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
写作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追求健康、享受健康是一件愉悦自己的事”。可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新生代青年不注重健康管理,虽然年纪轻轻,却脆弱到“一碰就坏”的地步,出现“脆皮现象”。这种“脆皮”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也体现在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强势崛起,综合国力达到世界第二;民生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民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天入海,高科技成果捷报频传……这是我的国。
生产力还需提高,人均产值仍有较大差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依然突出;科技研发存在短板,一些核心技术产品被卡脖子……这也是我的国。
胸怀理想,立志为国家富强奉献智慧和力量;发愤攻读,为成就更优秀的自己积累能量;青春飞扬,对国家和自身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是我。
有时贪图享乐,在物质生活上喜欢与人攀比;有时沉迷于游戏,在无聊空虚中浪费了生命;有时感到孤独,对未来和人生感到迷惘……这也是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强调从外部看事物更能得出理智的判断。
古语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强调深入事物内部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主张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五一”,淄博烧烤火速出圈;2024年元旦,哈尔滨文旅异常火爆。两地政府因势利导、优化服务,整座城市温暖守信、真诚待客,充分展现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强大合力,让大家看到城市“暖实力”的巨大力量。
有人认为,在我们国家迅速提升“硬实力”“软实力”的同时,当今更需要这种“暖实力”,因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
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例文:
拒绝“脆皮”现象,成就健康人生
年纪轻轻,一碰就坏——身体“脆皮”;只欢迎顺风顺水,经不起风吹雨打——心理“脆皮”;内心演戏,忧心忡忡——社交“脆皮”……这些新生代青年的不健康现象,司空见惯。作为青年一员,深有体会,但我自知这并非常态,需及时调整,拒绝“脆皮”现象,成就健康人生。
当今社会,经济发达,生活优越,孩子从小就吃汉堡、喝饮料,年轻人动不动就点个外卖,各式奶茶、米线、螺蛳粉……,不用动手做,只需动嘴吃。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在家只想“葛优躺”,想运动借口没时间,阳光明媚防晒到位,刷手机成常态,昼夜颠倒直呼无奈。于是,“小胖墩”“小眼镜”随处可见,脑血栓、糖尿病“盯上”年轻人。身体“脆皮”已成必然。然而身体“脆皮”也不孤单,它往往和心理“脆皮”、社交“脆皮”紧密相连。一旦身体出现“脆皮”,我们或容貌焦虑,或消极逃避,时而坐井观天,时而胡思乱想,心理越来越狭隘,情绪越来越低沉,偶尔在虚拟世界寻找些许安慰,不用也不愿与外人接触,于是变成了社恐“玻璃心”,人生“脆皮”,苦不堪言。
细思极恐啊!当“脆皮”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的人生将是什么样子?如果各种“脆皮”现象充斥社会,我们的国家会成什么样子?相信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东亚病夫”的耻辱吧。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拒绝“脆皮”,做身心健康之青年!
加强运动,拒绝“脆皮”,身体健康,多做贡献。“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分泌多巴胺,使身心愉悦,呈现一种积极旺盛生命状态。你看毛主席,他一生坚持散步和游泳,就连坐着吃饭都要脚拍地板做“擂鼓”运动,身体力行践行“野蛮其体魄”的健民主张,以“浪遏飞舟”的生命力带领人民站起来;你看钟南山教授,他的家中遍布简易健身器材,随时锻炼,八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为中国抗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青年们,运动吧,运动使人身心健康不“脆皮”,还能多做贡献有价值。
直面挫折,拒绝“脆皮”,人格健全,破除万难。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哪有人一辈子一帆风顺?人生在世,拼的就是一个心态。如果苏东坡没有经受住多次被贬的坎坷,身心“脆皮”,怎会有东坡肉、东坡鱼,怎能有“大江东去”等流传千古豪放词,又怎么可能会成为那么多人的精神导师?如果蔡磊心理“脆皮”,被病魔“冻住”,又怎会有《相信》的力量,致力于渐冻症的研究?反观西楚霸王项羽,如果他能直面失败,不做“脆皮”,“留得青山在”,历史会不会被改写也未可知。所以,青年们,压力挫折不可怕,心态积极破万难!
