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名正言顺干掉大清首富胡雪岩?

文化   2024-11-05 18:18   江苏  

点击关注

胡雪岩画像

来源 砍柴书院(kanchaishuyuan


1875年夏季的午后,在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豪宅里,清朝首富胡雪岩正在兴致勃勃地下棋,不过,他下的并不是普通的象棋,而是“活象棋”。

“活象棋”的所有棋子由穿着肚兜的女人替代,肚兜上则写上有'将、士、象、马、卒'等字样,女人的下半身,则露出白花花的大腿。

正常下象棋,在小小的棋盘,走一步棋,用手轻轻一挪,就完成了,但胡雪岩下的“活象棋”,棋盘比普通的室内舞蹈房还大,“活棋子”们需要频繁的走动,往往一盘棋下来,美女们累得香汗淋漓。

胡雪岩的“另类癖好”让无数人诟病,他却乐在其中,毫不理会。

很显然,这样的胡雪岩与人们认知中叱咤风云的红顶商人形象出入很大。

那么胡雪岩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从放牛娃成长为红顶商人、清朝首富?我们来看一下。

01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的胡里村。

胡雪岩的爷爷早年靠做沙船生意赚了不少钱。

后来,因为生意失败,不仅赚的银子赔光了,还欠下了外债。

生意失败后,胡雪岩的爷爷整日郁郁寡欢,不久后便憾然离世了,留给胡家的只有两亩薄田。

好在胡雪岩的父亲为人勤快,庄稼打理得也好,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生计。

胡雪岩到了六七岁的年纪,被送到村里的私塾念书。在他父亲眼里,日子再难,也不让儿子当“白丁”。

只不过,上学之余,当其他小孩忙着玩耍时,小小的胡雪岩需要帮家里放牛。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算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1836年的秋天,胡雪岩的父亲一病不起,没多久便去世了。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胡家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迫于生计,13岁的胡雪岩离开绩溪,前往杭州谋生。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当时的杭州经济发达,是长三角乃至全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看着繁华的杭州城,胡雪岩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人样,扎根于此。

在杭州,胡雪岩先是进了杭州杂粮行当伙计,干了一段时间,又经人介绍,跑到金华火腿行当伙计。

再后来,头脑机灵的他被“信和钱庄”的老板看中,进了钱庄当起了学徒。

胡雪岩知道,钱庄可是个钱生钱的好地方,往来的非富即贵,因此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虽然刚开始只干些打扫卫生、倒尿壶的杂活,正经生意根本接触不上。

但他并不气馁,反而干得十分卖力。

这一切被钱庄的老板看在眼里,3年不到,胡雪岩就被提拔为钱庄的跑街。

02
跑街这份工作和现在的客户经理类似,不过主要的工作任务不是拉存款,而是催债。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胡雪岩并不会被好声好气地对待。

好在年轻的胡雪岩并不介意,相反,趁着跑街的机会,他索性就包装自己,至于怎么包装,胡雪岩自有办法。


不管天晴还是下雨,胡雪岩出门都要带伞,见到下雨天有人淋雨了,不管是熟人还是不认识的生人,胡雪岩都会上前给人打伞,而且必定把人送到家里。

这可是个稀罕事啊!

遇到下雨天,多数人自顾不暇,害怕被雨淋湿,哪有时间去管别人,而胡雪岩这样一做便是几年。

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信和钱庄”有个乐于助人的伙计,胡雪岩也因此成了街上的“名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会来事”的胡雪岩后来被阜康钱庄的于掌柜看上了。

在那里,胡雪岩深受信任,从伙计一路做到挡手,并最终成了阜康钱庄的顶梁柱。

1849年,27岁的胡雪岩已经在阜康钱庄做了整整8年,这一年,于掌柜的身体每况愈下,胡雪岩一边打理着钱庄的生意,一边细心照顾于掌柜。

无儿无女的于掌柜非常感动,弥留之际,于掌柜把胡雪岩叫到床前,拿出早已经立好的遗嘱,递给胡雪岩。

胡雪岩含着泪接过遗嘱,打开一看,只见遗嘱上写道:“将钱庄赠送胡雪岩……”

后来,有人给胡雪岩做了估算,于掌柜的阜康钱庄价值高达5000两白银。

这对当时的胡雪岩来说,无疑是一笔从天而降的巨款。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年纪轻轻的胡雪岩从钱庄伙计摇身一变,成了掌柜,但如何守住钱庄才是最大的考验。

胡雪岩除了要获得钱庄众伙计的信任,更为关键的是要获得顾客的信任。

好在这些都没有难倒他,凭借着于掌柜赠予的第一桶金,胡雪岩一路开挂,将资产从5千两“变成”5万两,再从5万两“变成”不计其数。

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03

如果说“阜康钱庄”的于掌柜是改变胡雪岩命运的贵人。那么王有龄无疑是胡雪岩商业帝国崛起的大“功臣”。

王有龄是何许人?

