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京问斩,最终结局如何?

文摘   2024-10-30 17:01   黑龙江  

【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与人性的纠葛常常让人深思。李世民,这位唐朝的明君,竟然放走390名死囚,让他们在年关之际回家团聚,似乎是一场慈悲的举动。

谁能想到,这背后却藏着深邃的考量与不可预知的结局?这些死囚与皇权之间的对峙,究竟会引发怎样的波澜?年后,他们真的会如约归京受罚,还是会书写出不一样的命运?

帝王不易,垂怜死囚

时值贞观六年,大唐盛世方启,太宗皇帝李世民却愁容满面。国之将兴,犯罪率却节节攀升,死囚竟激增至390人。数年前,全国才不足30人。帝王之重,莫过于此。

百姓安康,社稷兴旺,此乃李世民的肺腑之言。他夜不能寐,思虑再三,终携亲信来到死囚牢狱。...............................................................................................

眼前这群衣衫褴褛的苦囚,哪里像狼子野心的恶徒?分明都是生活所迫,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啊。...............................................................................................

走近细问,才晓得他们犯事缘由:有人为救幼孙与恶霸斗殴致死;有人因孝敬双亲误入歧途;有人妻离子散,绝望犯错……种种不公,闻之令人心酸。

李世民面露悲悯之色,心头一阵绞痛。朕若能早日革新弊政,这些善良百姓,怎至于此地?他轻轻叹息,坚定了一个想法。

闻君恩泽,遗憾难填

"来人,给众死囚松绑!"李世民的话音未落,便引得一片哗然。这位仁君,要当庭赦免他们?看着大家面露难以置信的神情,李世民含笑解释:"朕得知诸位身世,不忍见你们就此伏诛。金殿之上,纵是九五至尊,也时常不得人心意啊。"

一席话,竟让几个死囚潸然泪下。他们跪拜在地,诉说临死遗憾:"老臣年迈,只盼与妻儿再聚首;""小民蒙冤入狱,但求秋后为母送终"……

"朕准奏!"李世民爽快应允,"来年秋末,尔等务必归来领罪。"众囚又惊又喜,再三叩谢皇恩。这位仁慈的帝王啊,不仅赦他们死罪,还成全他们与家人团聚。

"记住诺言,莫教朕失望。"李世民意味深长地叮嘱一句,亲自为囚徒开释。多少悲欢离合,尽在不言中。

古今罕见,大开恩门

当晚回宫,六宫震动,群臣哗然。太宗皇帝的决定,委实出人意料。大臣们纷纷上奏,这样做无异于"放虎归山"。年后谁还会乖乖归来?

更何况,放这300多号死囚,每人需得地方衙门监管。若是脱逃,地方官难辞其咎。这样大的人力财力,值当损耗吗?

面对众臣质疑,李世民岿然不动:"罪不可恕,情可原谅。朕怀仁爱之心,体恤臣民疾苦。若能感化一二,于国于民,亦是福祉。"

众臣还欲再劝,李世民却不容置喙:"朕意已决。各州但尽监管之责,毋得怠慢。"言罢,不再多言。

回家的路上,390名死囚战战兢兢,生怕皇恩有变。太宗陛下的恩典,简直就像一场梦啊。狱卒叮嘱他们切记契约,他们又哪里不明白呢?这可是头顶悬的一柄刀,稍有差池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回到家中,死囚们抱儿子,亲老母,泪流满面。家人们喜极而泣,不敢相信他们还能再聚首。一家人,就这样含饴弄孙,恩恩爱爱。谁人不道是幸福团圆?殊不知,转眼间离别又至。

囚徒赴约,涕泪纵横

"那一日遥遥在望,却又近在眼前。阖家老小跪拜在地,嘱咐他们好生保重。这一去,或是阳间永诀,或是再聚首,就全凭上苍的安排了。"

思及此,那名老囚又呜呜地哭起来。这一年的天伦之乐,竟抵不过死亡的召唤。可他明白,皇上的恩典,自己这条贱命是万万赖不起的。

临行前,他咬牙在左臂刺下"忠"字,以明志向。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向圣上践诺。就这样,他带着残臂和一身沧桑,踏上了归程。

路旁的村民纷纷侧目,议论纷纷:"这些死囚,真的会回去吗?""若是我,就远走高飞喽。""唉,皇上也太天真了……"老囚听在耳里,苦笑不得。

悲喜交加,回京问斩

贞观七年秋,约定归京之期已至。大唐都城洛阳里,人心惶惶。这390名死囚,谁又肯回来赴死?太宗皇帝这一次,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日升月落,众官员坐立不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囚徒竟陆续归来。三百八十有九人,竟无一人违约。消息传到宫里,李世民大喜过望。朕的赌局终于赢了!他迫不及待要见这群义薄云天的汉子。

金銮殿内,李世民龙心大悦:"诸卿远道归来,不负朕望。你们的诚信,当得起这天地日月。"众死囚再次叩首,感恩戴德。

正当此时,侍卫来报:"陛下,还有一人未至!"原来是那名刺"忠"字求见的老囚。李世民眉头一皱。难道,真如群臣所言,终有叛逆?

迟来一步,皇恩浩荡

正当满朝文武以为又一冤案将起之时,忽听一声哀嚎。只见一老叟瘸拐而行,踉跄地走入金銮。伏地不起,泣不成声:"微臣违约在先,死不足惜!只因途中脚崴,耽搁行程,望陛下恕罪!"

此言一出,台下一片肃然。但见李世民屏息凝视,久久不语。须臾,他开口问道:"你可是左臂刺'忠'字的那位?"

老囚一怔,忙撩起衣袖。血迹斑斑的"忠"字赫然在目。李世民霍然起身, 亲自扶起老人。"都说'忠君以死,何患无礼'。朕今日才知,忠臣不止在高官显爵,更在草野平民。"李世民动容不已,泪眼婆娑。

众死囚跪地不起,高呼"圣主恩重如山,死罪难赎!"李世民见状,当即挥袖道:"起来吧,尔等罪已赦免!"

大宽大恕,帝王气度

"是可忍孰不可忍,小不忍则乱大谋。"李世民悠悠开口,将那把龙椅坐得笔直,"朕纵390名死囚回家,非痴非愚。苟欲感化人心,必先予人希望。"

群臣闻此,方才心服口服。原来陛下宽仁背后,另有深意。有司急忙改罪文书,将此事载入史册。"大赦天下,宽恕七日"。一道诏书传遍神州,普天同庆。

"这是一个圣主应有的气度。"李世民以君父之心感怀,"若囚犯尽数潜逃,朕也不后悔。幸好众生可教,佑我大唐基业绵长。"

古云:"仁者无敌"。唐太宗李世民的这次"放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仁慈,而是帝王远见卓识的体现。以这390条性命为赌注,他赢得了人心向背,更坚定了自己治国理政、改革创新的决心。

在喧嚣浮躁的当下,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给予的启示。那就是,唯有"以德服人",以真诚善意去打动人心,方能成就"凝聚之力"。放眼未来,但愿国泰民安,岁月静好。但愿人间多一些宽恕,少一些猜忌。正如李世民放囚那般,以宽广胸襟谱写和谐新篇。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探秘历史space
↑↑↑点击关注本公众号,立即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