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被加速替代、合资品牌日渐式微、转型节奏略慢,给国有车企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10月30日,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披露了2024年三季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收284.9亿元,同比下滑21.46%,这已经是广汽集团营收下滑的连续第三个季度。第三季度,净亏损13.96亿元,录得自2010年上市以来,该公司最大的单季亏损。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5.45亿元。前三季度,广汽集团总营收747.4亿元,同比下滑23.88%;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下滑97.34%。无论是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还是前三季度的利润,都创下了上市14年以来的历史最差表现。对于亏损的原因,广汽表示,是本报告期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盈利下降,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等综合所致。根据广汽集团此前公布的产销数据,广汽旗下的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品牌,产销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广汽集团此前披露的产销快报显示,前9月,广汽集团共销售汽车133.5万辆,同比下滑25.6%。其中,广汽本田同比下滑29.06%至30.92万辆,广汽丰田同比下滑24.49%至51.79万辆。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销量分别为27.7万辆和22.68万辆,分别下滑了6.41%和35.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广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却逆势大幅下滑。前9月,广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了28.3%,节能汽车下滑了6.02%。无论是“利润奶牛”合资品牌的大幅缩水,还是广汽埃安的急转直下和品牌向上不畅,当下的广汽,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广汽集团今年全年的产销规模、营收预期都将下滑,盈利表现也将是十几年来的最低谷。一直以来,广汽集团的利润主要由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家合资公司来提供。但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转型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叠加“价格战”冲击,曾经拥有极强盈利能力的日系品牌,在华的经营情况愈发艰难。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家公司,对广汽集团提供的投资收益也在持续缩水。根据三季度报披露,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从上年同期的70.7亿元下滑到了22.6亿元。销量下滑严重的广汽本田,今年曾试图通过裁员的手段,来降本增效。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广汽本田开始了大规模裁员计划,裁员比例超过14%,广汽本田将为离职员工提供“N+2+1.8”的补偿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广汽本田被曝出成立25年以来首次裁员的消息。去年12月2日,本田汽车表示,由于迅速转向电动汽车市场,本田决定削减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约900名合约工,占当时广汽本田约1.3万名员工的7%。连续两年进行大规模裁员的背后,是广汽本田产线的冗余和产能的过剩。与巅峰时期相比,广汽本田的销量已近腰斩,且难以看到止跌的曙光。如何处理合资品牌冗余的产线、产能和人员,是广汽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过,在新能源转型提速的今天,落后的燃油车产线,似乎并不太能让人提起兴趣。经历三次流拍后,广汽菲克长沙工厂近日启动第四次挂网拍卖。据“广汽菲克管理人”发布的消息,按照广汽菲克公司债权人会议通过的《财产管理和变价方案》,管理人2024年10月22日进行第四次挂网拍卖,本次起拍价按上一次流拍价的90%即约11.03亿元,保证金1亿元。11.03亿元的起拍价,相较于2024年7月20日首次拍卖时19.15亿元的起拍价几乎腰斩。拍卖价格一降再降,广汽集团似乎迫切的想要甩掉包袱。当“利润奶牛”不再给力,广汽集团需要通过自己培养造血能力。一直以来,利用合资品牌的利润,来反哺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是广汽等国有车企的主要发展思路。在新能源领域,广汽埃安被寄予厚望,但如今却在逐渐掉队。数据显示,前9月,广汽埃安的销量为22.68万辆,大跌35.4%。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广汽埃安的市场份额却在持续收缩。作为主要面向10万元级纯电动市场的低端品牌,此前广汽埃安在网约车市场受到欢迎,也因此实现了销量的大幅提升。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品牌发力低端市场,Aion S、Aion V、Aion Y等车型在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力减弱。一直以来,埃安品牌在普通私家车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略显不足。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埃安却很难扭转起“网约车神器”的标签。另外,相比小鹏、零跑等同样定位低端市场的纯电动品牌,埃安的智能化也略显不足。为了实现品牌向上,广汽埃安曾专门打造售价超过20万元的昊铂品牌。不过,可惜的是,昊铂并未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火花,昊铂HT和昊铂GT两款车型的月销量均在千辆之下。在廉价电动车的推动下,乘着网约车先转向电动化的市场红利,广汽埃安的销量在过去几年曾一度快速增长。不过,当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竞争,虚假繁荣的泡沫,正在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