王有龄乃福州人士,从“候补浙江盐大使”一路干到浙江巡抚,清朝一品大臣,年纪比胡雪岩大一点,和胡雪岩关系非同一般。

王有龄剧照

胡雪岩结识王有龄时,王有龄顶着“候补浙江盐大使”的头衔,整天无所事事,在杭州城晃荡。

在杭州城,各种候补官员一抓一大把,像王有龄这样的倒也不稀奇。

得知王有龄的情况,胡雪岩便建议他用银子打点上级。

王有龄何尝不想,无奈囊中羞涩,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看王有龄沉思不语,胡雪岩立即明白其中缘由,便承诺说这事他就可以办到。

第二天胡雪岩果然送来了500两银子。

见着银子,王有龄激动不已,连忙道谢,并拿出笔墨准备写张借据给胡雪岩,胡雪岩推脱不过,便收下了。

其实,这500两银子是胡雪岩偷偷挪借钱庄的。

当时,他还在过去的“信和钱庄”做事,挪借银子的事暴露后,差点被掌柜送进监狱,好在手头有王有龄的借据,所以只是被赶出了钱庄。

王有龄拿着银子,先是前往新昌县补了实缺,成为一县之长。后来,因为治理能力突出,一路升迁,于1860年升任浙江巡抚。

王有龄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胡雪岩的恩情,他并没有忘记,只要自己能帮上忙的,从不含糊。

胡雪岩也是个聪明的人,王有龄到哪里为官,他的生意就做到哪里。

比如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制知府,胡雪岩便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把丝绸卖往上海、杭州等地。

随着王有龄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岩的生意也随之兴起,办丝行、开钱庄、综理漕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商业帝国崛起的过程中,胡雪岩也悟出了类似的道理。

因此,深暗官场之道的胡雪岩与官员打交道时,出手阔绰,从不吝啬,办事也尽心尽力,这让他在官、商两界混得如鱼得水,并逐渐走上官商之路。

04

1862年,太平军攻打下杭州城,时任浙江巡抚的王有龄自缢身亡。远在上海的胡雪岩知道后,伤心不已。

对于胡雪岩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好友,更是一座靠山。

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为太平军,胡雪岩失去了王有龄。但是,随着左宗棠被调派到前线平定太平天国,胡雪岩再次找到了机会。

作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这时候也很缺银子。

怎么才能筹到银子?

立马有人告诉他,殉职的浙江巡抚王有龄有一位朋友,为人忠厚、机敏,找他筹措银子一定很靠谱。

而此时的胡雪岩也正在寻找新靠山,两人一拍即合。


所以,左宗棠奉命攻打太平军,胡雪岩则帮忙筹措钱粮、购买作战装备。

一武一商,合作得相当愉快。

太平军被攻克之后,左宗棠任命胡雪岩为总管,管理浙江钱粮、军饷工作,银子也都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

由此,胡雪岩算是正式踏上官商之路。

后来,胡雪岩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组织训练“常捷军”,甚至在左宗棠前往新疆平阿古柏叛乱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并先后5次找外国银行借款1195万两,用于采供军饷、订购军火。

1872年,由于辅佐左宗棠有功,加上开药店、办粥厂帮助穷人,打造乐善好施的形象,胡雪岩被朝廷封为二品大员,江西候补道,赐黄马褂一件。

因此,胡雪岩也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

在这个过程中,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遍布全国。

据统计,仅“阜康钱庄”的资金就高达2000万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1亿两左右。
05
但在成为清朝首富后,胡雪岩慢慢失去了斗志,转而沉迷于酒色之中,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

起高楼、养佳人,胡雪岩一样不落。

1875年,历时3年的“清末第一豪宅”修建完成,这所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区的元宝街房子,雕龙画凤,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比苏州园林更为气派,房子主人便是胡雪岩。

