘的“求而不得”。
成年之后的她,婚姻关系中同样存在“求而不得”的痛苦。
所幸的是,葛夕没有变成抱怨体质。她有着相对健康积极的自我,这让她选择觉醒和成长的道路来尝试走出困境。
葛夕刚认识刘爽的时候,对爽哥带有粉丝滤镜,有着对大V的崇拜和仰视心理。
她欣赏刘爽有事业、有个性、智商高、洞察能力强,“有看穿世间万物的眼睛”。
她是婚姻中付出得更多的一方。葛夕坦言自己最开始的几年和麦麦一样爱得失去了自我。
除了生活和物质方面的照顾以外,她还会主动去探索刘爽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喜好。
在刘爽生日的时候,葛夕能把礼物送到刘爽的“心趴”上。
这也是震撼到李行亮的原因,所以他才在回答“谁是你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时遵从内心指到葛夕的方向。
可是,刘爽对葛夕并没有对等的付出。他有显而易见的大男子主义,认为享受对方的照顾是理所应当。
节目中他强调他妈妈吐槽葛夕不做饭,说在东北婆婆眼里,哪有媳妇在家不做饭的道理。
他在内心深处是认同这个传统理念的,只是借母亲之口表达了出来,并顺势把“接受葛夕不做饭”当作了自己对她的包容。
在介绍自己职业的环节,当葛夕说自己是宠物博主的时候,刘爽立马开启了三连怼:
你是做电商的;你才几个粉丝啊?就说自己是博主……
虽然怼天怼地是刘爽的常规操作,虽然互相抬杠或许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乐趣,但当一个人习惯用“怼”作为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他会越来越忽视对方的感受,难以给到对方足够的温柔与尊重。
当然,刘爽之前意识不到自己对葛夕的爱是远远不足的。在他“上位者”的视角中,觉得自己选择跟葛夕结婚并一直生活那么多年,就已经是“爱”的一种姿态和证明了。
所以,他的爱里面有一点“赏赐”的成分。
在刘爽事业下坡并逐渐躺平之后,葛夕的自我开始觉醒并迅速成长起来了。
她对刘爽从崇拜变成了平视、审视。这不是势利,而是人际关系因实力发生倾斜后的正常变化。
她把对刘爽的关注转移到自己身上,开始学着“做自己”。
很多女人做出改变的第一步,是从外在表现开始。
比如葛夕通过刺青和打耳洞这些刘爽不喜欢的行为,刻意让对方能感觉“我在爱自己、取悦自己”,但本质上还是希望被对方“看到”。
她去学跳伞、体验翼装飞行,则是通过有难度、刺激感的兴趣爱好进一步自我突破。
这些事情除了愉悦自己、拓宽自己的社交网络外,还能够让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同时变得勇敢。
最重要的是,葛夕一直在发展自己的事业。经济上的稳定收入是女性最大的底气。
从节目中的表现来看,葛夕具备很强的办事能力和沟通能力。
她当导游的时候不仅做了缜密的规划,还非常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具体的事务。
她没有麦麦的焦虑。在麦麦故意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葛夕为了哄她开心而宠着她任由她放飞自我。
葛夕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没有紧绷和委屈感。她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付出,是怀着想把事情做好、把周围的人都照顾好的本心。
就像黄执中所评论,葛夕在通过认真做事情创造自我价值,不似麦麦总想通过别人的认可来感受自己的价值。
有富足的自我价值感,也有极强的同理心,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葛夕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才拥有了稳定的内核和足够的能量。
在这样的内核与能量保底,葛夕减少了对另一半的心理依赖,让她在不得不离开的时候能拿出分手的决心。
刘爽自然是极不愿离婚的。他是婚姻关系中的既得利益者。
他虽然在节目中认同葛夕是最理想的伴侣,但在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去珍惜葛夕的好。
他把葛夕对他的付出当作了理所当然。他坚守所谓“男人的小骄傲”,不愿意对她表达更多的爱与欣赏。
他没做到去温暖对方、点亮对方,反而把葛夕心里的灯一盏盏摁灭。
刘爽以为自己选择了葛夕,并且不愿意离婚就是爱对方的表现。
其实他最爱的不是葛夕,而是他自己。
他缺乏爱别人的能力,觉得用语言或行动去表达爱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宁愿选择“下跪”这种不伤脑筋不费力气的方式来挽回感情。
他不愿意离婚,是不想伤筋动骨,不想彻底孤独。他根本没有想过也无法面对没有葛夕的生活。
刘爽在洞察他人的时候是清醒犀利的,但在自己的婚姻关系里多少有些鸡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实:
在亲密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遇到困难时,往往是女性更愿意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很多情感博主、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的粉丝中,女性占了绝大部分比例。
她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买书、买课程,去学习、觉察、反思和改变。
男性通常会忽略问题。
比如这次参加《再见爱人》的三对嘉宾。在节目一开始,三个男士都觉得他们自身没多大问题,都不认为自己的婚姻到了需要问诊求医的程度。
男人们害怕去解决问题的原因,是不愿意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正视自己的毛病,去勇敢地改变自我。
改变自我对很多男人而言意味着自恋受损。
他们认为,修复亲密关系的创伤这件事性价比不高且难度系数太大,比赚钱难多了。
所以,对于关系中的隐伤,只要破坏力没有大到可能会使家庭解散,他们就会“视而不见”。
就像刘爽在节目中所说,婚姻就是能凑合着过日子。相信这也是很多男性的观点。
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必要)配置。只要这配置还存在,系统还能运行,心情就不会太受影响。
而女性相对更看重和谐的关系,更重视个人的真实感受。她们希望能在婚姻关系中感受到爱,希望双方都能在婚姻关系中变得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随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女性对自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照顾好家;既要具有“母性的情怀”,又能担当“智慧的女性”;既要经济独立,又得是生活能手,还要内核稳定、心理强大……
自我成长和修炼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好事。但我忧虑的是,有些女性会以“必须成长和必须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会不会导致女性对自己的道德绑架?算不算另一种自我规训呢?
我还是希望女同胞们在某些时候能够放过自己,允许自己有脆弱,允许自己不完美,接纳自己的生活有遗憾和残缺。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婚姻中的双方都能做出改变、共同成长。解决亲密关系中的难题,本不该只是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