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钢琴协奏曲的巅峰——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编者按
音乐是发自人类灵魂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艺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感染力。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曾言:“任何美的东西一旦达到极致,都会使敏感的灵魂怆然涕下”。
然而音乐又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门槛。现在这门高雅的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此我们请对西方古典音乐颇有造诣的蔡茂生先生以“每周一曲”边播放边赏析的方式,精选了300首曲子,把大师一些最好的作品通俗易懂地系统介绍给大家,按照钢琴独奏曲、钢琴和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等不同题材的序列发布。
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艺术大师经典的协奏曲系列。相比起以前的小品,协奏曲的思想内容要深刻得多,欣赏难度更上了一个台阶。协奏曲(Concerto)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结构上协奏曲一般分为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往往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请注意视频里的文字介绍。
“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他的音乐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发挥着巨大的革命性作用,因而被舒曼称之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每周一曲
肖邦为管弦乐而写的作品不多,主要是两部钢琴协奏曲,均作于华沙时期,是肖邦早期的杰作。其中“e小调第一协奏曲”创作于1830年,比“f小调第二协奏曲”晚一年,但因出版较早,将错就错成为“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此曲时肖邦年仅二十岁。
相比于第二首,这首协奏曲风格更为成熟,技巧更加华丽,效果也更完美,是浪漫主义钢琴协奏曲的巅峰作品,美得不可方物,是当今国内外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学生频繁学习的曲目以及各种钢琴大赛决赛的必弹曲目之一。
不过,肖邦的两首协奏曲都以钢琴为绝对核心,乐队仅仅作为补充与伴奏存在,显得相对比较孱弱。自此以后肖邦干脆彻底放弃乐队,只专心创作钢琴独奏曲,以至于后人误以为肖邦根本不会管弦乐。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肖邦 -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作品保留了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惯用的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管弦乐合奏出庄严的第一主题,为整个乐章确立了一种戏剧性的气氛。第二主题有两支旋律,都富有歌唱性,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第一支旋律由小提琴用小调奏出,第二支旋律更加明朗温柔,改用同名大调陈述,这样的调性关系显得非常特别。在第二呈示部中,三个主题都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发展部主要发展主部主题开始,充满了毅力和生气。舒曼对这个乐章作了一个形象的描述:“耽于梦想、优雅、敏感、感情充沛、高尚”,可谓精准无比。
(肖邦 -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第二乐章)
每周一曲
第二乐章:浪漫曲,小广板,有夜曲风格,三段式。在一段弦乐器奏出的引子之后,基本主题由钢琴引出,带有如歌性格,情绪安详宁静。中段情绪稍显激动,但织体和前面主题仍然十分近似。这两个主题进行各种纤秀的装饰发展,构成了一幅月夜大自然的色彩画面,其中树叶的簌簌声、流水的潺潺声和夜莺的婉转啼叫声都隐约可闻,就像是在美妙的春日月夜,面对宜人的景色,心中萌生出干百种温柔回忆,简直让人心都融化了。
(肖邦 -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不规则的双主题回旋曲,由第二乐章不间断直接转入。这个乐章充满了波兰风味,回旋曲基本主题(第一主题)采用了波兰克拉克维亚克舞曲的节奏,描绘出一幅热烈的波兰民间欢乐舞蹈场面。两个插段采用了同一个主题(第二主题),显得旋律优雅动人,好似一名美丽的农村少女,在舞伴们的鼓励下,来到舞场中心,跳起妩媚动人但有点俏皮的舞步。整段钢琴表现十分辉煌,与乐队相交呼应,是三个乐章中与乐队合作最紧密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