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人杰地灵谓之“气”,包罗万象谓之“度”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九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文来高中的青少年来诵读《上海小史(新版)》。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鹤”与上海古文化》。
上海嘉定南翔白鹤亭,位于古典园林古猗园内
今青浦白鹤镇就是唐代青龙古镇的故地,也是明代青浦建县之地,又称“老青浦”。相传此地原为一片芦苇荡,荡上白鹤成群,以鹤名镇。如“白鹤闻声远,青龙流泽长”,诉说着白鹤镇沧海桑田的变化。
从地理变迁的角度看,嘉定南翔古镇位于古海岸“冈身”附近,在古代曾是一片泥沙淤积、水草丰茂的沙洲。鹤在中国大多为一种候鸟,气候转暖时便向北迁徙;气候转冷时便一路向南飞翔,到长江三角洲或者更南的地方驻留。“南翔”古镇的名字正好是鹤鸟迁徙的真实见证。
鹤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鸟类。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常与象征坚定长寿的松联在一起。绘画和图案常以松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早年民间传说,仙人以鹤为伴,也含有长寿的说法。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鹤作为美好、长寿和吉祥的象征。现北京故宫内“金銮殿”皇帝宝座前,还存留一对青铜丹顶鹤。
剪纸作品:鹤鹿同春(作者佚名)
考古学者发现战国时代的石阙汉家砖刻,多见猿与鹤的相互依存状,许多人不解其意,其实,晋人葛洪《抱朴子》里就写道:“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古之君子,为猿为鹤”,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憎王孙》有“猨之仁兮,受逐不校;退优游兮,唯德是效”。说的都是古人以君子自况,君子自处,不群不党,不曜不动;以猿鹤自居,取其高蹈独往,守静不移,深栖远处。君子不怕孤独,桀骜不驯,仙鹤就有这种秉性。清代嘉庆户部员外郎、闵行人李林松,隐居上海,也曾写过一首咏鹤诗以表心迹:“仙骨珊珊万里翔,一声长唳入青苍。生平自叹云中雾,不向鸡群索稻粱。”
“华亭鹤唳”一词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尤悔》,该篇记载: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八王故事》曰:“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别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此十余年。”《语林》曰:“机为河北大都督,闻警角之声,为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1年版)
今闵行北桥还有这样的民间传说,有位叫荀隐的文人喜欢养鹤,他邀请好友华亭人陆机来此饮酒赋诗。陆机携带一只丹顶鹤乘着酒兴,在荀氏宅边的一座木桥上放飞,那鹤一出樊笼,长唳三声,直冲云霄。陆机养鹤多年,从未听到如此动听美妙的鹤鸣声。他一高兴,就出资将这座木桥改建成五马骈行的环龙石桥,题名“鹤鸣桥”。后来,陆机卷入“八王之乱”而兵败被杀,临刑时,他还念念不忘地问胞弟陆云:“华亭鹤唳,尚可闻乎?”陆机殁年只有43岁。这句千年一叹,让他悲剧的人生结局,蒙上一层诗意,于是凄惨就转化成了凄美。这大概也只有像陆机这样的名士才能做到,后世“华亭鹤唳”成为遇害者死前感慨之词。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九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文来高中的青少年来诵读《上海小史(新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家和上海史学者仲富兰所著述的《上海小史》是“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中的代表之作,于2020年出版,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此次推出新版,文字更精炼,排版更优化,装帧更赏心悦目。
编辑:汤婧娴
初审:潘海燕(见习)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