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已开学2个多月了,近来到心理专科就诊的孩子又多了起来。这些孩子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症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愿上学或者干脆不去上学。
忧心忡忡的家长们内心充满困惑,他们常问的问题就是:“好好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
(图源网络,侵删)
厌学、拒绝上学真的是突然发生的吗?
当然不是!这其实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端倪,只是孩子们发出的信号被忽视了。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孩子的经历——
小明(化名)是初二的学生,这学期一开始就在断断续续地请假,最近已经有2个星期没去上学了。在咨询中,小明告诉医生,早在小学6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常感到头晕头痛,到医院做身体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父母认为小明是在装病,让小明忍一忍。小明对考试感到紧张,好在小学的功课难度不大,能保持良好的成绩。上初一后小明的成绩起伏不定,父母认为小明沉迷手机不想学习,亲子之间发生了几次激烈的冲突。老师也找小明谈话督促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小明头晕头痛的次数越来越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状态。这样勉强维持到初二,开学的一次考试小明的成绩又下滑了,小明开始害怕去学校,情绪越来越不稳定。
厌学、拒绝上学只是一个外在的行为,背后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就像发烧只是一个表面的症状,很多躯体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只有治疗真正的病因,才能从根本解决发烧这个症状。
厌学、拒绝上学常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 学校方面: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
2. 个体方面: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问题、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独立与依赖的问题、身心疾病(比如读写障碍、多动症、情绪障碍等)、对自我的认知问题等。
3. 家庭方面: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
经过和小明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小明的身上同时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小明的父母一直注重学习成绩,从小的教育就是有好成绩才有好未来,小明也接受了这样的观念,非常在意自己的成绩。当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增大时,小明缺乏有效的应对技巧,自我评价降低。父母将不上学的原因简单地归因于沉迷手机,不愿努力,激烈的冲突无法给予小明情感的支持,进一步加深了亲子之间的隔阂。挫败的环境给小明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最终出现逃避行为。
要帮助孩子重新回归上学的正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对方法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上学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方法,为孩子建立合理的规则,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避免过度控制,引发孩子的对抗。
多方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父母可以保持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困难,与学校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心理医生合作,父母帮助孩子规律就诊,让孩子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家长还可以参加有相同困难的父母团体活动,相互支持,共同学习。
家庭的调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家庭自我审视、自我调整的机会。努力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调整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父母的自我关照。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往往充满了负面情绪。积极的自我调整,持续的自我成长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和孩子一起应对困难。
对于厌学、拒绝上学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家庭教育中打破唯成绩论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增强抗压能力。父母的自我成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来源:妇女保健科心理专科 黄珺
审核:妇女保健科心理专科副主任医师 招礼江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