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分会场四: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第七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

学术   2024-07-31 20:55   北京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联合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以“发展城市水利新质生产力 助力城市水安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于2024年8月22-2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第七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共设分会场10个,并推出20位召集人。欢迎投稿、报名参会。

点我报名
  分会场四: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  


  召集人  

张晓昕
王成坤

8月22日

14:00-14:20 | 召集人致词

14:20-16:00 |  上半场报告人演讲(5人)

16:00-16:10 | 休息

16:10-17:30 | 下半场报告人演讲(4人)

17:30-18:00 | 合影


- 天津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  斌

简介:2016年天津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积累了地方经验,为天津市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规划引领、机制保障、全过程管控”,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报告对天津市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和过程管控等进行介绍,说明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位。以一个行政区为例,论述通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结合考核指标要求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推动年度建设项目落地,在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纳入海绵城市管控要求,形成较好的连片示范效应,探索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最后通过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总结和问题思考,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改善方向。

主讲人:高斌,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天津市规划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相关科研工作。


- 城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探索研究-
高均海

简介: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36个重点城市消除黑臭1063个,占比96.2%;259个地级市消除黑臭1836个,占比81.2%。《“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力争提前一年完成。黑臭水体,以“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指导思想,主要工作聚焦在岸上。黑臭水体消除后,水环境质量要进一步提升,应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性工作。报告将从水生态环境规划得顶层指引、设计得工程约束、运营得指标管控三方面展开讨论。

主讲人:高均海,教授级高工;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解读专家,启动区规划建设专家库成员,雄安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基础设施分会副理事长;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奖10余项,其中一等奖5项。


-‘23.7’暴雨北京某下凹桥积水过程看内涝防治的薄弱环节-
张书函

简介:“23.7”特大暴雨中下凹式立交桥区积水给北京城市交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北京某下凹式立交桥为例根据实测的降雨过程、积水过程及泵站抽排水过程数据,深入分析该下凹桥区的实际积水过程和泵站抽排过程特征,核算桥区实际排水防涝能力,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主讲人:张书函,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水生态环境研究所技术总师,教授级高工,工学博士。从事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减控、积水内涝防治等方面研究和技术咨询25多年。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城市水环境提升可持续治理路径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中心城区溢流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付征垚

简介:为落实北京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北京市开展了中心城区清河、凉水河、通惠河、坝河四大流域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工作。本项目按照正本清源、系统挖潜、扩容增效和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通过全面溯源与风险评估,摸清污染来源、分析污染贡献度、量化污染风险;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约束目标,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各流域溢流污染控制标准;依托四大流域“厂网河一体化”的水动力-水环境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验证,提出了中心城区四大流域溢流污染控制的近远期治理方案。本次工作实现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全流域统筹、“厂-网-河-岸-源”的全空间覆盖,“污水溯源-标准制定-方案组合优化-控制效果评估”的全过程管控,构建了中心城四大流域一体化溢流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体系,研提了汛期溢流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流程。本项目将有效支撑近期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助力水环境治理政策文件制定及发布,并推动水污染防治相关标准规范编制及出台。

主讲人:付征垚,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规划所副所长,北京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青年委委员。从事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及海绵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近年主要负责或参与了北京市防洪排涝规划、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评估、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涝规划、北京市雨水系统暴雨径流计算标准等规划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项目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10余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雨水系统韧性提升策略探讨-
王建龙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镇化,城市面临内涝灾害风险增加、径流污染严重、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等雨水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城市雨水系统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构建韧性、低碳的可持续雨水排水系统是国内外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基于“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蓝-绿-灰”协同控制的雨水管理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如何与韧性城市统筹推进,在新建区如何以目标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最大化保护和修复自然水文本底,保障水安全空间格局。在已建区如何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地下、地上空间,多尺度、多层级空间耦合,综合实现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和雨水资源化水平、削减雨水径流污染负荷、涵养水生态等目标。

主讲人:王建龙,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奥本大学做访问学者,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水文水力学、海绵城市规划管理等方向研究。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企业横向课题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10项,参与编制教材2部、规范标准5部,获得各种奖励6项。先后参与北京、济南等10余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咨询工作。先后获得:“华夏建设科技技术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水业杰出青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等。


-极寒地区城市更新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联合实践-
朱勍

简介:针对我国目前海绵城市的惯例做法在极寒地区城市面临冻土、冻融等现象的种种不适,在内蒙古通辽市在城市更新规划过程中,尝试结合绿地绿道,将海绵城市做法融入城市整体生态更新,破解极寒地区城市海绵建设难题,并通过城市空间体系的塑造提升海绵城市体系的效能。

主讲人:朱勍,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授,同济大学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城市设计;城市水系规划和水环境设计。


-海绵城市视角下深圳市光明区系统化治理城市内涝的探索-
汤钟

简介:城市内涝是民生和安全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双重因素加剧了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特别是“北京721”、“郑州720”、深圳“9.7”等特大极端暴雨事件,更是对城市韧性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深圳市光明区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新区,曾经也深受内涝困扰,但通过采取竖向管控、流域统筹、建管并重等系统性的治理措施,有效缓解了内涝问题,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内涝防治体系。本报告总结了深圳市光明区在内涝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创新做法,希望能为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内涝治理提供经验参考。

主讲人:汤钟,主任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2015年1月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现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致力于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水务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完成各类项目80余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省市城市规划奖等奖项多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6部学术专著和2项地方标准,获得专利数项。


-夯实数据本底,助力海绵水系统建设
——以《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为例-
张晔

简介:以《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为例介绍海绵城市数据本底主要内容及其于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领域夯实应用的模式、场景和途径,并展望海绵数据本地应用前景。

主讲人:张晔,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一所总工。长期从事国土空间市政基础上设施、水务系统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在水资源供给保障、排水防涝、海绵城市等类型市政专项规划编制,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海绵建设工程设计、洪涝安全评估等业务类型方面经验丰富。


-基于动态代理模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面积优化-
杨元园

简介: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设施的科学规划是海绵城市实现高效管控雨洪的关键。常用的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的模拟时间成本高。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某片区为对象,训练门控循环单元网络(Gate Recurrent Unit, GRU)、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拟三种重现期芝加哥设计暴雨下的出流总量和溢流总量;选取性能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作为SWMM的替代模型,采用期望提高矩阵(Expected Improvement Matrix, EIM)和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选取有效点,加入动态代理模型样本库;以建设成本、出流总量和溢流总量最小为目标,将动态代理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II代算法结合,求得各子汇水区LID面积最优解集。结果表明,BPNN对出流总量和溢流总量的模拟效果最好,以BPNN模型构建动态代理模型,更新后的代理模型性能显著提升。

主讲人:杨元园,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和硕导。应用MATLAB、Python、C++、MySQL等技术,开展城市洪涝模型开发、水工程优化调度、水资源配置、地质灾害预警等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  ◆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微信:352288909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防汛抗旱》是我国权威的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杂志社设在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志及其旗下新媒体集群,围绕水旱灾害防御、防汛抗旱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展示与宣传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