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9日,解放军进攻山西太原,誓要将阎锡山集团最后十余万人全部歼灭。危急中,阎锡山与秘书原馥庭、张日明一行乘坐飞机逃离太原前往南京。在南京停留数日后,又相继飞往广州,成都,并于12月8日退往台湾。
阎锡山在台湾登陆不久,蒋介石便撤掉了他“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的职位。1950年4月下旬,阎锡山不堪台湾政局纷扰,携带40多名部属隐居阳明山,住进石棉瓦木板墙仿造的山西窑洞里。在阳明山上的十年,蒋介石夫妇来看过他几次,陈诚出于礼仪需要来过一次,其他国民党政要都对他避之不及,67岁的阎锡山,俨然被遗忘了。
然而在1959年,香港《真理报》采访阎锡山时,他仍旧怀揣“反攻大陆”的美梦,狂言再回大陆打几个胜仗。只是这位坐镇山西38年的大军阀,与徐向前血战三年半都不曾占据上风,其表现还不如西北战场的胡宗南。
一、左右摇摆随风倒
阎锡山,曾经是孙中山非常信任的同盟会员。在清政府保送阎锡山留学日本期间,他便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救国组织。毕业回国后,阎锡山逐步掌控山西新军领导权,将同盟会员和革命战友安插在军中。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阎锡山不等革命党人打到河南,率先举行起义,枪杀山西巡抚陆钟琦和其子陆亮臣。
起义成功后,山西各界公推阎锡山都督,远在广州的孙中山更是对他赞不绝口。然而,袁世凯掌权后,阎锡山再次展露了他左右摇摆的风格。当时,孙中山在南方发起讨袁战争,阎锡山抛弃革命理念,只顾自保。而在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密电中,阎锡山的名字赫然在列。
因此,同盟会内部许多人说他是“墙头草”,风往哪吹就往哪倒。其后,段祺瑞执掌民国政权,阎锡山竟派遣军队前往湖南攻打护法运动的孙中山,想通过讨好段祺瑞,坐稳山西省长的位置。
1926年,蒋介石聚集革命精英,誓师北伐,对阎锡山所在的直奉联军发起进攻。当时,阎锡山任职安国军副总司令,总揽全局作战。然而阎锡山畏惧北伐军势大,私下派人谒见蒋介石,转身投到国民革命军中,改任北伐军北路总司令。
就当阎锡山刚坐稳北方军总司令时,蒋介石突如其来的裁军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仓促中,阎锡山联同冯玉祥、李宗仁,另立国民政府,引发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站队蒋介石,中原大战以阎锡山惨败而宣告结束。战后,阎锡山避居大连,受到日本人的保护,呼吁联日反共。
二、六次会见侵华日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为团结国民党内部,将阎锡山重新调往山西,执掌山西军政大权。随着日军在阎锡山势力范围内的绥远不断制造事端,阎锡山又一改往日联日反共政策,转而主张联共抗日,并与傅作义发起绥远战役,击溃日伪军,粉碎了日本建立“蒙古帝国”的阴谋。
1940年11月,阎锡山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他命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秘密前往山西孝义县白壁关村,会见日军少将楠山秀吉和伪省长苏体仁,共商反共事宜,并取消军事对抗。
初次面谈后,阎锡山与日军达成私下和解,对于抗日,阎锡山有自己的理解,民族、气节他不可丢,但与利益相比,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他最后悔的便是将八路军放进山西,以致尾大不掉,成为他最头疼的“大敌”。
然而,九个月后,赵承绶再次秘密会见楠山秀吉,并与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实施者田边盛武签订了《日本军与晋绥军基本协定》。双方约定互为友军,一致对外,甚至提前委任阎锡山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
连续两次秘密会面将阎锡山钉在了汉奸的位置上。可在日本人眼里,这个“山西王”许诺的全是空头支票。万不得已,日军第一司令岩松义雄再次在太原邀请赵承绶举行“防共协定实施细节”的谈判,可阎锡山依然要求日军提供武器后方能通电脱离重庆。
都说事不过三,而阎锡山却每次都上日本人的当。赵承绶在太原观望了三个月,没有看到日军的一点诚意。当时,日军刚刚轰炸珍珠港,士气正盛,拉拢阎锡山并非首选,而日本天皇为了迫使阎锡山就范,一面以武力威胁攻打阎锡山的流亡部队,一面以武器支援为由要求第四次会谈。
在威逼和利诱下,阎锡山亲自出马,与岩松义雄在山西安平村举行了“安平会议”。此次会议,阎锡山承诺推举日本为亚洲盟主,可以与日本外交一致,但提出内政治理的想法。
更搞笑的是,阎锡山讲话非常慢,而且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译,惹得岩松义雄非常不满。当时,岩松义雄打断了阎锡山的讲话,以盛气凌人的姿势否决了他内政治理的要求,除了愿意提供武器以外,再无其他。
