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没有哪一部剧的热度可以超过《不够善良的我们》。
因为大结局出乎意料,之前很多喜欢该剧的观众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我昨天看豆瓣的评分还在8.7,今天已经降到8.4了。
我是前天晚上看的第八集。昨天跟两个朋友(我只一对一推荐给了这两个朋友)发信息:我也很难接受编剧把Rebecca写死了;虽然这个结局不算烂尾,但确实不尽人意。月儿回复我:你赶紧写篇文章“骂骂”编剧,很多剧都是这样虎头蛇尾。我能理解大家对结局的批评之音。很多观众完全把自己代入到了屏幕里(包括我自己)。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共情到剧中人物的每一次欢乐和每一滴眼泪,能感知到她们的不易、无奈、狼狈、酸楚。所以,当看到孤独的Rebecca终于有勇气打开心扉,与弟弟展开甜蜜爱情的时候,忽然一个急转弯,一张冰冷的诊断书(还是夺命的那种)击碎了Rebecca好不容易重启的幸福。Rebecca和于向立那种从合作到欣赏、再到怜惜关心最终互相爱上对方,这种日久生情的过程是那么真实,明明他们互动的瞬间是那么美好,可忽然间,这些画面像肥皂泡一样消失了。切换到简庆芬,当她得知Rebecca患癌决定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日子,当她给何瑞之发送那条长讯息,当那段理智、平静的台词响在观众的耳边,我们感慨:简庆芬成长了。简庆芬与Rebecca的重缝和最后相守的时光,虽然最初有尴尬和敌意,但简庆芬就是简庆芬,她本是带着弥补自己心中那份愧疚、放下内心的不安、好好送别Rebecca这个目的而来,她一定会做到且真正做到了。两个本来“敌对”的人,最后Girls help girls。还是挺不错的安排。我最认同的是,简庆芬知道Rebecca不想让何瑞之看到自己最后的模样,所以没有同意何瑞之前来看望Rebecca。“何瑞之心中永远的眼泪(或微笑)”本是十多年来简庆芬最大的心病和困扰,但最后,她以最本真的心帮助Rebecca把最美的微笑和眼泪永远保留在何瑞之的回忆里。可临近剧终,当简庆芬看到Rebecca写给她的信,当她手忙脚乱地找出Rebecca的手机,急切想看到何瑞之的答案,当她看到了内心想要的话,喜极而泣,并决定回归做回何瑞之的妻子……这个时候,一定有观众在恨铁不成钢地摇头:简庆芬啦简庆芬,你终究只能当个小女人。何况那个男人并不是真地爱你!一些观众认为,这部剧之所以从最开始吸引自己,是因为这是一部由女性编剧、女性导演、双女主配置的女性主义题材作品,结果到最后,两个女性还在不断“讨论”同一个男人,单身惨死、娇妻回归,这不又落入传统封建的女性价值观了吗?我甚至幻想过,如果是如下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整部剧会更和谐,至少不会被大幅度降分?结局一:Rebecca被检查出乳癌,于向立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她,消失在她的世界里。后来总经理联系到台北市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专家,给Rebecca做了手术并取得成功。总经理希望与Rebecca做回情人关系,但Rebecca拒绝。通过生死的考验,她悟到了人生最平淡、真实的幸福,是诚实且清爽地做自己。她买了一套小房子,重新开始一份不太劳累但足够养活自己的事业。结局二:Rebecca手术住院期间,简庆芬去医院照顾,两人相逢一笑抿恩仇。通过这段互相陪伴和取暖的日子,她们明白了女人要学会先爱自己,女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自我成长和内心的丰盛,而不是从男人身上乞求来的爱。Rebecca出院后,简庆芬回到家,平静地与何瑞之签署了离婚协议,他们共同抚养布布。简庆芬重回职场,成为保险公司的销售精英。但是,这部剧显然不是来讨好渴望看到“女性独立”的女性主义者这部分观众的。这部剧就是要破除幻想和执迷,撕开**主义的面纱,让观众看到生活的(部分)暗黑和残忍的真相。从第六集到最后,是简庆芬重新理解“自我”和“爱”的过程。或者说,是从出轨之后,简庆芬开始慢慢觉醒了。虽然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婚内出轨,但理论和实情终归要分开讨论。简庆芬的出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在婚姻关系中的“绝望”。当一个女人得不到身边最亲密的人的认同,当她感觉自己不是被爱的活人而只是有利用价值的工具人,当自己受尽劳累全心全力照顾婆婆但得到的仅仅是句冰冷的“谢谢”……我能理解她出轨医生。医生的赞美与认同,是她那段辛苦且黑暗的日子中的暖意和光。之前我写过的《坠落的审判》中,同样出过轨的女主有一句台词:就我个人而言,我个人拒绝在心里渐渐腐烂。