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产生十张新的造船订单
就有超过六成流向中国
船舶制造是我国优势传统产业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
中国造船业这艘巨轮
如何继续乘风破浪、向海图强?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及
2024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期间
举行的多场论坛、签约活动上
与会嘉宾共同探寻
中国船舶制造业提质升级的“新航迹”
智能制造如何赋能企业转型升级?造船数智转型中,沿海船企风生水起,内河船企如何找准出路?大会期间,一个个创新成果、一项项科技突破都在说明,数字化转型是船舶工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克斯康数字智能
海事技术部经理 赵茂林
智能制造转型对企业运营、管理层、执行层带来了积极影响,有必要加快推进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当下,智能制造转型面临着新兴技术应用难度大、专业人才短缺、转型资金缺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困难。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首席专家 高级工程师 李正建
政府需加强规划引导及政策支持,行业应促进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企业需明确转型目标,发挥主体作用。船舶工业体量大、质态优、前景广,我们应借着数字化的东风,赋能我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船舶工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从近两年新能源船舶现状来看,船舶采用不同技术路径,涉及LNG、LPG、甲醇、氨、氢、电池、核能、风能等相关动力技术,实现低碳或零碳排放。
福建省福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总经理 官良清
我国应加快零碳排放船型开发、零碳燃料船舶新型发动机研制及船舶碳捕获技术研究,抢占零排放船舶市场先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汤文军
全球减碳背景下,电动船舶正成为航运的“绿色风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中国电动船舶已建和在建数超过700艘,船型主要包括游船、散货船、小型辅助作业船等,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长江、珠江、闽江、京杭运河、内湖、内河、岛屿以及沿海港口等。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国际部主任 谢予
中国造船业的绿色转型不仅是自我发展的需求,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应对之策。中国是一个造船大国,我们有很多应用场景,给全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技术的实践场景。我们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面对各种挑战,推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回望过去,中国船舶工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早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突破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特别是近年来,船舶行业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副秘书长 陈文波
我们也要清晰认识到,当前船舶行业在知识产权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壁垒不断加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廖煜雷
知识产权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作用。我们将聚焦海洋机器人前沿技术,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产出有用的、好用的高价值专利,提升海洋无人装备运用水平,助力航海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