人生很短,余生很贵。愿我们青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勇气,亦有每临大事面不改色的静气,拒绝“脆皮”现象,成就健康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助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关于健康的论述,反向出发引出“脆皮青年”的现象。并且,材料还特意提出,“脆皮现象”不仅仅指部分青年的身体素质差,如“伸个懒腰腰断了”“刷视频憋笑鼻动脉裂了血流不止”等,更表现在心理素质、精神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差等各种精神状态,就如不少大学生自我嘲讽为“精神不稳定的大学生”。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追求健康、享受健康是一件愉悦自己的事,想要有所发展和成就也必将以身体健康、精神正常为革命的本钱。然而当今许多青年却往往忽视健康管理,甚至肆意践踏健康:为了游戏熬夜通宵,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贪如饕餮,为了一件小事纠结焦虑辗转难眠,为了别人的眼光抑郁消沉自我否定……虽然年纪轻轻,却脆弱到“一碰就坏”,跑两步就气喘吁吁,说两句就痛哭流涕,成了名副其实的“脆皮青年”。这毫无疑问是具有极大危害的。比如,从个人层面来说,“脆皮”将对个人成长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缺乏韧性将难以取得成功。而对于社会与国家来说,当大量的大学生都缺乏健康的身体和应对困难的能力时,整个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将受到限制。社会需要有智慧、有韧性的年轻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
因此,写作时,毫无疑问应当对“脆皮青年”这一群体表达批判、反思与关怀态度。对此,可以首先分析,出现“脆皮现象”的原因,如部分青年健康观念缺失,习惯性透支身体,经常性熬夜刷视频、打游戏等;以及也有一些青年精神压力大,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因此当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的压力时,他们虽普遍感到焦虑不安,却又无法用正确的方式疏导,只能追求即刻的欢愉,如选择暴饮暴食,沉溺于刷视频、二次元和打游戏等,进一步透支身体。然后,再结合上述分析说明“脆皮现象”的种种危害,并由此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锻炼自己的身心,杜绝“脆皮现象”。比如,从修炼“硬核”身体这一方面,可指出我们应该树立健康观念、丰富户外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均衡饮食结构等;从修炼“硬核”心态这一角度,可说明我们要认识内在的脆弱,建立自信,扩展舒适区,挑战自我,善于寻求支持,坚持不懈等。
立意:
1.积力之所举,助健康中国
2.身心锻炼日日行,健康体魄恒久远。
3.破除“脆皮”迷障,争做时代青年。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例文:
我与祖国共奋进
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辉煌的文明,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我们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我们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我们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在这片越发繁荣的土地上,有着勤劳的人民和我们这些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我们不一定要等到长大之后为祖国贡献什么,而是现在就为祖国贡献一些我们的力量。有的同学此时可能会说:“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报答祖国是他们大人的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实在不敢苟同。我们应该时刻想着我为祖国做些什么,也许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小,不可能像大人们那样,但是我们能为祖国做的也很多呀。比如:绿化祖国、美化生活环境、好好学习,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努力做到,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去做,我们就已经是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了。而且这样不仅仅是为祖国贡献力量,也是对我们自己的生活贡献力量。因为只有祖国繁荣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才会提高,只有祖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治理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得到改善,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的力量才会强大。
我们一定要与祖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要时刻为祖国做贡献,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祖国才能不断的发展。有一句话说的好:“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加更美好!在最后我要说一声:“我要和祖国共奋进,我要和祖国共拼搏,我要同祖国共进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则材料分为四个段落,前两段论述了国家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强势崛起,民生得到改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高科技取得成果,这是国家强盛的一面;另一方面,生产力还需提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科技研发存在短板,这是国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这是国家角度。
后两段论述了个人身上的精神品质及不足。胸怀理想,发愤攻读,青春飞扬,对国家和自身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是个人身上好的精神品质;有时贪图享乐,有时沉迷于游戏,有时感到孤独,这是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这是个人角度。
综合材料来看,在立意时应全面考虑,不能只谈国家或者只谈个人,单谈一面都算偏题,应将二者结合起来。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是切合材料的。国家发展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发展个人来促进国家发展,我与国家共同进步等等。针对材料,能阐述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立意】1. 我与祖国共奋进
2. 祖国发展我成长
3. 个人奋斗与祖国发展
【素材】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历风雨,在世界民族林中巍然屹立。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这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而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的确,中国的未来就属于我们,辉煌的成就已是过去,关键的是未来!
