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历时4天,有70个分会场,14个论坛,几千场报告,一万多名参会老师学生,九千多篇文章投稿,所有化学相关的能源、催化、无机、有机、生物、医药,理论计算都包含了,第一次参加这么盛大的年会,非常激动,有几点印象非常深刻:
1. 能源电催化是热门话题。
70多个会场报告里,有一半以上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到电催化,包括电解水、二氧化碳还原、氧还原、氮还原、醇氧化等等,这些方向有的是无机固体材料、功能有机材料、界面水分子研究、原位谱学表征、理论计算等等,看来未来几年的热门方向还是会在能源转化领域。
2. 电催化里“单原子催化”是高频词汇。
“单原子催化”作为热点电催化研究内容,主要原因有:1. 原子高效利用,尤其是燃料电池上降低贵金属用量;2. 作为模型催化剂,结构明确,配位环境可调。
3. 研究内容追求更高的时空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聚焦于更小尺度的分子、原子结构;高时间分辨率捕捉更短时间的结构演化。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计算、结构表征、机理分析都非常有深度,同时也非常有难度。
4. 研究成果开始由基础理论转向成果落地。
会议中大家非常感兴趣的是一些搞研发成果落地投入生产的内容。比如仿生材料、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等等,电催化能源领域在这方面势头良好,但依旧任重而道远。
5.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有了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这几年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基于此的理论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优化、迭代,开发出更大的模型、更优的算法,只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
6. 整场报告,尤其是墙报区,能感受到很强的学术氛围。
墙报区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在墙报面前激烈讨论,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过年的集市上。这种自由的学术交流氛围感觉很好,如果有机会,还是想每年都能参加一次这种学术会议,有可能会解决一些长久的困惑,有一些新的启发,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
我是做能源电催化方向的,这次参会主要想学习一下电催化相关的界面原子尺度、反应过程中动态演化的原位电镜、光谱表征技术,包括它们的原理、搭建、测试应用、数据分析,结果对比等等。但因为不是我专业内容,听起来很费力,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同时还有一些能源方面最新进展、研究思路、机理分析等,等我慢慢消化一下整理分享给大家。
北航的郭林老师在汇报中说:每天工作6小时,每个人都能成功。6小时指的是真正集中精力在工作上的时间。每天除去吃饭、睡觉、通勤、日常琐碎的事情,玩手机等等,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没有很多。这点确实是我要反思的问题。
《理论与计算催化》分会场,这个是我听过的人最多时间最久的会场,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电催化理论研究的内容。闭幕时理论与计算的大佬李隽老师致辞说,学术虽然苦,但是乐在其中。像他们这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做了一辈子,无所谓坚守,而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当时的理论研究条件比较艰苦,也不被看好,现在大数据和算力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的支持,计算方面的条件好很多了,也有着很好的学术氛围,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收获。
迈向更高水平的化学研究!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