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议信息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影视行业积极创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加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实践。复旦大学与阿里云等共同打造智能计算平台CFFF(Computer for the Future at Fudan),是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为研究者开拓前沿课题提供了新的算力支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AI艺术实践与未来影像发展”学术论坛拟于2024年4月5日举行。
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影视美学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论坛荣幸邀请到了国内多家高校的学者代表,共同讨论高新技术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包括:影视中的AI、AI技术应用和未来影像发展。让我们携手关注艺术与技术的互动融合,思考影像文化的未来走向。
时间:2024 年 4 月 5 日(周五)18:00-21:00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001室,腾讯会议同步举行
2
发言题目和嘉宾信息
第一组:影视中的AI
* 图源:本论坛会务组依照发言题目和嘉宾信息,使用DALL·E生成
关于AIGC赋能影视创作的思考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剧评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与影视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艺术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教育部、广电总局等科研项目,曾受邀担任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文联“啄木鸟杯”文艺评论推优等复/终评委;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影视评论两百余篇,出版《家的影像》《中国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流变》《剧变之思——戴清剧评》等专著和评论集。
文生视频大模型开发背景下
语言与影像关系的再思考
潘汝,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长期关注并致力于欧洲电影大师研究,在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出版专著《艺术之美与灵魂之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并发表了《论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两希”文明底蕴》等系列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中外电影比较的背景上,展开如何构建中国民族电影之厦的思考,发表《东瀛稽考: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电影的周边传播》等系列论文,主持并积极推进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中外电影比较史研究”。
AI+电影:从影视制作到影视智作
李彬,女,博士,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类二等奖获得者,研究领域:科幻电影研究、公路电影研究,在CSSCI学术期刊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第二组:AI技术应用
* 图源:本论坛会务组依照发言题目和嘉宾信息,使用Midjourney生成
VR影像叙事:从交互到智能
周雯,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为数字影像、虚拟现实影像。主持国家发改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育部、北京社科基金等规划课题十余项。出版论著教材六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五十篇,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工智能 x 设计师:理解人机协同设计
石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执行委员。专注于计算机与设计交叉学科,研究方向为可视化设计理论模型和智能可视化设计方法。近年来在可视化、人机交互、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包括IEEE TVCG, ACM CHI, ACM CSCW, AAAI等,并获得可视化领域国际会议IEEE VIS2022最佳论文提名奖2项、IEEE PacificVis2018最佳论文提名奖、ChinaVis2020最佳论文奖。曾获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并入选2019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科学领域),2023年度ACM SIGCHI中国新星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同时,担任IEEE VIS2022-2023Meetup主席和IEEE PacificVis2020海报主席。
情感罗盘与流量密码:
巨量学视域下抖音爆款视频的超维涌现
牛鸿英,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第三组:未来影像发展
* 来源:https://openai.com/sora
未来的“世界图像”:
人工智能电影的技术修辞
孟君,文学博士,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影视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学会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奖励。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与批评、中国当代电影、影视传播。
未来艺术的时间想象
江玉琴,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委会常务理事。近年主要从事数字人文、赛博格理论、中外科幻文学与文化研究。
大模型Sora对未来影视创作的影响
司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国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
主办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来源 | 中文系科研管理办公室
编辑 | 王嘉玮、朱玉伟
审核 | 杨俊蕾、陶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