当男人可以在女方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出轨并宣称“我只是犯了全天男人都会犯的错”的时候,女人为什么只能去承担和压抑自己的痛苦?记得曾经看到过这种说法:出轨有助于调节夫妻感情,让婚姻散发生机。之前我认为这种理论荒诞之极。但现在我觉得,有可能,我只是说有可能哈,在某些特定的夫妻关系中,某方出轨的行为或许会成为帮助夫妻认识并修复自身感情的药方。只是,我再次强调,我还是旗帜鲜明地不鼓励婚内出轨。因为这种行为只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爽,带来更多的是懊恼和不堪。而且,风险巨大的事情,不值得去尝试。我们还是应该以更积极健康的方式去挽回或者结束婚姻关系。有些观众说编导更“偏爱”简庆芬,甚至有评论说“看到最后,原来Rebecca只是何瑞之简庆芬夫妇Paly中的一环。”这些看法有一定道理。比起Rebecca,我也感受到编剧更偏爱简庆芬。这倒不是简庆芬命更好、有更好的结局。而是简庆芬这个人物更复杂立体,她能激发出观众很多不同的情绪:怜悯、鄙夷、认同、称赞……在内地剧中,只有对“恶毒女配”,编剧才敢让她去“抢”男人、婚内出轨、“盼望”婆婆早点死去……当我们今天在一个主角身上看到这些背离道德的行径,会高高在上去指控她是个“烂人”吗?我想大多数观众不会。因为简庆芬身上有我们凡夫俗子都存在的真实的爱欲、丑陋和心机。简庆芬身上最迷人的点,在于她是一个对生活有相当热情、有超强目标感和行动力的人。当她费尽心思,在未来婆婆的帮助下“生擒”何瑞之,是她敢于为人生下一个“有很大胜算”的赌注。当她面对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是她开始感受到生活暗藏的危机,内心有所警觉,潜藏的激情和执行力开始复苏。当她告诉何瑞之自己出轨,告诉他“现在的我很爽”的时候,是她试图为自己的婚姻刮骨疗伤。当她孤零零坐在沙发上,明白并不是假想的敌人,而是自己虚妄的痛苦将自己绊倒的时候,是她开始真正地直面自己。当她决定去照顾Rebecca、给何瑞之发送长信的时候,是她已经做好分手的准备,虽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承担的勇气。当她送走Rebecca,想从Rebecca手机中获得何瑞之是否爱自己的慌乱时刻,是因为她内心的爱从未消失。不管什么年龄和阶段,没有人能抵挡住“双向奔赴”的召唤。当她在回家途中,听到何瑞之“小心开车”的叮嘱,是她在面对生死之后,明白平淡、恒久、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我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会欣喜地回到何瑞之身边,除了她是布布的妈妈,重要的原因是她一直是爱着何瑞之的。在跟何瑞之的关系中,她这个看似卑微的“家庭主妇”,才是关系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那个人。而何瑞之这个面对感情和事业都比较被动和黏糊的人,在很多方面是很需要简庆芬的。一份长久或者是健康的婚姻,最坚实的基础往往不是“爱情”,而是相互需要和弥补。我还想说的是,编导的初心与立意,本不是给观众呈现女性面对婚恋问题的最优解,不是要“教育”观众,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编导的本意是“呈现真实”,呈现剧中角色自己的选择。或许我们一直对“女性主义”理解得不够充分。我们习惯于把“不依赖别人、老娘独美”看作是“独立女性”最贴切的标签。前段时间我看了上野千鹤子的名作《厌女》,坦白说这本书我并没能完全理解透彻,否则会写出一篇读后感。女性主义并非是让女性成为强者的思想,而是一种“寻求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要说这部剧没有“教育”观众也是不完全准确的。我认为编导还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教育或启示意图,那就是不合格的父母(或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何妈妈对儿子那种令人嫌憎的控制之爱,导致何瑞之成为一个无法完全主导自己的爱情与婚姻的懦弱之人,面临生活矛盾时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更让人痛心的,是Rebecca临终前告诉简庆芬,自己跟她并不是同一天生日。因为妈妈并不想生下她,推迟了很久才给她上户口,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绝大多数不幸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原生家庭,这是一个如今已被说滥、但又确实值得所有成人和家长警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