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现在单位发工资都是直接打到卡里,我嫌手机消息吵,也没设置声音提醒,所以到账时连个声响都听不到。等到眼睛看到消息通知,那一瞬间是真开心,但心之念念的期待似乎就到此为止了。“来钱了”的快乐消散得特别快,时常挺不到一天就忘了,更别指望能持续到下个月发工资了。
回想以前,工资是打到存折里的。我从月初就盼着月底开工资,一旦听到消息,当天就会找时间往银行跑,为此,我的存折常年都是放在背包里携带的。赶紧把那点少得可怜的钱取出来,一点都不想让它在银行里过夜,只有装进自己的兜里心才安稳。回家路上,还会大方地买些好吃的、要用的东西,提着大袋小包归心似箭,工作中受到的委屈与辛苦在健步如飞的路上就自动消解了。
现在都是手机扫码支付,日常没有用现金的必要,导致我的幸福感减少很多。即便手机银行里显示金额的数字增加了,但那种幸福感也好像没有现金摆在眼前来得真实、绵长。
《幸福二重奏》剧照
每年春节前,我都习惯把年终奖取出来,嘎嘎新的纸币看着真招人喜欢,放在包里、床头柜里,每次看到就会有富足感冒出来,冲淡过年引发的各种小焦虑。
最近遇到一些事,心情有些抑郁,知道这样不好,可是神经控制不了思绪,老是想起不开心的议题,害得心老是沉沉的,看什么都是灰色的。快乐变成一种稀罕物,无处追寻。
跟朋友倾诉,朋友安慰我说:“给你的烦恼定个价吧,想像一下,如果在路上捡到一百元钱,会不会暂时让你忘记烦恼?三百元呢?五百元呢?”
一句话点醒局中人,有些痛苦和烦恼是无法被解决的,只需要被忽略,而金钱可以转移注意力,制造新的快乐。我没有挣外快的能耐,只能把卡里的钱取出来几张,让自己快乐一些。现金宛如试金石,帮我判断,哪些烦恼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哪些痛苦是浮云尘埃终会散去。
取钱不花,放钱包里攒着看,老公不理解我的新操作。没关系,他家条件比我好,他可能没吃过跟人要钱的苦,自然无法体会现金带给我的乐。
其实,我也不是天生对钱有概念的,总听大人们说钱钱钱,小孩子是没什么感觉的。大概六七岁吧,舅舅过年时给了一元压岁钱,以往妈妈会收走,那年妈妈说,没多少钱,你们留着花吧。哥姐当天就去商店买了吃的,我则随手塞到口袋里跑出去玩了。
《好先生》剧照
晚上刮大风,爸爸在柴禾垛旁捡到了一块钱,很高兴。记不清是谁问我,我的一元钱呢?我一摸口袋,才发现钱没了。爸妈生气,认为我小小年纪就有了败家的迹象,把我数落了一顿,哥姐也不断嘲笑我。钱被没收了,还挨了骂,才让我有了钱很重要的认知。
初二那年交学费,九十六元。我爸早早出门了,没给我拿钱,我妈在几个柜子里一阵翻找,总算找到了一张一百元的纸币。交完学费,找零的钱正好够吃两天的午饭。那天我穿着表姐给我的一条旧裤子,着急忙慌地走,随手就把钱叠了又叠,塞进裤兜里。裤兜有点浅,我一手扶车把,一手按着裤兜。摸着那个微凸的存在让人安心。
快到学校的路上有个大上坡,平时我根本骑不上去,只能推着走。那天我怕迟到,就硬着头皮蹬了上去,双手扶把,用尽力气。成功登坡后,我还没骄傲满一分钟呢,就发现裤兜里的钱没了。那刻顾不上上课的事了,下车在来时路边、壕沟里找了又找,终究没有发生奇迹。上学迟了到,被老师罚站;没有按时缴费,被当众训斥;中午没钱吃饭,饿得心慌;这些事儿跟丢钱的痛苦比起来都不算什么,我好害怕我爸就此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回家跟我妈一说,我妈当即就气哭了:“那是多难挣的一百元钱呀!你怎么不小心一点呀?”那是我第一次见我妈哭,她跟我爸吵架,气得离家出走,都没当我面哭过。以致我一想起就忏悔:当时为什么不把钱放进书包里?然后牢记这个教训多年:钱一定要妥善保管,必须万无一失才行。
《独家记忆》剧照
爸妈挣钱很不容易,怕我乱花浪费,他们在给钱时总是表现的很不情愿,还会沉着脸说教一番。那刻对峙真的很煎熬,我不能拒绝钱,就只能乖乖接受跟钱一起附赠的话语,让我觉得自己宛如一个卑微的乞丐,一个榨取他们血汗钱的“吸血鬼”。
我在市里读师专时,回家一趟,路费要几十元。我爸舍不得,告诉我不用回家取生活费了,他把钱交给了他在市里住的小姨,我每月去她家取就行。我爸说得很容易,却让我要钱的屈辱感翻倍了。我对姨奶很不熟悉,在她家总紧张得手足无措。姨奶很和蔼,姨奶家的表姑对我也很照顾,但我自卑,觉得自己畏手畏脚土里土气的样子很丢人。偏偏姨奶总不会早早把钱给我,让我磨磨蹭蹭地没法走,绞尽脑汁找话说,却没办法开口要钱。