3.心系祖国然后要确立一个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做准备。
4.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我们应该时时想想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得到些什么,热爱祖国决不能只靠一句空话。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热爱祖国就一定要努力学习, 学习更多的本领,长大后才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人们出门坐飞船,让家务变成机器人的工作,让学生通过网络在家里上课……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例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内外兼察是源头
世事多有繁复,认知更需明察。“旁观者清”的俗语,强调外部观察的智慧;“不入虎穴”的古语,强调内部探索的神奇。可事物多有复杂,认识岂能单一?只有内外兼察,才能把复杂的事物观察的清澈如水。
从外部看事物能得其全面,这是除去利益牵绊的高瞻远瞩,更是统观全局的高屋建瓴。旁观者因为没有了局内的利益纠缠,更能够做出智慧的判断。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真知,到“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灼见,再到“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大胆预言,一部秦与六国兴衰史,局外人纵观全局,仔细审查自然能得到智慧的判断。
反之,局中人往往被各种关系束缚,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失了方寸。面对鸿门宴,刘邦进退维艰,不知所行;面对大瓠,惠子束手无策,不知所用;面对锦绣江山,项羽却选择放弃关中。身处其中,不能统观全局,最终失败。难怪苏轼慨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内部探究事物,能得其深刻,这是不畏艰难的实践探索,更是探究本质的不二良方。水石绝壁之下,苏子驾舟深入探索,才探明了石钟山的来由;沙丘肆虐之时,焦裕禄深入研究,才找到了治沙良方;病毒席卷而来,逆行者身临一线,才能遏制疫情的疯狂。敢于亲身实践,善于内部研究,才能把事物认识深刻,难怪古人慨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全面细致的外部观察,是深入精进的内部审视的前提和基础。观察全面了,判断准确了,才能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深入细致的内部实践和观察研究,为整体准确把握事物提供依据和支持。只有内外兼察,共同作用才能更加准确认知事物。
只有坚持内外兼察,才能拨开认知的迷雾,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内外兼察,让毛泽东既能眼观全局,看到全国的解放前景;又能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动农民运动,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内外兼察,让我们党着眼全局,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又深入实践探究,开创了一带一路的壮举。这些不正是内外兼察,大有作为的佐证吗?
