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期 | 名篇雅赏 |
将两首唐诗放到一起读特别有意思,一首是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一首是贾岛《题兴化园亭》,两首诗针对同一个人——时任宰相裴度。
裴度的绿野堂是唐代名园,因元代马致远著名套曲而广为人知:“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夜行船·秋思》)当绿野堂初建之际,裴度有诗,作为座上客的大诗人白居易,当然要写诗捧场,这便是《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云: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这首应景诗基本上用俏皮话做成。裴度作过中书令,故称“令公”。首句“绿野堂开”是缘事而发,写做诗的由头。“占物华”是说占尽风光,把别处的美景都压下去了,这是恭维的话。“路人指道令公家”,大白话写一个事实,就是“绿野堂开”成为头条新闻,路人流露的都是羡慕的口气。这两句率口而成。
而第三句却非率口而成:“令公桃李满天下”,诗人灵感迸发,将眼前种花之事,与裴令公培育人才之事联系起来,不经意间造出一个成语:“桃李满天下”。这里的“桃李”代指裴度的门生故吏,也就是他所培养或选拔的人才。这一借代的精采之处,在于用欣欣向荣的桃李花,比方济济人才,可谓传神。同时又暗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寓有“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含义,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是对师德的高度赞美。所以“桃李满天下”五字,后来就成为赞美名师或老教师的专门用语。
裴度还有一处园林——兴化园亭,则与另一位大诗人贾岛相关。宋人曾慥《类说》载:“裴晋公兴化里凿池,起台榭。岛方下第,怨愤题诗亭内曰,云云。人皆恶其不逊。卒不第而终。”贾岛初有诗名,而久不中第,对裴度的感情态度自然与白居易不同,他的诗所取角度与白居易也完全不同。诗云: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把这首诗说成是一首泄愤诗,未免小看了它。一首好诗纵然是缘事而发,却可以对事不对人,且意蕴不受本事局限。这首诗形象大于思想,是《全唐诗》中难得一见的讽喻杰作。
诗的首句“破却千家作一池”,点出了一件事,就是裴度在修兴化池这“一池”的时候,涉及到大量拆迁这样的事情,而且是“破却千家”。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事件。只是这么一句,够令人浮想联翩。然后就不再说这件事,因为这是写诗,不是写调查报告,以下全出以比兴手法。
“不栽桃李种蔷薇”,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意象中,“栽桃李”是好事,“种蔷薇”则不然。众所周知,蔷薇花是带刺的,因此在种花的同时,也就种下了刺。
“蔷薇花落秋风起”,这句也是比兴。中国有谣谚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报应到了会怎样呢?“荆棘满庭君始知”。末句典出《韩诗外传》:“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三四句容量之大,亦不限于本事。所缘之事涉及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一旦激化,最后就会演变成阶级斗争。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巧而不华,极富理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达到了传统讽喻诗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朵“带刺的蔷薇”。
责编/杜康琪 审核/江 岚 核发/石 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