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教师都懂得放弃一件事……

百科   2024-11-06 19:30   江苏  

‖热爱生活‖倾情教育‖专注写作‖


教师之忧,或许并非真忧

在教育的征途中,李老师曾分享过一段自己“瞬间释怀”的心路历程。
学期初,她看到学校图书馆推出了一项活动,鼓励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发展个人兴趣,于是她满怀热情地挑选了10多本教育专著和心理学书籍,计划每月精读2-3本,期望在年末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她满怀憧憬地制定了阅读计划,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繁忙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班级事务让她分身乏术,一个月下来,往往只能勉强读完一本。
家人偶尔的提醒:“你可得抓紧时间看,不然书就白买了!”更是让她倍感压力。
随着阅读进度的严重滞后,李老师开始变得焦虑不安。
她四处求教,如何高效阅读,尝试了多种方法,甚至加入了线上读书社群,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督促自己。
但无论她如何努力,阅读效率始终没有明显的提升。
渐渐地,每当想到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籍,她的心中便充满了焦躁与自责:“我怎么连这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呢?”
直到一次教师聚会上,李老师的焦虑得到了意外的缓解。


当她向同事们倾诉自己的困扰时,一位资深教师淡然一笑:“这很正常啊,我每年也会买很多书,但真正完整看完的并不多。有的书内容一般,有的则不适合我,翻几页就放下了。”另一位同事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她,或许她对自我提升的热情过于迫切,反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个慢过程,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必急于求成。”
资深教师的话如同一剂良药,让李老师瞬间释怀——是啊,看不完的书,放一放又何妨?
最终,李老师的阅读速度并未大幅提升,但她的心态却变得平和了许多,她学会了在忙碌中寻找平衡,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而非负担。

教育路上的“无解之题”

教育路上,许多教师都曾遭遇过与李老师相似的困境。
起初,他们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无论怎么努力都似乎无法破解,焦虑情绪随之滋生。
他们往往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源于这个“问题”,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可能并非问题本身。
以李老师为例,当她发现自己无法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时,她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将这一行为上升到个人价值的层面——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毅力、浪费时间的人。
这种过度的自我评判,让阅读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
观察那些在教育岗位上容易焦虑的教师,你会发现他们似乎总是在解决问题——学生的成绩下滑了要解决,同事间的误解要解决,自己的情绪波动也要解决……
表面上看,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的是强烈的自我否定和羞耻感。
他们害怕被贴上“不合格教师”的标签,因此不断寻求外界的认可,却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问题是“解决”出来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对自己的不满和羞耻时,他会把一切视为问题,从而陷入无尽的解决循环中。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出路不是无休止地解决问题,而是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教育的复杂性。

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一次教育论坛上,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
年轻时,她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医生告诉她,这种病的治愈率极低。
面对这样的消息,张老师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然而,张老师的父亲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我们不查了,就当孩子从未得过这个病。”从那以后,父亲和母亲像从未发生过这件事一样,继续着他们的生活。
即使张老师偶尔生病或身体不适,他们也从不往那个方向联想,而是给予她最普通的关爱和支持。
在父母的呵护下,张老师逐渐长大,最终确认自己并未患病。
多年后,当她问起母亲当年的决定时,母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因为没办法,就是没关系。”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于那些无法掌控的事情,与其徒劳无功地担忧,不如坦然接受。
这种态度不仅让张老师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也让她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同样,在教育领域,也有许多教师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
他们不再为学生的每一次失败而自责不已,而是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他们不再为同事间的误解而耿耿于怀,而是选择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沟通;他们不再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羞愧难当,而是学会了如何调节情绪,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正如一位资深教师所说:“教育的本质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陪伴成长。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我们才能更加真实地面对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教育中的挑战。”

精进与放下,都是成长

或许有人会问:“作为教师,难道我们应该对一切都无所谓吗?那还怎么追求专业成长?”
的确,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但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应该继续追求完美还是应该放下呢?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1.这种追求是否给你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而非有效的进步;
2.你是否已经全力以赴,但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如果符合以上情况之一,那么不妨让自己放松一些,把那些所谓的“问题”放在一边,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
教师们常常容易将问题放大——学生的成绩稍有下滑就担心其未来;与家长沟通不畅就认为自己失职;公开课表现不佳就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然而,教育的容错率其实是很高的,一次小小的挫折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有一位智慧的老教师,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
然而,在他即将退休之际,他却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老教师尝试了所有的方法,但效果甚微。面对这个“问题”,老教师并没有陷入焦虑之中。
相反,他选择了放下。他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路径,不必强求一致。
于是,他开始更加关注这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成长。
几年后,这个曾经被视为“问题学生”的孩子在某一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当他回到母校看望老教师时,感激地说:“是您教会了我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老教师微笑着点了点头:“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解决所有问题,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有时候,放下也是一种成长。”
正如《西游记》中所述,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战胜妖魔鬼怪,更学会了如何接受不完美、如何放下执念。
对于教师而言,精进是成长的一部分,但学会放下、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样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不迫。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