鉴于这些,我们青少年更应该牢记“问渠那得清如许,内外兼察是源头”的道理。做到旁观时清醒,当局时不迷,入虎穴时不惧;从大处着眼,向深处挖掘。久久为功,就能改变某些社会风气,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
第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往往受到利害得失的牵绊,认识不全面,往往得出错误判断。而旁观者因为没有利益牵扯,看问题往往冷静、客观、全面,反而能做出理智判断。当然,这里不是强调要当旁观者,而是说从内部看问题,往往只注意某一个点,从外部看问题往往更全面。第二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有所发现和收获,就要亲身经历险境。当然这里不是强调冒险,而是强调认识事物本质,需要进入事物内部,而不能停留在表面。人们认识一个事物,很难把这两种方法孤立或割裂地使用。外部观察和内部认识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紧密联系。从外部看得其全面,从内部看得其深刻。认识全面是获得深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的认识,才能为把握本质提供方向和目标;而内部得本质,是外部得全面的延深和拓展,为全面认识提供佐证。
写作时,可以首先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方可拨云见月;然后进行道理分析首先“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和谐意义;再联系现实,从不同的角度精选材料摆事实,讲道理,阐述和谐处理两者关系的重要性;最后,观照当下,现实生活中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进得去,出得来的价值。
立意:
1.理智判断,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2.内外兼察,才能更加准确认知事物。
3.既要躬身入局,又要跳出局外,在变局中看清大局。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例文:
借一波怒涛之势,歌一场烟火升空
从淄博到哈尔滨,地方文旅事业的爆火正是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结果,当基础设施建设的硬实力与地方历史文化的软实力相结合,当真诚友善的人情化作“暖实力”流淌于每一个游客心间,我们发现,暖实力正是硬实力与软实力托举升空的人间烟火。借软硬实力的怒涛之势,歌暖实力的烟火升空,我们方能拥抱文旅发展的蓬勃生机,接住网红与流量的“泼天富贵”。
提升硬实力,为暖实力奠定坚定基石。“夜间游”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秩序的有力引导;“亲子游”的热度升温,离不开相关设施的大力建设;“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便捷高效,背后是桥路相通的交通规划;“博物馆奇妙夜”的引人入胜,背后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利用……暖实力中的游人如织、亲子相依、海内存知己,无一离不开硬实力强而稳健的依托。用“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以“新生产动能”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惟有借硬实力的怒涛之势,才能在礁石上击打出暖实力的温暖浪花。
发展软实力,为暖实力注入温润生机。轻舟绿溪之上,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草原牧场上,化身格萨尔王;身披红斗篷,策马驰骋雪原……最近一段时间,多地文旅局局长纷纷扮相出镜,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网红局长”火出圈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接过传统的火炬,我们看到渊澄取映,看到川流不息,也穿越时空与古人饮酒对歌,看到文变染乎世情的百代人间烟火。
拥抱暖实力,为中国梦增添砖瓦砝码。无论是淄博的“烧烤专列”,还是哈尔滨的“冻梨刺身”,亦或是“悠游吉林”的在线听劝,归根结底都是城市政府与人民的真诚相待,是地方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双向奔赴,是“阳光政府”、“温暖政府”的文旅体现。中国梦正是不同人群的温暖重叠映照而生成的璀璨烟火,是一簇簇微光最终汇聚成了一轮火热的太阳。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俯下身、沉下心,越来越多的工作者不畏难、做实事,越来越多的游客尊规律、出创意,文旅事业方可日益繁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亦可计日而待!
借一波怒涛之势,歌一场烟火升空。新时代的烟火照亮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共同携手,用硬实力、软实力、暖实力,迎接发展愈来愈汹涌的伟大浪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列举淄博和哈尔滨这两座城市因为“温暖守信、真诚待客”的“暖实力”而成为旅游火爆城市,火速出圈。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引出写作话题,提出三个关键词“硬实力”“软实力”和“暖实力”。而且从材料中的“当今更需要”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暖实力”的肯定态度,并希望考生能够借此阐述对“暖实力”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材料的引导语中也着重提到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这个写作身份,考生在写作时应该要关注到“青年”“新时代”这些信息。
材料提到的这三个关键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就一个国家来说,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暖实力”近年来提出的新说法。就材料来看,“暖实力”是指城市释放出来的温暖守信、真诚待客,优化服务的精神以及城市居民那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强大合力。其实所谓暖实力,就是某个人、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让人感到温暖、使人感动的力量。它体现的是社会的主旋律,传递的是一股正能量,如越来越多的感人事迹,其实就是推动社会崇德向善的“暖实力”。考生在讨论“暖实力”的时候既不能脱离材料,又不能局限于材料,可以适当引申到青年的“暖实力”、国家的“暖实力”等。