亲自参与会议的阎锡山不曾想日本人丝毫不给他面子,脸色非常难堪。在休会期间,阎锡山收到情报,日军的一支部队正在向安平村靠拢,担心自身安危的他果断从后门逃跑,溜之大吉。
安平会议的失败让参与谈判的岩松义雄失去了日本军部的信任,改由制造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策反阎锡山。当时,日本在“二战”的形势急转直下,对阎锡山的劝反工作也是极其用心,阎锡山这根老油条已经看出了门道,反而耗起了时间。
1945年6月,阎锡山第五次与日军会面。经过多日商议,阎锡山建议日军向中国“讲和”,自愿居中调停,并保证向蒋介石说情,保存日军实力。然而日本人仍旧存有一定的幻想,迟迟不愿退让。
在阎锡山的一再催促下,日军于1945年8月在山西汾阳村举行第六次会谈,商议太原交接问题。阎锡山在会上特别强调,日军所留下的武器、地盘等必须交给晋绥军,而不是八路军。八年抗日战场,阎锡山始终对八路军心怀芥蒂。
进入太原后,阎锡山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编了日军中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将他们留下,改名换姓,帮助晋绥军攻打八路军。
三、完全击溃阎锡山
解放战争爆发后,阎锡山在紧急时刻动用日军留下的5000人作战部队。然而大势已去,想要单纯依靠日军助他扭转乾坤,完全是痴心妄想。在平遥战场,留在山西的日军遭到徐向前所部猛烈攻击,大部分伤亡。
1948年1月,平津战役刚刚结束,解放军便调集32万兵力,围攻山西首府——太原。事实上,太原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场攻城战,而解放军也伤亡了近4.5万人,可见阎锡山对于防守太原的意愿有多强烈。
阎锡山一面严令坚守太原城,一面配制了五百瓶毒药,宣称与太原共存亡。但当解放军的攻势越来越猛,情形越来越不利于太原时,阎锡山急令南京的亲信向代总统建议召他会面,李宗仁心领神会,言辞诚恳地邀请阎锡山前往南京。1949年3月29日,决心死战太原的阎锡山乘坐飞机离开经营38年的老巢,踏上南京之路。
不到一个月,太原城破,对阎锡山极其忠诚的日军降将今村方策服毒自杀,成为死在中国的最后一名日军将领。阎锡山的副官梁化之与五妹阎慧卿同样服毒自杀。这些残存的骨干分子对他们的主子也算是尽忠了,可惜阎锡山却早就跑了。
事实证明,阎锡山坐拥山西大地而屡战屡败,换作旁人,早就无言面对三晋父老了。然而阎锡山为人,只重利益,不顾其他,宁肯丢失“气节和尊严”,也不肯在利益上退却一步,而那些忠诚于他的手下,不过是阎锡山用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棋子罢了。
四、惊叫数声身亡
在解放军南下后,阎锡山率先搭乘飞机前往台湾,降落在台北机场。随后蒋介石拿掉了他头上的“行政院长”职务,交给了更加忠诚的陈诚。所有人都看得明白,失去军队的阎锡山已经完全被蒋介石抛弃了,67岁的他头顶资政这个虚职,完全成了一个闲人。
而阎锡山晚年的空虚还不止如此。在大陆时,阎锡山娶过两个老婆,原配徐竹青未曾生育,如夫人徐兰森15岁时便嫁给了阎锡山,为他生了五子一女,可大多夭折,仅有四子阎志敏和五子阎志惠常伴身边。然而,徐兰森在1947年病逝后,阎锡山的家人就陆续地离开了他。在台湾时,阎锡山的儿子都在国外,身边除了侄子以外,再无亲人。
丢失官位后,阎锡山搬到了阳明山上,过上了隐居生活。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40余位老部下。在阳明山上,阎锡山仍旧闲不住,每天都要召集众人召开会议,讲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发时间。
可隐居生活并不是那么好过的,没有收入来源就只能等死。与他一起上山的老部下为了能够活下去,陆陆续续搬回了城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而阎锡山往日的嫡系都在大陆被剿灭,现存台湾的要员们大多都是他曾经的仇人。因此,在阳明山上十年的光阴,除了蒋介石和陈诚来过两次,阎锡山再也未曾见到过任何一位国民党要员。
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这是相当痛苦的。由于严重的心脏病,他的身体行动不便,无法从劳动中获得快乐,也没有人陪伴,蒋介石不准他前往国外看望自己的儿孙,阎锡山只能在山上孤苦伶仃的等待着死亡。而每个月他最期盼的事情便是报刊的记者前来采访,只有这个时候的阎锡山才像一个生龙活虎的人。
1960年5月20日,蒋介石正在载歌载舞中庆祝自己就职十二周年时,77岁的阎锡山躺在阳明山的木床上喘着粗气,时不时因为气喘而憋的面红耳赤。深夜时分,阎锡山自感难受异常,高高抬起右手,哆嗦着指着阳明山上的苍天,惊叫数声,随即昏死过去,侍卫张日明慌忙将他送往医院,然而最终抢救无效,死在了台大医院。
这位自我“囚禁”阳明山上十年的“山中囚犯”,最重要的遗嘱,竟是在墓碑前留下一个大大的“中”字。这个中字,恰恰是阎锡山一生唯一信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