师专二年级时我就利用周末时间去做家教了,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与学生。其中,有位家长特别讲究,一课一结算,我一进门就能看到两张崭新的纸币放在学生书桌的左上角。人民币长得真可爱啊!一张能买多少张鸡蛋饼,租多少本小说,看几次录像带?我几乎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到纸币,脑海就自动运算出结果来。因为开心,我教那家学生时格外卖力气。有时,觉得自己好像一头追着胡萝卜跑的驴,但也没办法,对钱的钟爱已经刻进了我的DNA里。
为了保护好心爱的人民币,我特意斥“巨资”买了一款玫红色皮质钱包,把现金按照面值大小顺序排好,整整齐齐地叠放进钱包里。每每看到那一抹玫红色,幸福感就像泉水一样流淌过心间。
记得班里有个女同学毕业后,不愿意当老师,也不愿意考公进体制,在家待了两年,听说人都抑郁得靠吃药才能睡觉了。后来同学聚会见了面,发现她光彩照人,活得很好,根本不像传闻那样潦倒。拉着手交心细聊,她说就是有一天,一个亲戚让她帮忙辅导小孩学习,补了半个月,给了五百元钱。那是她第一次挣钱,发现五张红纸票握在手里,之前困扰自己的各种烦恼顿时烟消云散了,之后人就慢慢走出来了,发现当老师也没那么不好。人有时候会偏激愤怒,会负面情绪堆叠,但钱确实是治病良方,在很大程度上能治疗身病,还能治疗心病。
近些年,我没怎么丢过钱,也知道路上捡到钱的可能性很小。不过,偶尔余光扫到一点类似人民币的红色,神经下意识就会激动一下。当然,每次都是一场空欢喜,根本不可能有钱掉在地上,等着反应迟钝的我来捡。
《漂亮的李慧珍》剧照
有次下班,跟同事一起走,我走在外侧,她走在里侧。后面开过来一辆摩托车,马达声音特别聒噪,擦着边从我身旁呼啸而过,车把差点儿就刮到我的衣袖了。我吓得动弹不得,停在原地,安抚受惊的小心脏。同事却快步上前,从路上捡起了几张纸币,有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加一起能有七八张。她乐嘻嘻地揣进口袋,说是眼看着骑摩托狂飙的人掉落的。那一刻我对丢钱的人有了幸灾乐祸的心理,就当他为吓到别人支付的精神损失费吧,就是有点失落,这钱没落到我这个受害者手上。我近视眼,平时不爱戴眼镜,因为看不清环境卫生有多差,看不清别人甩过来的脸色,我还沾沾自喜过。第一次,体会到眼神不好的遗憾,就是在没捡到钱的时候。
在外面捡不到钱,在家却可以翻到钱。搬家之前,我整理房间的书本,灰大书多,弄得情绪十分暴躁,直到我在一本破破烂烂的书里翻到一张纸币。苦差立马变成寻宝游戏,乐趣无穷。最后,卖了一千多斤的书本,挣了一百多元钱,老公的私房钱缴获了四百多。
尝到了小甜头,只要整理就会有新发现,为此我养成定期断舍离的好习惯。但凡扔东西前总会特意去确定,衣服口袋,盒子底部,书本夹层里有没有夹带现金、票据等重要物品。钱是小事儿,丢钱就是大事儿,丢人。
《我们的青春期》剧照
鉴于我的新习惯,老公也被动养成一个相应的新习惯,那就是他再也不敢把钱往书本里夹了,哪怕那书是他收藏的孤本绝版。毕竟我没什么文化,不识货,只认钱。
去年,由于老公的私人物品占据家里的公共领地面积越来越大,我实在看不过眼,动手帮他整理归位。然后在一堆印章石里发现了一沓现金,数了数,六千多。数钱很快乐,红票票也真好看。我拍了照发给老公,猜测他在办公室得心疼得跳脚。不过,我把钱挪了个地方藏,告诉老公在家随便找,找到了就归他。那几天老公很勤快,把家里的各个角落排查了一遍,顺便把卫生彻底搞了一回,那钱最后自然回到他的私库了。我俩算求仁得仁,各取所需了。跟朋友得意讲起,她说:“你们两口子真会玩呀。”
其实,我很喜欢电子支付的消费方式,尤其对于我这个i人来说,避免了跟人面对面说场面话的尴尬过程,还无需去搞些肢体推拉的动作,直接转账、扫码,实在太便捷省事了。因为受够了跟人要钱的苦,我不愿我的孩子也遭遇那种煎熬的场面。从他小时候,我就习惯把零钱放在门口的抽屉里,谁有需要就自取,只需说一声即可。到现在他上了高中,每个月抽屉里放一千的现金就足够了,他用来坐车、买练习册、交伙食费、买零食,除此他根本不乱花。如此宽松的态度,孩子并没有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平时对金钱也不是特别渴望。我羡慕他,我没他幸运。他对食物、金钱都没有我这般渴求,是因为他没有匮乏过。是社会把钱与物品、需求紧紧捆绑在了一起,钱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能不寄外物就能无条件获得自由与快乐,但问题是,很多现实问题让我的内心变得虚弱无力。如今,我把那一张张纸币放在枕畔,放在钱包,方便我随时就能看到、摸到,是因为我渴望现金在眼前明晃晃地存在着,给予我一种安全感,一种信念感:我衣食无忧,独立自主,我很优秀,我凭什么不快乐?我为什么要害怕未来?我要相信自己。
这世上但凡能用钱解决的都算小事,如果用钱都解决不了,那就只能接受了。
排版:布雷克 / 审核:杨逸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