胡雪岩一共有13个老婆,除了正室夫人,另外的12个妾被称为“十二钗”。

夜幕降临后,胡雪岩就像皇帝一样,通过翻牌子的方式决定在哪个老婆的房里睡觉,兴致好的时候,还会赶场多“临幸”几个老婆。

不仅如此,胡雪岩看到漂亮的女人也会想方设法弄到手,清代的《南亭笔记》里说,胡雪岩有一次经过成衣铺,看到一苗条又漂亮的女子坐在门前,胡雪岩很是喜欢,盯着对方看,女孩子被看的不好意思,跑进屋里。

回家之后,胡雪岩立即安排媒婆上门提亲。

女儿被首富看上,做父母的自然开心,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女子嫁过去没多久,胡雪岩就把人家休了。

可见他对待感情之随意,无非是抱着“猎艳”的心态,满足一己之私欲。

对于胡雪岩骄奢淫逸的生活,《胡光墉传》写道:“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

06

作为“胡氏”商业帝国的掌舵人,虽然胡雪岩越来越多地把精力放到享乐上,但是对生意还是紧抓住不放,从不把生意交接给后辈打理。

相反,他对金钱的贪婪越来越大,在晚年时还野心勃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1882年,胡雪岩为了打破外国商人对中国生丝的垄断,用高价收购了江南地区的所有生丝,这样,他就能掌握生丝价格的定制权。

这个大胆的决定看似精明,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把胡雪岩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一方面,由于当年西方生丝大丰收,导致对中国生丝的需求量变少,而胡雪岩花高价收购的生丝无人购买,只能堆在仓库里。

另一方面,李鸿章为了“斗倒”左宗棠,安排盛宣怀等人从中做梗,散布消息,扬言“阜康钱庄”已经没钱了。

一时之间,各地官僚大户纷纷到钱庄提款,导致资金周转失灵。

曾国潘死后,李鸿章与左宗棠的不和在朝廷人尽皆知,早在左宗棠平疆阿古柏叛乱急需用钱时,清朝国库空虚、拿不出钱,而以李鸿章为首的顽固派们把持着东南各省的财政大权,不但不愿意借钱,还从中阻扰。

后来,胡雪岩出面,从洋人那里借了钱,帮助了左宗棠。

胡雪岩的这一举动,成功地把自己送上了二品大员的宝座,李鸿章由此获知,他是左宗棠的“强力后盾”,欲除之而后快。

当胡雪岩拿出巨资囤积生丝,手头流动资金不多的时候,李鸿章便与盛宣怀策划起击倒胡雪岩的策略。

盛宣怀利用与洋人的关系,提前向胡雪岩催收汇丰银行给他的80万两欠款。

其实,这笔钱是胡雪岩帮左宗棠筹借的,按照惯例,每年各地的税银上交之后,上海道台邵友濂会把80万两交给胡雪岩,然后胡雪岩再把钱还给汇丰银行。

但这一次,这笔钱被盛宣怀给扣住了,他要求邵友濂晚二十天给胡雪岩。

胡雪岩误以为只是单纯地延缓二十天,就先拿出自己的钱来垫付欠款。

原本80万两对胡雪岩来说并不多,但收购生丝已经耗费了数千万两,钱庄的钱自然也就所剩无几。

盛宣怀趁机四处散播谣言,说胡雪岩的钱庄濒临破产,引发储户挤兑风波,胡雪岩资产链断裂,一下子撑不住了。

按理说,左宗棠应该出手相救。可李鸿章早有对策,他向慈禧太后揭发了胡雪岩向洋人借款虚报利息,从中拿回扣的丑事。

慈禧太后得知后震怒,立即命令左宗棠彻查此事。

这样一来,左宗棠也对胡雪岩爱莫能助。

最终,在外商挤压以及李鸿章为首的官员打压之下,短短数月,胡雪岩花费三十年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便轰然倒塌,更惨的是,还被朝廷革职查抄家产。

1885年,胡雪岩郁郁而终。

临死前,他躺在病榻,告诫子孙后代,不许做官、不许从商。

回顾胡雪岩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起家和败落,与官场息息相关。

他通过金钱掌握了官场逻辑,又通过官场积攒的人脉,走入了仕途,扩大了财富。

然而,他也因为官场的打压,走向了毁灭,最终一无所有。

胡雪岩的一生,印证了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繁华一世,最后却落寞收场,不禁让人唏嘘。

▼今日推荐关注

句号先生说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权贵唱赞歌!本号主编为前著名记者,历史研究者,宽容、睿智、深度、有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