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节气。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
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 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呈现冬季景象,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气渐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细花糕”和“糙花糕”,“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最初的登山运动可能与上古时“射礼”有关。当时人们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后要上山采些野生食物或药材,或狩猎。而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使人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千金月令》上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燕京岁时记》也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重阳节喝菊花酒、赏菊,是为乐事。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有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菊花酒汉代已见,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习俗,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也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即是采菊酿酒。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审核:尹涵煜
指导老师:李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