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亚福万水库,感受豪情与诗意...
时事
2024-11-11 18:30
海南
50年前,视察三亚的叶剑英元帅非常支持建设福万水库,果断拍板: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有什么困难就到北京找我。50年前,数千三亚军民“大战”福万千日,红旗如海,歌声如湖,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军民协作曲。在“溯源三亚河”活动中,无意间发现三亚河上游的福万水库是开国元帅叶剑英题字的。于是,走进历史尘烟,走进这段隐藏了半个世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那是一段充满豪情与诗意的岁月。1974年1月19日,叶剑英、邓小平等在总参作战室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赢了“西沙海战”。军事史专家评价西沙海战是一场维护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叶剑英对海南、对三亚,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怀。1950年4月16日,十五兵团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叶剑英以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告海南岛国民党军官兵书》。5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海南前线人民解放军已于4月30日解放琼南第一大港榆林和三亚以及琼西要港北黎,歼匪一个师,胜利结束解放海南岛战役。”1951年11月,叶剑英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12月26日,主持召开华南垦殖局工作人员大会,作《大力发展橡胶事业》的动员报告,阐述发展橡胶事业对于发展工业、巩固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全力投入这一光荣事业。从此,海南农垦大业拉开大幕。这只是叶剑英关心海南建设的一件事。经广泛查验相关资料,目前已知叶剑英至少到过三亚四次。第一次是1959年2月16日,他为驻守的陆、海、空军干部作报告。第二次是1974年8月。第三次是1979年1月15日至24日。第四次是1980年5月8日,视察海军榆林基地。叶剑英第二次视察三亚,奠定了三亚水利供水工程的基础,支持建设福万水库。1974年8月,叶剑英在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等人陪同下,到三亚慰问几个月前“西沙海战”的作战部队。期间,叶剑英听部队反映供水困难,水质欠佳。8月16日,在崖县(1984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崖县,设立县级三亚市)县委书记黄子桂陪同下,考察崖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并召开座谈会,了解部队、居民供水情况。当时,三亚只有半岭水库向市区供水,日供水量只有约2000吨,主要供应部队使用,居民饮水主要靠打井或河水。导致战士们只能用海水冲洗军舰,县委、县政府甚至发动全县干部群众把自家椰子摘下来送给部队,把淡水收集起来运到部队,但仍无济于事。建设大型水库和供水工程,成为崖县当务之急。1974年8月16日在崖县县委召开的座谈会,史称崖县“水利座谈会”,是三亚水务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了解到建设福万水库需要1500万元时,叶剑英说,“没问题,我回北京找有关部门同志商量,先给你们拨一些钱做好前期筹建工作。”叶剑英还再三叮嘱,“抓紧时间完成设计,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有什么困难到北京找我。”会上,说到激动处,海南军区一名领导站起来说:“西沙几十年遗留的问题一打就解决了,三亚的用水问题也要像打仗一样,要大打才能解决问题。”像打仗一样搞水利工程,确确实实说到崖县干部群众的心坎儿里。说起当时的情景,时任崖县水电局工程股股长戴关木回忆说,“会场一度沸腾起来。”事实上,除了解决居民饮水的福万水库,叶剑英还关心解决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戴关木回忆说,叶帅还说要支持崖县建设规模更大的大隆水库。很快,中央就给崖县政府拨款90万元,用于福万水库前期工程启动。此后,又陆续拨款1400万元专款。有学者研究后换算,50年前1500万元的货币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5亿元。查阅三亚市档案馆与海南省档案馆的相关资料发现,崖县之所以敢于在1974年8月16日的“水利座谈会”上提出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福万水库,是因为此前已谋划并组织设计了。崖县福万水库工程管理处1983年5月12日上报给广东省的“水利工程管理状况登记表”显示:福万水库1974年5月由崖县革命委员会组织设计,广东省计委、基建委1975年12月11日以“粤革建字(75)号文”批准。