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人节×博雅学社|“何以《何以中国》”活动预告

教育   2024-04-15 21:19   上海  

CHT人节×博雅学社

“何以《何以中国》”活动预告

CHT人节首场讲座“何以《何以中国》”报名启动!


不同于世界其他远古文明,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发展至今的内在脉络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字、礼俗、思想和民族精神能始终相承而未中断?这个文明古国如此强的韧性和生命力是从何时开始,又是如何造就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研究,而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录片《何以中国》追随考古学家的脚步,立足于考古实证、历史演进和文明溯源,以“倒叙”历史的方式,从秦汉帝国这个狭义的“中国”开始,追溯到更为广义的“中国”,由秦汉到新石器时代各阶段具体的考古资料入手,通过这种“追溯”的形式环环相扣地解答“何以中国”这个问题,厘清历史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承继与遗忘,从而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其内容凝练、细节考究、影像语言充满诗意,去年12月开播以来便广受好评,收官至今仍然余热不断。

面对着一件件“文物”,想象千百年前的人们是否也曾同样这般捧起过它们,《何以中国》以考古人的视角,亲手从土中抱出一盆一罐、亲手拭去玉石铜金上的泥尘,以新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历史的真实感和沉浸式的体验。


二百多个遍布全国各地的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的拍摄点位、四十多万字的脚本、三百多万字的学术资料、成千上万的服装和道具都只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从宏观到微观都处处体现《何以中国》团队对于考古文物和还原历史的严谨性。

而这无数的细节源于团队的“野心”——不借助“盘古开天地”等神话传说,而是用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文物,来“复原古代社会”。干超导演说:“我之前认为纪录片应是带有个性的艺术作品,而此刻我更希望《何以中国》是一份沉甸甸的档案。

并且,在历史上的显贵者之外,《何以中国》还着重刻画了各个时代社会基层的普通人,这是因为主创团队认为,“我们所以为的历史,往往与权力、战争、和王朝更替有关,其实,真正支撑人类数千年文明与温度绵延的,是那些昼伏夜出、炊烟袅袅的日常生活。

实际上,当我们溯源起如此一部恢宏的考古纪录片,会发现它的起源是2020年干超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一次偶然的交流,而《何以中国》的完成,则可以算是被纪录片推着走的学者与导演团队共同进行的一次学术实践。为了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营造好历史场景真实感,《何以中国》聘请了近百名中国考古学专家,有时甚至“50分钟的纪录片,致谢专家团队要8分钟”。

4月16日15:00-17:30,复旦大学博雅学社将与《何以中国》主创团队开展现场对话,一起聊一聊“何以《何以中国》”。希望通过本次与《何以中国》的深度互动,大家能进一步地理解“考古学+纪录片”是怎样炼成的,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和再创造,也让过去走进现实,照亮未来。


图源:纪录片《何以中国》



参与方式:

请大家通过小程序报名(截止至4月15日)并加入微信活动群聊。https://p.baominggongju.com/share?eid=660ce2b8a33e14b0ef669c72&referer=odVL41O24lb2XNIW_fHuktK5jJxI

我们还准备了精美的纸质纪念版门票,有需要的同学可于4月12日(周五)到光华楼西主楼1903室领取;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邮件(21307080018@m.fudan.edu.cn)或微信(jinxuanXiahou1)联系我们!

 

文案丨 吴宇涵  庞楚涵 

排版丨刘旭  宗子涵

审核丨李唯  郝文喆

复旦大学团委学生艺术团
复旦大学团委学生艺术团办公室坚持服务复旦师生,致力于丰富校园生活、展示学生风采和传播优质艺术文化,为校园内艺术人才提供专业支持,搭建广阔平台,不断探索创新突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