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我成为你变化的见证者”

政务   2024-09-02 21:53   陕西  

新用户点击“榆阳宣传”即可关注


1974年春天,在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12岁的曹生民跟在父亲身后,手拿放羊鞭忙着拦羊。迎着风沙眯着眼睛的他回到家后,眼角、鼻孔、耳朵里全是沙。“那时候哪有什么路了,就是沙,走进去,深一脚浅一脚。”忆起当年的路况,曹生民感慨道,“那个时候交通太不方便了,除了自己村里,我哪儿都没去过。”肆虐的风沙里,放羊娃曹生民还不知道,彼时,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青年听从党的召唤,开赴风沙肆虐的补浪河大水湾黑风口,组建成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开启了治沙造林的艰难征程。

曹生民13岁时,赶上全国性扫盲,于是他便结束了拦羊的生活,回到村里上小学。“我直接从三年级开始念,18岁才在魏家峁村上了初中。”参加过中考后,由于家里负担太重,曹生民只好辍学回家,担起了养家的重担。“我们那会儿就是自己的婆姨自己说,自己的房子自己盖,自己的娃娃自己带。”在曹生民成长的过程中,村里的路也经历了土路、沙砾石路到油路的变迁。他坦言:“修路太重要了!2000年的时候,我们这里路还不好,当时我为了供娃娃们念书,只好外出打工,由于路不好,回家不方便,而我家的地也只能撂荒,即使让别人免费种,这修壕打坝还得自己花钱。”自从村里通了油路,曹生民和村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前几年,曹生民把土地流转给了专业的合作社,合作社种地全都实现了机械化,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得到全面发展。“有路了,好东西才能销出去嘛!过去是拖拉机也开不进来,现在是半挂车直接开到地里。”
伴着明媚的阳光,顺着两旁绿树成行的道路一路前行,从车窗向外望去,展览馆前的的大漠巾帼雕像震撼人心,曾经高低起伏的沙丘已被樟子松、侧柏覆盖,披上片片新绿,间或有盛开的黄色柠条花点缀其间,如繁星般装扮着这片神奇且饱含战斗精神的土地。谈笑之间,万亩花海里紫色的柳叶马鞭草绚丽绽放,好一派悠然风光。绿树成荫的道路上,一辆辆旅游大巴载着组团而来的游客,见证治沙姑娘们缔造的“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游客徐莉莉也带着朋友自驾来到这里露营,准备畅享大自然美景;榆阳区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吴迪则在路上检查道路卫生以及花箱摆放……看着眼前的景象,今年63岁的老曹甚感欣慰。他美气地算了一笔收入账:“每亩土地流转的费用是695元,光这一项我们家能收入1万来块,现在路好了,咱这里发展旅游业,前年我应聘来景区做环卫工作,一个月能收入3300元,管吃管住,还带4天休假,老伴也在乡镇上做环卫。我们钱包里有钱了,腰杆挺得更直了。”

魏省公路全长14.4公里,是一条连接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景区的红色旅游公路,按照“四好公路”示范路的总体定位,将生态涵养、红色旅游、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融入建设,是陕西省2022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是榆林市创建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全省“最美农村路”,它既是一条将治沙精神永远传承的沙漠之路,也是一条助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之路,每年接待参观拓展研学、观光休闲团队3000余个,总接待量突破20万余人次。

近年来,榆阳区把“最美农村路”示范创建作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印发《榆阳区“最美农村路”创建方案》,按照“夯实公路基础、美化路域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创建1条不低于5公里的“最美农村路”,根据评审情况给予“以奖代补”资金20至50万元,创成“最美农村路”23条132.37公里,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走在乡间的大路上,漫步花海风微动,轻拂草木声簌簌。曾经的乡间小路,如今已成为百姓发展产业的致富路,成为林海辽阔的生态路,成为挖掘治沙精神内涵的文化路,成为市民邂逅诗和远方的梦想路,成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奋进路。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谢安发  美编:叶苗
责编:尚   鹏  杜   欣
审核:马志恒
编审:榆阳区融媒体中心

榆阳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解读最新政策 关注榆阳发展
聆听百姓心声 讲述榆阳故事



榆阳宣传新闻热线:0912-3455444
欢迎投稿至邮箱:1822030801@qq.com

榆阳宣传
榆阳新闻、文明创建、理论教育等宣传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