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炮仗花簇拥的百年乡村老学校,曾见证不屈抗战史

文摘   2024-12-06 18:55   广东  

鼎新学校▲

车子拐入台山四九镇上南村,一眼就看到我想探访的源兴里鼎新学校。与之前探访的四九镇车朗村源兴里的那座三源学校不同,它光鲜得多,看不出荒废痕迹,在道路旁自顾自美丽。

停车之后,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源兴里的门楼。门楼采取碉楼样式,二楼有窗户和射击孔,三楼有环形阳台,可以四面御敌,顶端西式山墙相当精美。当年,守住这座门楼,就守住了源兴里。

源兴里精美的门楼▲

鼎新学校就在村口处,学校校园被红砖墙围绕。校园里种植的炮仗花开得正艳,爬上墙头,又爬出墙外,橙绿相间,相当漂亮。院内的鼎新学校是一座两层老洋楼,资料显示建于1920年,旁边还有一座方头方脑的副楼,大致是七十年代的产物。

炮仗花▲

老洋楼的一楼大门前有两根圆柱,大门匾额上有“逸亩书室”四字,旁边标注着“民国九年重建”。按此推断,村子早年有“逸亩书室”,1920年改建为新式学校。二楼长廊有三道拱门,顶端山墙造型简洁,半圆山墙中间有同心圆纹图案。从侧面看,鼎新学校纵深很长,体量不小。

从侧面看,学校体量不小▲

鼎新学校侧面▲

鼎新学校早已被撤并,不过在台山的老学校里,它的命运相当不错。虽然院门紧闭,我无缘入内,但在墙外望去,学校门窗完整,校园地面青石铺地,门口有洗手池,副楼也有使用痕迹,不知道是民宿还是村子的办公室。

鼎新学校全貌▲

学校山墙▲

学校旁边是村子的祠堂,中式风格,飞檐吊角。祠堂大门紧闭,上方匾额有“文经李公祠”五个大字,大门两侧还有新春刚贴上去的对联。

学校旁的祠堂▲

源兴里门楼和鼎新学校外的道路,看似只是一条乡道,但却异常繁忙,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带起沙尘滚滚。我捂着鼻子穿过马路,另一侧其实也是源兴里地界。一排二层洋楼面向广场,路口处则是一幢精美洋楼,三层建筑,二楼阳台有三道拱门,三楼阳台是一道大拱门,一楼大门上有“康英家塾”四字,门前有各种杂物和板车。

康英家塾外立面全貌▲

康英家塾侧面▲

这幢精美老洋楼建于1913年,如今已沧桑斑驳,门前大树茂盛,遮住了建筑的大半容颜。在它侧后方是一栋高耸碉楼,五层建筑方方正正,名为向贤楼。

向贤楼▲

村中老建筑极多,与向贤楼一路之隔,又有一座老洋楼,外立面山墙十分精美,侧面看整体外观也极具美感。

与向贤楼一路之隔的洋楼,侧面▲

康英家塾、向贤楼和这些老洋楼都是旧时村中华侨所建,不仅仅见证了村子的开放和富庶,也曾见证村民的不屈。

山墙十分精美▲

源兴里所在的上南村旧名南村,1944年7月,日军对南村进行扫荡,南村人在自卫队长李德胜带领下,以土枪和锄头等伏击日军,打死日军数名。

几日后,日军又纠集200多人杀向南村,企图屠村报复。村民迅速组织起来,在各个路口阻击日寇。源兴村口的向贤楼是阻击日军进村的关键,由李德胜率领十余人坚守。其余村民则采用游击战术,且战且退,直至前往村中其他各座碉楼固守。

被诱至碉楼附近的日军,遭到碉楼中村民的袭击。恼羞成怒的日军向碉楼疯狂进攻,但一日一夜仍无法得逞,最终调来迫击炮与小钢炮,猛烈轰击碉楼。碉楼中的村民选择突围,但日军火力太猛,多名村民牺牲,李德胜不幸受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这场南村保卫战,村民们依靠村中多座碉楼与日军血战一昼夜,击毙日军多名,村民牺牲25人。

村里遍布碉楼▲

早在清末,源兴里乃至南村一带,村民就已建起十几座碉楼用于防匪自保,村民还组织了自卫队,拥有不少武器。到了抗战时期,这些坚实的碉楼成为最好的屏障,是南村村民抵抗日伪军的基地。

兴建碉楼防匪,创办鼎新学校哺育学子,再到向贤楼中发生的抗日故事,见证的是南村人的智慧与勇气。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他用自由、希望与不顺从对抗荒诞世界,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焚书之后,他们就会焚人


这个强大公国的故都,有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黄芥末和焗蜗牛


奥斯维辛没有幸存者,最好的人最早死去


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战胜谎言


爱因斯坦等知识分子逃离纳粹德国后,为何纷纷奔向美国

欧洲价值
欧洲没落了吗?没有。为现代文明奠基的它,经过二战后的痛定思痛,冷战后的融合,已成为价值观最为多元、人道主义最为丰沛的地区,这也正是欧洲价值所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