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红蒲绿角黍香,齐看龙船庆端阳

旅行   2024-06-10 21:56   安徽  



石榴花开、粽叶飘香,不知不觉又到了端午佳节。端午与中秋、春节并称民间三大传统节日,自古都是热闹且隆重、丰富而多彩。相比春节的喜庆、中秋的思念,狂欢和浪漫才是端午的主题 ↓


划龙舟、祭龙神、采草药、赶药市、挂艾草、悬菖蒲、划龙舟、食粽子、薰苍术、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 ...


细数起来,端午的习俗可是真不少。这些都是先秦时期就传承下来的浪漫基因。而端午的来源也有很多种说法,背后就透着古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端午习俗:饮雄黄,系彩绳,包粽子,挂香囊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各地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先秦的“星象说”、楚人的“屈原说”,还有吴地的“子胥说”、越地的“勾践说”。

星象说 丨 古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解释自然的一切,将日常生活和星象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夜观天象,将诸天星斗分为了三垣二十八宿。其中东方的七个星宿被称为东方七宿,又叫“苍龙七宿”。

星宿和端午


名人说 丨 在我们的自幼认知里,端午都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南朝《荆楚岁时记》中按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这是最早的“屈原说”的出处。


屈原和端午


但吴人则认为龙舟乃“东吴之俗,事在子胥”。根据是《曹娥碑》记载:“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越人又说,《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明明勾践是发明人嘛。

春秋时期的南方主要是吴、楚、越三国和百越


无论和哪个名人关联,这些其实都是古人们的浪漫说辞。其实端午的根源还要更远古一些。


百越说 丨 商周之时的南方是百越人的家园。南方多山,水网密布,盛产稻、黍。江水之中还有巨型的水中生物游弋其中。渐渐的就诞生了龙的形象,和对龙的崇拜。

百越人在农忙时,在端午之际迎祥纳福,表达辟邪除灾愿望的延续。并用粽叶包裹,黍米和稻谷做成的美味,也逐渐变成了我们大快朵颐的南方美味粽子(最早称为角黍)

粽子是端午的代表


而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生活习俗则变成了龙舟这一南方鱼米之乡的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就写到:“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或是龙舟最早见于典籍之上。


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时期,龙舟习俗蔚然成风。留下的诗句、文字也最多。中唐的张封建云: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基本可以看出唐代的龙舟比赛规则和玩法。后来晚唐的卢肇写到: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元·《龙池竞渡图》


如果光看诗句,只能遐想古人的竞渡画面。那不如再仔细观摩上面这幅宋代的《龙池竞渡图》。其绘画者是宫廷画师王振鹏


从这幅画里,不仅可以看到大小不一,富丽堂皇的各式龙舟。甚至还能看到类似于今日的桨板的水上运动器械。非常真实的记录了一场皇家龙舟赛的场景。


如果说先民的龙舟之乐属于南方的部落,秦汉的龙舟偏好军人武士,魏晋的龙舟是雅士独爱,那么唐宋的龙舟则广泛推广于普罗大众,直至今日。


青弋江上的龙舟,从唐代划到了现代


端午节的传承仍在继续,而龙舟已然成了节庆中的点睛之笔。今日华夏之盛世,让龙舟突然就走上了顶流,且玩法众多,推陈出新。


广东佛山叠滘的龙舟漂移,让人们最为津津乐道。京杭大运河上,龙舟穿行在江南水乡古镇之间,也甚是好看。而我们的皖派龙舟赛也是独具特色,从淮河到长江,从青弋江到裕溪河,处处体现了徽风皖韵和山水之美。


桃花潭上的龙舟,像是一副水墨山水画


视频来源:泾县发布


端午佳节虽然已经过去。但精彩的“中国·皖美山水”龙舟系列赛仍让人意犹未尽。6月23日,让我们相约在裕溪河畔的含山运漕古镇,见证下一场皖美山水龙舟赛比赛的热烈进行!

山野逃跑
原“安徽地理频道”,现临时更名“山野逃跑”。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