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温尼科特初级听课有感13

文摘   2024-08-06 23:17   山东  

很多年前做过一个梦,那个碧蓝色空间的冲击一直在脑海里,总认为是解读的很成功的梦,因为解完这个梦解决了一个持续很久的困惑,很多年后重新提起这个梦,另一个拓展延展开,伴随着《我记得》那首歌的MV,好像一个新的线索又在多年后开启。第一次听到这个关联,原来和出生相关。今天咨询再次关联上那个寻找,寻找的开关有开启也有关闭,和那些关闭关联起来时,不免惊诧原来除了“出生”还有“不想出生”,而整个过程都围绕一个词“存在”~


一下关联上这周的课程,讲担忧阶段,I am灵魂安住于躯体。由于身体不适,想身体好起来重新再回听后补上这篇。因为每次听完课后被感觉推着,会有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次不同,听完好像听过了,也听到了。但是好像没什么留下来。那个理应该存在的现实,却没有什么想要说的。所以干脆就不表达了,也是对自己感觉的尊重。


今天试着重新听完一遍,听完后的感觉是,需要回听第二章成熟过程,还需要继续读书,还需要把关于担忧阶段的相关的部分读完辅助理解。因为太多的专业名词“界膜”,“蛋壳人”,抑郁的能力,罪咎的能力,责任感,学习的能力。似乎这些概念明白了又无济于事,似乎没法很融会贯通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汇聚到自己的体系里。自然是需要在咨询实践中反复的经历和体会,或许就像赵老师最后解答的问题,学习的能力,不止是学习知识和大脑的学习,还有情绪能安静和沉思维持住情绪的稳定性,集中注意力,所有的这些如果不能抑郁的话是完成不了的。你会处在轻躁狂的状态和兴奋的状态,那是没法学习的。


学习意味着摄入,摄入之前就需要倒空,倒空实际是个丧失,如果不能处理丧失就没法哀悼。能倒空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这个倒空的过程也是一个失去和哀悼的过程。而能倒空再去吸收的时候,意味着已经有了哀悼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发展出来的能力,需要发展出抑郁的能力,哀悼的能力。需要发展到学习的位置上,才能真正的学习。深以为然。因为自己的经验也在用事实说明,那些脑子背过的知识,大部分都已经还给老师了。

我们说的学习不是大脑的学习,是精神躯体的学习;是成熟和成长的学习;是融入你的整个人格和精神躯体的自体中的学习;那才叫学习。
                                              赵丞智


同时自己遇到的关于学习的困难,也同样不止是脑子,因为阻碍自己理解的,永远是没有到达的体悟而理解不上去。而孩子对于学习遇到的同样是不能接受那个“失败”,从而没法面对失败的场景,力气一直用在怎么处理“不会”上,越来越挫败。而鼓足的勇气在一次次面对挫败中消耗殆尽。直到逃匿到可以躲避的其他事情中。


常常说的鼓励,并没有细致入微的落实到他那些些许成就里。因为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早就被成绩掩盖。似乎只有一个成绩指标能说明。而那些因好奇和欣喜的做到,恰恰隐藏在一个个微小的日常里,却遗憾的被一次次错失掉。于是孩子渴望的眼神遇到妈妈期待的目光,却因不在一个频道,与真正的沟通失之交臂。于是“理解”成为稀有的奢侈品,也只有在足够幸运的遇到修炼多年的咨询师才能达成。


没有看到灵魂安住于躯体,只看到一堆堆分裂和解离出去的样本,在刻画着另外一些样本,却唯独缺失了灵魂。成绩斐然,光芒万丈无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而成就这个光芒的背后如果缺少了整体的人格,那个单独的成就就像人少了灵魂一样,轻飘飘的。只是单纯的成绩和外在的奖励而已。那个成绩里有永远有一个空缺,落寞而无法弥补。朝向成熟的倾向持续存在着。


或许“自体”的构建,是一堂未完成的课,也是永远要持续的课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用体验和经历无限的丰盈,而此时到了这里,也记录此刻到达的心境,或许用人格来学习本身已经是一种到达。


常常说赢/输在起跑线,即使人生是场比赛,有成败的结果和标准,但对于整个生命历程没有高低上下,只是每个人的经历和节奏不同而已。


很幸运,一起在路上。


童蒙止观
平静的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