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银河”骗局全解析及职场防诈指南
一、“极目银河”骗局惊现,员工深陷困境
昔日上海明星公司“极目银河”暴雷,850多名员工被公司骗取钱财,他们辛苦工作一整年却未能收获应有的回报。
公司号称在AIGC、云计算等领域投资几十亿,但最终却以一场闹剧收场。
多名前员工透露,他们被拖欠的金额高达10万元以上,无奈申请个人仲裁,但案子被有关部门接管,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煎熬。
2024年6月,“极目银河”的暴雷宛如一颗重磅炸弹,CEO陈群在租来的别墅中留下一封自白信后消失,信中承认自己是个诈骗犯,公司存在62亿的资金缺口。
真相大白后,员工们才惊觉,所谓的投资、孵化不过是创始人敛财的幌子。此外,公司承包的流浪猫基地也陷入绝境,好在近几个月已转型为宠物疗愈品牌“自然心生”。
二、骗术一:虚张声势,打造迷惑性外壳
(一)虚构身世背景,抬高身价
对于毫无行业知名度的“极目银河”及其创始人陈群,虚张声势成了最好的伪装。
多位前员工回忆,入职时听闻老板有“红色背景”,更有“红三代”、“江苏某市首富之子”等具体版本流传。
面试时,HR隐晦透露陈群身价几十亿,资金无忧,让员工误以为公司“低调行事”。
实际上,这些光鲜背景都是陈群蓄意营造的人设。公司内部有个小部门专为高管“买奖”,陈群顶着多个唬人的头衔,但多数奖项纯属捏造。
经多方探寻,陈群的真实身份是浙江台州人,原是江苏开装修公司的小老板,靠银行贷款、P2P、区块链等业务积累第一桶金,并非传言中的富二代。
(二)拉政府背书,增强可信度
陈群更高明的骗术是拉来政府背书。2023年,“极目产业园”在上海郊区拔地而起,装修花费高达四千万。
陈群向投资人夸口,上海市级、区级、镇级政府每年给予“极目银河”创新扶持资金达4000多万。
公司内常挂红色欢迎横幅,显示各级领导到访,让员工深信不疑。
直到CEO跑路,园区招牌被拆,真相才昭然若揭。从显赫身世、气派办公场所到政企关系网营造,“极目银河”构建起华丽却虚假的外壳。
三、骗术二:架构冗余,“表演式”职场乱象
员工被华丽包装迷惑入职后,“极目银河”继续营造虚幻职场氛围。
公司2023年2月成立,创业一年半,对外宣称十几个项目,但2/3营收不佳,难以覆盖人力成本。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业务未见起色时,公司就招揽了超150人的庞大销售团队,占比达1/4。
销售体系架构混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各区设总监、大客户经理及各种助理,日常工作中频繁出差,看似忙碌,实则毫无成本意识。
产品交付更是粗制滥造,以元宇宙业务为例,实际设计、交互效果差,用户付费意愿低,但陈群却夸大其词。
“极目银河”销售团队需要签署一份“军令状” 由员工提供
四、骗术三:盲目扩张,业务千疮百孔
完成创始人与团队架构包装后,“极目银河”开启骗局关键环节——疯狂扩张业务版图吸纳融资。
陈群对公司规划极为夸张,宣称2023年投12个项目、2024年再投50个项目,营收要达9亿多,还扬言未来上市成就千亿、万亿市值。
其业务逻辑简单粗暴,奉行“什么火做什么”或高层拍脑袋决策,各业务间毫无关联。
项目立项书草率至极,仅几张Excel表格,填几道商业公式,算出能盈利便立项,连基本商业目的、市场分析、竞品调研都缺失。
新业务决策多在陈群与四名高管的牌桌上敲定,如蓝领灵活用工SaaS项目等,结果落地后毫无独立存活能力。
五、骗术四:末路疯狂,向员工“开刀”
2023年,创业环境艰难,“极目银河”粗暴孵化难获融资,陈群竟打起员工钱包的主意。
公司及陈群旗下理财公司设隐秘转正途径——购买年化率6%的理财产品,基层员工为转正与收益,购买20万-200万元不等份额。
管理层更惨,陈群以各种借口在2024年年初借走70万-500万高额资金,二把手抵押房产套现,患病员工也未能幸免。
借钱期间,陈群行踪诡秘,以“肺炎”推辞年会,鲜少露面,还传出离婚消息。最终,员工理财与高管借款随着他的消失化为泡影。
同时,陈群旗下公司法人和最终受益人非他本人,多为高管或亲信,认缴资本高,实缴资本低或为0,是典型空壳公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