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骨骼健康密码:华西公卫学院发现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遗传关联

文摘   2024-10-29 18:11   北京  

【CMT&CHTV 医学前沿·临床经典】


导语:为什么有些人补充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似乎收效甚微?这一难题的答案藏匿于我们的基因之中。最新的一项研究通过深入探索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遗传联系,回答了为什么维生素D对不同人群的骨骼健康影响各异,为骨质疏松症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遗传靶点。


01

骨质疏松与维生素D的纠葛:遗传学解锁关键谜团


骨质疏松症,这个以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对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构成健康威胁。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众多研究中,维生素D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25OHD)作为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对钙和矿物质平衡、骨塑形和骨重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数十年来的研究不断,血清25OHD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确。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较低的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降低有关,但其他研究却未能发现这种联系。在临床实践中,这种不一致的证据使得维生素D补充作为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的策略的有效性备受争议。


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尝试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来评估血清25OHD与BMD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已有几项MR研究试图阐明这种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未能发现显著的关联,甚至有研究报告显示血清25OHD对估算跟骨骨密度(eBMD)有负面影响。有学者指出,这些研究受限于样本量小、工具变量数量有限,可能缺乏足够的统计能力。此外,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性别和年龄的特异性效应,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可能对血清25OHD与BMD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目前的MR研究没有考虑肥胖(如BMI)的调整,而肥胖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混杂因素。



2024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姜侠教授与樊萌语教授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发表了一篇题为“Shared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的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大规模数据,以及针对欧洲个体进行的血清25OHD和eBMD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系统地探索了血清25OHD和eBMD之间的遗传联系。这项研究不仅量化了血清25OHD和eBMD之间的全球和局部遗传相关性,还通过一系列先进的遗传学方法,全面检查了两者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因果关系、多效性位点和共享基因-组织对。这些发现为理解血清25OHD和eBMD之间的复杂生物学途径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02

跨学科研究设计:基因与环境的交织探索


本研究是一项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队列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的观察性研究,旨在系统阐明血清25OHD与估算跟骨骨密度(eBMD)之间的共享遗传结构。研究纳入了417,580名欧洲血统个体的血清25OHD数据和426,824名个体的eBMD数据,通过全基因组跨性状设计,深入探讨了两者的遗传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主要评价指标为血清25OHD水平与eBMD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次要指标包括多态性单核苷酸(SNPs)的因果效应分析和基因-组织对的重叠(图1)。


图1 总体研究设计流程


03

血清维生素D与骨密度:遗传学的深刻洞见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遗传联系:男性和老年人群的因果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人群中,血清25OHD与eBMD之间并未发现全球遗传相关性(rg: −0.001,P: 0.95),但在局部基因组区域5p11-5q11.9却观察到了显著的遗传信号。这一区域含有之前已报道的血清25OHD和eBMD相关位点,表明这一特定区域可能蕴含着两个性状共有的生物学基础(图2)。


图2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估计脚跟骨矿物质密度的局部遗传相关性


  性别和年龄特异性的因果效应: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积极影响


进一步的MR分析发现,性别和年龄在25OHD与eBMD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在整体人群中,遗传预测的血清25OHD水平与eBMD之间没有发现因果关联(β: 0.003,95%CI: −0.04~0.03,P: 0.93),但在男性中却发现了积极的因果效应(β: 0.005,95%CI: 0.00~0.01,P: 0.03),同样,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也观察到了积极效应(β: 0.009,95%CI: 0.00~0.02,P: 0.01,图3)。这表明,在特定人群,如男性和老年人中,提高血清25OHD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骨密度,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图3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


  多效性位点的发现:揭示共享遗传基础


研究还发现,49个影响血清25OHD和eBMD之间存在多效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SNPs。这些多效性位点涉及的基因在多个组织中表达,特别是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外/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富集。例如,位于5p11-5q11.9区域的SNP rs2737252(PPLEIO: 8.69×10^-97)映射到了蛋白编码基因TRPS1,而SNP rs117363662(PPLEIO: 3.17×10^-81)位于基因CALCB附近(图4)。这表明,血清25OHD和eBMD之间可能存在共享的遗传基础。


图4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估计足跟骨密度之间共享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基因-组织对的重叠:揭示分子机制


通过转录组关联研究(TWAS),研究人员发现了48个血清25OHD和eBMD共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上述组织系统中发挥作用,揭示了两个性状之间可能共享的复杂的分子机制。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为理解25OHD和eBMD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这些结果在内分泌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学术价值,为实现骨质疏松症的精准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04

总结:遗传学提供骨质疏松防治的潜在靶点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遗传学分析,揭示了血清25OHD与eBMD之间的局部遗传相关性和潜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在男性和老年人群中。这一发现为骨质疏松症的性别和年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此外,识别出的多效性位点和基因-组织对为未来药物开发和治疗靶点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信息。与现有文献相比,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在性别和年龄分层中发现的血清25OHD与eBMD之间的因果效应,以及在遗传层面上对两者关系的深入解析,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SHA L, ZHANG L, ZHAO X, et al. Shared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4 Oct 21: dgae738. DOI: 10.1210/clinem/dgae738.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连翘

二审:且行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

封面图源:pixabay


医学论坛网内分泌
致力搭建内分泌领域国内外医学资讯、研究进展、医学基础以及趣味科普等各项学术交流互动共享平台,风雨共济,我们在这里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