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国网福建电力多项成果获电力科学技术奖,数量创新高!

文摘   2024-10-30 21:11   福建  

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电力科学技术奖。


国网福建电力共有7项成果获奖

其中牵头4项、参与3项

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获奖项目▼)




电力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改革后首批批准的26个社会力量设奖奖项之一,承办机构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是全国电力行业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科技奖项。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十二条重点举措,全力实施科技创新登高计划,在网架形态与规划、可再生能源友好接入、配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九大领域组建11支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团队,推动科技创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有突破”,打造“核心硬、平台强、机制活”的创新生态,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我们一起看看

牵头获奖的4项成果



二等奖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场景

宽频振荡抑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我国高端电力装备首次进入发达国家。





柔性直流系统宽频振荡问题是严重制约柔性直流技术发展的一大技术瓶颈。国网福建电科院牵头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场景宽频振荡抑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联合多家单位协同攻关,突破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场景宽频振荡分析基础理论、抑制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制关键技术。

项目成果为柔直系统宽频振荡问题提供了全环节解决方案,在厦门、张北、昆柳龙等7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中应用完善,显著提升我国柔性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力,出口并应用于5个欧洲柔性直流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成果被作为欧洲±500千伏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工程典型方案,支撑中标德国BorWin6海风柔直工程。










三等奖

《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复用

与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

为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复用与安全防御提供“组合拳”式的成套解决方案





我国新型储能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已建成数十座百兆瓦级大型独立储能电站,但面临着储能多场景灵活共享应用难、多功能复用协调控制难、复用工况下储能热失控安全防御难等困境。国网福建电科院牵头的《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复用与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聚焦深化大型独立储能电站的共享复用,在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共享运行、复用控制、安全防御三方面形成创新成果。

(▲项目技术路线▲)

项目创新提出储能电站灵活分区与共享运行技术、储能电站多单元多分区协调控制技术、储能热失控主被动一体化安全防御技术,研发支持多分区协同的能量管理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的储能协调控制器、集成虚拟同步控制技术的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融合热失控阻隔设计的液冷储能电柜、集成火灾监测预警多功能的储能电柜自动探温灭火系统等硬件装备,为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复用与安全防御提供了“组合拳”式的成套解决方案。成果已经在福建、山东、广东等多个大型储能电站工程上应用验证,并通过南瑞继保、时代储能、中科久安多家产业单位实现了转化推广。






三等奖

《高压柔性直流电缆工程设计

与智能运检关键技术与应用》

填补了柔性直流电缆生产、施工和运维空白。





当前,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迅猛。超高压大容量直流电缆及附件作为关键输电设备,其设计、施工与运维技术亟待突破。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联合产学研联合攻关,聚焦±320千伏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缆设计、安装与运行维护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直流电缆设计理论体系,优化绝缘厚度设计,提出压力波(PWP)和短时温升下空间电荷特性测量方法,解决电缆材料与结构设计问题;构建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场计算模型,创新±320千伏柔直电缆附件结构;创造性采用±320千伏直流电缆与220千伏交流电缆共沟敷设方式,优化电缆接地系统,大幅节省电缆通道投资;开发了一体化局部放电和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用于精准评估直流电缆运行状态。项目部分成果推广应用至舟山、如东和冀北的直流电缆工程,显著提升我国在高压直流电缆的技术水平和影响力。










三等奖

235MW轴流转桨式水轮机

研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研制出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235MW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设备国产化率100%。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系统波动性、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加大,对水电机组调峰调频频度和深度要求越来越高。

为解决大容量轴流转桨式机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大容量轴流转桨式机组调节优势,项目组依托水口电站增容工程,提出了翼型空化作为初生空化的判断依据,同时提出叶片双向挠曲骨线和超高叶栅稠密度设计方法,提高了转轮叶片空化阈值,抑制了各工况的翼型空化,解决了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翼型空蚀问题。建立了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动态间隙流动数值计算的预测方法,改进了叶片轮缘、轮毂间隙处设计,消除了间隙流动带来的空蚀破坏。首创了传动机构操作架与活塞杆矩阵式螺栓联结结构,有效提升疲劳安全系数、强度极限及屈服极限,显著缩短AGC响应时间。







供稿 | 李超 郭清梅 练惠顺 陈恺 孙志鸿 陈伟铭 张抒凌 连鸿松 

编辑 | 亿力信息公司 孙瑜阳 刘颖
审核 | 国网福建电力 融媒体中心 林丹
总审 | 国网福建电力 宣传部 潘颖 / 科技部 陈扩松

电力好声音
供电信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