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在福建工作时的这一论断,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它深刻点明了生态环境看似无形无码的 “无价” 背后,蕴藏着难以估量的经济、社会与人文 “有价”。这一辩证统一,不仅映照于生态领域,更渗透至生活万象,启迪着我们探寻发展与守护间的精妙平衡。
生态层面,绿水青山直观呈现 “无价” 风姿。那峰峦叠嶂、碧水潺潺勾勒的诗意画卷,是自然馈赠的心灵慰藉,承载着世代相传的乡愁记忆,其文化与精神滋养之功,岂能用金钱衡量?可另一面,“生态有价” 亦铁证如山。从产业角度,好生态催生蓬勃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新业态。如浙江安吉余村,关停矿山、修复山体,凭借满目葱茏吸引无数游客,“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绿水青山变现 “金山银山”,生态资源量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在生态补偿机制里,水源地保护者牺牲开发权,却通过下游地区资金反哺、技术支持等获得价值回馈,庇佑生态的付出有了有价回报,维系生态持续向好。
跳出生态视域,诸多事物皆闪烁有价与无价双重光芒。教育是典型例证,于个体成长,知识武装头脑、塑造品格,赋予人逐梦之力,这种内在升华无价;于国之发展,人才储备是科技创新、社会进步源动力,其战略意义不可估量,回报于漫长历史进程。但教育投入有成本核算,从校舍兴建、师资培养到教学资源配备,每一项皆需资金堆砌,是以有价投入奠基无价产出。
文化传承同样如此,古老技艺、民俗节庆,作为民族精神标识,串联起历史脉络、凝聚社群向心力,是民族的无价瑰宝;可其传承、弘扬需场地展示、艺人培育、宣传推广,资金助力方能化解濒危困境,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走向市场,以有价保障无价赓续。
洞察此规律,于社会前行意义非凡。在发展规划时,能促使决策者权衡短期利益与长远福祉。城市建设不再粗放扩张,为保护古街古巷、湿地绿地预留空间,正视其文化休闲、生态调节的无价功能,合理开发实现周边房产、商业增值的有价转化;产业布局兼顾环保节能产业扶持,以政策资金 “小投入”,撬动绿色经济大发展,规避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昂代价。民众亦能在生活抉择时,珍视无价情义、公序良俗。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付出时间精力不求回报,却丰盈社区温度,受助者心怀感恩再传递善意,无价善举汇聚社会正能量暖流,让有价物质社会不失温暖底色。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有价与无价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共生体。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以 “生态智慧” 为指引,精准锚定事物多元价值,我们定能在发展浪潮中,驾驭经济增长、社会繁荣与人文昌盛的巨轮,驶向可持续的光明彼岸,让生活处处盈满无价美好、坚实有价根基。
【打卡+在看】记录每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