当时工程管理处的负责人是麦永强。福万水库是在特殊年代建设的一个战备工程,也是国防供水工程。但福万水库始建于何时,不同资料却有不同说法:经历者的回忆大都说始建于1975年初的二三月份,档案资料显示始建于1974年12月,时间相差三四个月。可能当时并没有举行开工仪式。有了“水利座谈会”上中央首长的明确表态支持,也为了抢时间,崖县立即成立了福万水库工程指挥部,并且在广东省批复前的两个月就组织各公社社员进场修道路、盖工棚。1974年11月10日,福万水库工程指挥部给县委的报告显示:从(当年)10月12日起,各公社社员陆续上工地修道路、盖工棚,人数最多时达1400人。福万水库准确位置位于“三亚镇西北部28公里高峰公社台楼大队六罗村右侧1620米处的三亚河槟榔水林家支游上游”。当时,崖县共有17个公社。仅仅用了20天时间,各公社社员自带铁链、锄头、钩刀,用十字镐一镐一镐挖石头,以大批促大干,打通了从羊栏公社水蛟道班到福万水库工地再到高峰公社台楼大队的道路,全长16.7公里。盖起工棚7430平方米(计划是13500平方米)。所有这些,花费4.5万元。报告说“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没有查找到50年前这段历史的任何影像资料。但可以想象,场面一定非常壮观。他们在公路旁安营扎寨,吃在工地、学在工地、干在工地,可谓披荆斩棘。南海公社西岛大队红色娘子军连的女战士,用自己的竹笠和围巾装运泥石,被工地上称为“天涯海角的钢铁女战士”。田独公社海坡大队的任务是“修50米长的公路,挖土削平坡度1米”,派给一个56岁的老人和三个女团员。他们切切实实整天奋战在工地上,8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大干快干社会主义建好水库,既能供应部队,居民也能有水喝,还能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当时公社社员们一定是兴高采烈的。当时的行政决策流程是这样的:福万水库工程指挥部——崖县水利电力局——崖县县委(县革委会)——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州革委会水电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水利电力局——广东省水利电力局。也就是说,从工程指挥部到省主管部门,中间有五六个层级。福万水库是由崖县组织设计的。1975年9月18日,海南行政区水电局以“急件”的方式,向广东省水利电力局报送了《崖县三亚供水工程福万水库技术设计书》的初审意见。依原计划,全部库区工程应于1976年底前完成,力争“七一”前完成供水系统主体工程,并部分供水。初审意见对水文水利和建筑物设计提出了多达16处修改意见,甚至包括极为专业的离心压力强度、溢流坝反弧及挑鼻作图、阻力系数、水面曲线等等,均提出了修正意见。福万水库的工程立项是广东省计委、基建委批准的。技术设计是广东省水电局以粤水电水字【1975】111号文和【1975】134号文批准的。显然,水库工程还没等到设计批复就施工了。这也表明,当时的崖县是何等急切。1976年3月26日,广东省水利电力局革委会跨越五个层级,直接向工程指挥部发出《请切实执行福万水库技术设计审批意见的通知》。通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补做地质工作问题、缩减大坝坝坡问题、进口闸门的布置问题。接到通知后,工程指挥部即根据实际开展工作。事实上,指挥部也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实事求是指出一些不能也不宜再开展的补充工作。1975年11月8日,指挥部就明确行文报告,最好不再做广东省水利电力局提出的补充钻探压水试验工作。指挥部给出了三个理由:原钻探的三个孔已进行相关试验,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坝正紧张施工中,再补充钻探会带来极大干扰;再补充进行钻探,海南全省的钻探器材及机组人员无法支撑,只能省里派队伍及设备。工程指挥部的历史资料显示,福万水库是1974年底动工兴建的,1978年9月基本完工。共完成土方32.1万立方米,石方13.33万立方米,使用劳动力200万个工日。福万水库施工高峰期社员近4000人。如此算来,加上此前修路的1400人、支援的部队官兵及管理人员,总人数超过了5000人。参与福万工程的建设者的幸存者清楚地记得这一天:1977年6月10日,福万水库终于胜利关闸蓄水——这是水库建设最重要的成果。这是特殊年代的“三大工程”。回忆者说,那个年代,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坚持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大战福万水库,脚踏实地拼命干。在很多福万水库的历史资料文件中,“备战、奋荒、为人民”的字眼经常出现。崖县领导牢牢地记住了叶剑英说过的“有什么困难到北京来找我”的话。工程进展期间,需要运送大量水泥、钢材、木材、炸药、块石、河沙、碎石、河卵石等,除块石就地取材外,余下的均需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运送。崖县县委派县委副书记陈继钏到北京找叶剑英汇报,叶剑英帮助解决了5辆“解放”牌汽车,极大地缓解了材料运输的困难。除了运输工具缺乏,可以想象福万水库建设过程遇到了很多很多问题。