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何献计杀掉一手推荐的韩信?不是韩信死就是他死

文化   历史   2022-09-14 14:53   重庆  

汉初丞相萧何与一代名将韩信,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

多年前,正是萧何发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在萧何的全力推荐下,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大显身手,打败了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多年后,又是这位萧何,献计于吕后,又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骗他进宫,最终使得韩信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杀死。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来源。


韩信出身低微,本是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一名无业人士。陈胜、吴广起义后,全国群雄并起。韩信最初投靠项梁;项梁死后,成为了项羽的部下。项羽不识宝,对身边这位军事指挥才能不输于自己的下级军官不闻不问。韩信就离楚归汉,来到刘邦的部队。在刘邦部队,韩信也不被赏识。

当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韩信感觉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逃走了。萧何知道后,大惊。他此前与韩信交谈过,知道此人十分厉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萧何连夜追赶韩信,将他追了回来。


这就是著名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起源。萧何追回韩信后,亲自向刘邦推荐。刘邦根本就看不起韩信。萧何就告诉他:“你如果只想一辈子当汉王,当然就用不上韩信。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韩信就无人能替代。你自己看着办吧。”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在那以后,韩信迎来了他军事指挥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先后击败降服了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并歼灭了龙且率领的20万楚军。


最后,韩信在垓下与项羽进行决战。当时,韩信统率60万大军应战项羽10万大军,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韩信没有硬攻,而是采取了“四面楚歌”的计策,动摇楚军军心,从而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全歼楚军,迫使项羽在乌江边挥刀自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韩信是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第一武将。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也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相信这都不是他们的谦虚之词。

然而,韩信虽然是军事天才,却是政治白痴。刘邦建立汉朝后,对功臣们有着近乎本能的怀疑和忌惮。对此,张良的做法是功成身退,形同隐居;萧何的做法是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来“自污”,打消刘邦的顾虑。韩信却看不到这一点,还私自隐藏项羽的逃亡将领钟离眛,从而引起了刘邦的怀疑。


刘邦便免去韩信的楚王封号,改为淮阴侯。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依然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居功自傲。刘邦率部平定陈豨时,吕后找萧何商量,要除掉韩信。姜还是老的辣。萧何献计,让吕后以刘邦平叛归来为由,请韩信前去道贺。

韩信装病未去。萧何便亲自到韩信府上去请,信誓旦旦地将韩信骗进宫。韩信向来信任和尊重萧何,怎会想到他会骗自己呢?于是,韩信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毫无疑问,韩信之死,萧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萧何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人说,萧何之所以要献计杀掉韩信,是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避免发生战乱,再次出现生灵涂炭的现象。

也有人说,这太高估了萧何,事实上,他不过是为了自保。如果他不杀掉韩信,在这场政治角力中体现自己的姿态,迟早会被刘邦收拾掉。换句话说,不是韩信死,就是他萧何死。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萧何究竟处于何种心理,要献计杀掉当初自己追回来的军事天才,恐怕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煮酒观天下
思想碎片,人文关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