考生写作时可以开篇亮出观点:新时代需要暖实力。接着阐述新时代不仅需要硬实力、软实力,还要“暖实力”的加持。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暖实力”:国家具有“暖实力”,才会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人产生由衷的自豪感,才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有利于引领和谐社会风尚,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国民的凝聚力,有利于加速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同时,只有人人争当提高“暖实力”的参与者,社会才会更加温暖动人;只有人人争当推动“暖实力”的践行者,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只有每个人为“暖实力”的提升添砖加瓦、锦上添花,社会才能向上向善。国家和个人,都是形成“暖实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最后号召广大青年,从“我”做起,做“暖实力”的构建者。
立意:
1.新时代需要暖实力。
2.国家强大有你我,温暖相伴生助力。
3.实力彰显温度,人人尽责共温暖。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建议人们摆脱思想纯粹去感受爱。这是一种感性主义,“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感性主义有其好处,可以让人们更细腻地感受天地万物。但过度的感性也会让人多愁善感甚至被情感裹挟,危害身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肯定了理性的意义与价值。这种观点是一种理性主义,所谓“理性”,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主义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让人审慎思考,周密安排,最大程度保证事情顺利进行。但极端理性也会让人沦为机器,错失人生中的美好。
两种观点围绕着“理性”与“感性”展开,分别指出了“感性”与“理性”的重要性,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免有些绝对化。对此,考生应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立意时,可认同其中任意一种观点,也可以二者兼顾,辩证看待。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感性与理性的内涵与实质,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感性与理性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富强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感性为水,我们需要以感性唤醒心中的理想、发现生活的美好,以感性滋润心灵;理性如山,我们需要以理性抵御时代的纷乱与庞杂,以理性审时度势,助力成功。感性与理性对立统一,唯有山水相依,方能不负所爱,把握生命中每一刻的价值。
【立意】
1.理性为山,感性为水。
2.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3.感性之余勿忘理性。
4.把握理性与感性的天平,行稳发展之路。
【例文】
感性为水,理性为山
感性主义者说,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哲学家哈耶克却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莽莽,感性犹如潺潺流水,理性犹如蓊郁青山,唯山水相依,方能不负所爱,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价值。
人们总是将感性与理性割裂开来,殊不知两者是生命的双生花,唯有平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才能恰到好处地感受爱的温度,在尘世里获得想要的幸福,恰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灵魂的一半是感性。心怀对生活的热情,才能在漫漫长夜里守候希望的黎明。苏东坡一生中多次遭贬,纵然在花甲之年被放逐南荒,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最虔诚的热爱,在天涯海角的荒凉中尽情高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己发光,唯有让生命燃成希望的炬火,才能无惧暗夜漫长。
灵魂的另一半是理性。白岩松曾说:“这个时代,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放眼信息繁杂的时代,有多少人在娱乐至死的信条中失却了自我?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归来时,林徽因曾因父亲之死而拒绝前往东北大学任职,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理性终究战胜了感性,她最终放下心中的芥蒂,与梁思成一起前往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筑系。因为心存理性,林徽因才能在诸多磨砺中坚守最初的信念,以冷静沉稳之姿绽放了中国建筑学中最美的四月天。
将欲望等同于理想,是当下的流行病。人们在焦虑、内卷等复杂的情绪中寻找着生活的本真,他们误以为感性便是摆脱思想甚至道德的束缚,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为所欲为。有人自诩为“I人”,时刻以理性克制心中的热情;也有人自诩为“E人”,在感性的世界里纵欲狂欢。面对纷繁庞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以感性唤醒心中的炙热的理想,同时也要时刻保持理性,唯有清醒的认知方能抵御时代的纷乱与庞杂。
感性是对生活至死不渝的热情,感性的风筝需要以理性的丝线来束缚,人生的长翮大翼方能自在舒展;理性是对生活的热情恰到好处的修饰,理性的沃土需要以感性的种子加以耕耘,生活才会花开阡陌,让爱与幸福笼罩生命的原野。
感性为水,渡我于枯燥繁冗的世界,心中有热忱,才能感受到最炙热的爱与幸福;理性为山,让人们在困惑中看到远方,以理性的罗盘指引前路,心中有方向,才不会误入歧途。唯有将感性与理性联袂,我们的人生才会走得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