仅5000名社员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当时,实行的是“口粮制”,出勤并记工分。对于专业队的社员,须自带基本口粮,每人每月补足45斤大米。福万水库建设期间曾多次因为社员口粮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导致无法全力以赴,人工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工程指挥部发现,许多公社社员口粮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部分社员因粮食转不上工地而耽误在家,有的经常往返转粮而消耗不少时间。而且,断粮现象也时常发生,1975年初,由于上级尚未拨来补助粮,只好借用其他用粮垫付,水库工地粮食已经用完告急。工程指挥部紧急向海南粮食局报告申请拨付补助粮,“按照平均每人每月25斤计算,每月需粮额83750斤。”接到情况反映后,崖县革委会于1977年7月26日向各公社革委会专门下发通知,“要以执行党的决议的言行来检查落实你们自己的任务及措施,排除一切干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福万水库的光荣任务”。革委会的通知明确:没有工程指挥部介绍回队的出勤证明,一律不准记工分。事实上,除了口粮,水泥也严重缺乏。水泥供应不上,导致施工干干停停,累计停工时间长达11个月。从1975年6月8日起,水泥就供应不上,大坝被迫停工长达3个月。1976年除了第一季度有水泥施工外,至4月份又断供长达半年时间。1977年4月9日,水泥再次断供2个月时间。尽管困难重重,虽比原定工期延长了近两年时间,崖县还是于1978年底完成了水库的修建。1979年1月15日,叶剑英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崖县,视察了福万水库,并为水库题写库名。至今,根据叶剑英题写字体的“福万水库”仍高高挂在水库坝体上。叶剑英对海南、对三亚充满豪情与诗意。他两次以《蝶恋花》为词牌名,赋词盛赞。南海浮珠历万古,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
五指峰高人宿露,当年割据红区固。
旧是东坡留句处,椰树凌霄,扫尽长空雾。
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舞。
日逐寒流寻难去,风雪关山,不碍云中路。
飞到榆林天已暑,夏秋只隔三朝暮。
到鹿回头滨海处,红豆离离占断天涯路。
宋元之前,三亚市主城区很多地方还是浅滩与沙洲,三亚河与临春河不断带来泥沙堆积,才形成了今天的两河三岸地理格局。明正德《琼台志》中记载:“三亚水,在州东一百里。出白佛齐岭,经椰根、三亚村,通毕潭港,合临川港入海。”一条静静流淌了上万年的三亚河,也因此有了综合性水利工程而改天换地。从初期的洪水泛滥,到早期的灌溉供水,再到如今的城市景观带,三亚河在历史烟云中不断变换角色。三亚河流域汇集了森林、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是珍稀的生态资源。作为山海之间的生态廊道,是重要生态战略点。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骨架,是城市兴起发展的脉络。如今,三亚报给国家水利部备案的各类水库共93宗,包括叶剑英曾关心过的大隆水库也已建成运行多年。除了福万水库,三亚河流域还有水源池水库、汤他水库、半岭水库、岭渣水库、草蓬水库等。2009年,福万水库利用国债资金2507万元进行全面除险加固,解决了主坝后坡渗水等问题。稳定运行了半个世纪,如今福万水库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国防工程,而是一宗兼具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综合型中型水库。福万水库灌溉农田3000亩,年供水量800万吨,年发电量210万千瓦时,担负着下游天涯区、海坡开发区等区域25万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任务。50年前,三亚日供水约2000吨。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约50万吨,增长了250倍。而且,一个规模更大的城市供水工程正在建设:从大隆水库穿山越岭28公里引水到水源池水库的“西水中调”工程也即将完工。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存在的生命之源。三亚河以及下游的冲积平原,如同一个巨大的臂弯,千百年来滋润着生活在其间的百万人民,今年福万水库就实施了两次有序泄洪。在这个流域里,无论历史上如何改朝换代,最终的使命都是续写二十四史,传承中华文明。这,就是河流文明上演的最神奇的历史。就在结束本文时,正好读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撰写的关于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文,不禁感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历史。没有三亚河上游的几个水库,哪来流域居民的安居乐业。来 源:三亚日报(吴炳田/文,涂双喜、张同月、王聪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