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一生三次转行,他的5个重大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情感   2024-11-05 14:28   广东  


在电影《钱学森》中有这样一幕:中国在研发原子弹的时候,需要一名顶级的力学家。钱学森找到罗友来,没想到却遭到罗友来的拒绝。

罗友来认为在当时国际形势下,全世界都在拒绝研制核武器,有良心的科学家,都在抵制这种具有强大毁灭力的武器。


所以他表示,自己不会去造这么巨大的毁灭性武器,甚至劝钱学森也不要搞。


但钱学森却坚定地说:“如果某一天,原子弹落在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哪怕它的存在会引来争议和质疑。”



钱学森觉得,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得手上有剑,手里有剑,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


虽然这段电影情节,和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有一定背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钱学森在我国的国防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一生经历过3次转行,职业规划上也做过5次重大的抉择,正是他的这3次转行和5次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1、学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


1911年,钱学森出生时,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父亲的引导下,钱学森从小就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和熏陶。


中学毕业,钱学森面临选择专业,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列强为了控制中国,纷纷在中国大建铁路,那时的铁路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武器。


可以说,谁控制了铁路,谁就控制了中国。但詹天佑在1909年提前2年完成京张铁路的修建,大大鼓舞了当时的中国人。



当第一列火车在崭新的铁轨上,呼啸而过,那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胜利。


因此,孙中山强调“非铁道无以立国”,他的“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着很多的中国人,钱学森也是其中之一,他要向詹天佑看齐,给中国造铁路,成为像詹天佑一样的工程师。


后来,他以第三名的成绩,被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上海交大录取,学习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2、学航空工程,造飞机保护祖国领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接着1932 年,日本的飞机疯狂轰炸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那时还在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铁道机械工程专业的钱学森,也经历了这场灾难。


他看着天空中的日本飞机,深刻认识到,航空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虽然铁道工程也重要,但航空能够保护自己和国家,如果没有反击的工具,那么再多的铁道工程都会被敌人炸毁。



只有拥有强大的空军,才能保卫国家的领空,抵御外敌的入侵。于是,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


他要学习能打下日本飞机的本事,在这个念头的促使下,他用业余时间把学校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航空方面的书,都读完了。


后来,他以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专门学习航空工程。


3、从航空工程师,转为研究航空理论


钱学森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读研究生,一年后拿到航空工程硕士文凭。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航空工程基本上靠经验,理论太少,这样不实用。


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能事半功倍,于是,钱学森再次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他要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


他向当时航空理论研究的最高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提出申请,并只身一人来到学院,敲开了导师冯·卡门教授办公室的门。


经过口试,冯·卡门很欣赏钱学森,他顺利成为冯·卡门的学生,在导师的带领和帮助下,钱学森靠着努力和天赋,很快就成为航空理论方面的杰出科学家。


4、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研制导弹和火箭等大型科研工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国,但那时他在美国的威望很高,不但被授予上校军衔,还能随意出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因此,当得知他有回国的想法,美国政府威逼利诱想让他留下来,但钱学森回国的想法很坚定,为此,美国软禁了他5年。最后,我国用11名美国战俘,才换回他回国的机会。


钱学森回国后,先后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叶剑英、陈赓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不久,党中央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考察,在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院长陈赓问他:中国能否造出导弹来?


钱学森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得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得到钱学森的肯定回答,国家决定组建自己的核武器,而这个研制团队,就交给钱学森来领导。


于是,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去研制导弹。


1956年,钱学森组织起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培养起新中国的第一批导弹人才。



钱学森带领他们,从零开始,一步步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枚导弹,也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东风一号导弹成功发射。



1964年6月29日,钱学森再次创造奇迹,成功将“东风二号”导弹送上天空,这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技术,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中短程导弹。


5、退居二线的钱学森,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


1982 年,71 岁的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选择:退居二线,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


晚年的钱学森回归学术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A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都是他晚年时提出来的。


要知道,那可是32年前,他的思想比别人超前三十多年,但想想这件事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又不觉得奇怪了。


钱学森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他虽然有3次转行,但每次转行,都是为了“救国”,他的5次重大抉择,不但让他的人生发生转变,我们国家的国防力量,也受他影响,一步步走向更好。



在书籍《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中,是这样形容钱学森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他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榜样,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钱学森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国家科学事业拼搏的一生,在祖国需要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投身于艰苦的国防事业,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一生。



除了钱学森以外,《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这本书中还有邓稼先,竺可桢,钱伟长,李四光,钱三强等10位院士的光辉事迹。


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盛世中华,都是因为他们在默默地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才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看完《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真的泪目了,摸一摸我们背后的脊梁骨,有一根是他们给的,是他们,让我们在世界中站了起来,向这些前辈们致敬!





爱八卦爱写各种人物故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静静



如果该内容对你有帮助,请点亮文章右下角的赞和在看
2024年让我们一起
解锁更多人物故事,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



静静书阁
与你每周相约在这里,分享好书好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