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然而,对于女性而言,练习书法往往比男性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不仅仅是因为历史上女性地位相对较低,还因为女性在家庭和职业之间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使得她们在追求书法艺术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程贺晓作品 临《智永楷书千字文》
180cm×74cm
在古代,女性书法家并不多见,但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比如,卫夫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书法家。她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不仅书法技艺高超,还著有《笔阵图》一书,为后世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卫夫人练习书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时代,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更别提深入钻研书法艺术了。然而,卫夫人凭借着对书法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书法家。她的故事激励着后来的女性,让她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
程贺晓作品 花木小志数则
50cm×50cm
除了卫夫人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古代女性书法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她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比如,要克服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争取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要在繁忙的家务和育儿任务中挤出时间来练习书法;还要不断地自我挑战,以求在书法艺术上有所突破。
现代社会,虽然女性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但女性在练习书法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往往需要在职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这使得她们在投入书法学习和实践时感到力不从心。此外,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女性书法家还需要面对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质疑。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女性书法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显得更加坚定和勇敢。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程贺晓
在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国展中,程贺晓的小楷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过关斩将”,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不仅是对程贺晓书法技艺的肯定,更是对她多年来坚持不懈追求书法艺术精神的认可。
程贺晓十三届国展入展作品
容斋随笔七则 138cm×53cm
程贺晓的这件小楷作品,首先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便是其整体的整洁与精致。从用笔到结字,再到整体的章法布局,每一处都显得干练而精准。这种精准不仅体现在字面的干净整洁上,更在于其行笔的稳健与气定神闲。在如此多字的楷书创作中,能够保持从头到尾的平和稳定,一气呵成,无疑是对书法家功力与修为的极大考验。程贺晓不仅做到了,还做得相当出色,使得整件作品神完气足,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
程贺晓十三届国展入展作品局部
在取法上,程贺晓展现出了极高的融汇能力。她以小欧为主要取法对象,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明人王宠的笔意,但最终却以晋人小楷的面貌呈现出来。这种取法上的巧妙融合,使得作品既有了欧字的挺拔,又赋予了温润的气质。更难得的是,她在书写过程中并没有过度彰显欧字的尖峭,而是将其与温润相结合,使得作品在险峻中透露出俏皮与活脱,这种书写方式既聪明又难能可贵。
此外,程贺晓在章法处理上也显得自然得体。多字数的小楷作品往往容易给人堆积沉闷之感,但她的作品却能够自然形成段落,疏密有致,通篇留白恰到好处,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掌控力。
程贺晓十三届国展入展作品局部
当然,任何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程贺晓的这件作品在标题和题跋的处理上略显不足。虽然这种章法在当今书法界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过多的雷同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不过,这并不影响作品整体的艺术价值。
回顾程贺晓的学书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她对于书法的热爱与坚持。十年的书法探索之路,对于她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成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决定出发,永远不会太晚”的真理。同时,她也深知思考与勤奋同样重要,在苦练书法的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艺和理解书法的深层内涵。
此次国展的入展对于程贺晓而言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不仅是对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未来书法道路的鼓励与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程贺晓将会以更加成熟的技艺和更深刻的艺术理解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的书法佳作。
- E N D -
大美书画◎整理发布
发 现 书 法 的 美 好
您的“赞 ”和“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