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数字经济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
围绕数字经济
来自蚂蚁集团、万国邮政等机构和企业的嘉宾展开研讨↓
蚂蚁集团总裁韩歆毅:
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中小企业链接全球市场
据韩歆毅介绍,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较上年增长7.4%,大幅度高于全球GDP的增长。他说:“我国中小微企业越来越成为出海生力军,2023年,中国新增出海企业名单中超70%是中小微企业。”
韩歆毅认为,目前中小微企业出海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第二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第三是享受绿色、低碳、环保的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助力相对较少。他说:“我们要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中小企业链接全球市场。”
万国邮政希瓦·索马松德拉姆:
数字经济是自由贸易的催化剂
“数字经济既是自由贸易的催化剂,也是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希瓦·索马松德拉姆表示,数字平台和技术创新为各种规模的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开辟了新的渠道。数字工具使这些企业能够跨越国界接触到新的客户,处理各种交易并以几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交付货物。
他说:“数字时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要求我们共同应对挑战。”
土耳其经济与外交政策中心总裁尤塞尔·萨巴兹:
要开发适合本国的AI系统
尤塞尔·萨巴兹表示,西方的数据和标准主导了当前的AI模型,让新兴市场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处于不利地位。尤塞尔·萨巴兹举例说,“当前比较流行的AI模型ChatGPT中超过60%的训练数据是用英语进行的,这限制了非英语语境下大型语言模型的有效性,让非英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他表示:“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开发适合本国的AI系统,这对于我们的数字独立和韧性至关重要。”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
香港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及数据金融发展
张曼莉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大数据分析平台、新一代政府云端基础设施和共用区块链平台,以实现数据驱动的政策分析和推行,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以及数据金融的发展。
张曼莉提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此,特区政府新设了新兴工业发展办公室,并建立了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推出了30亿元人工智能资助计划,以支持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进行算力应用,并积极发展本地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产业。
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
混合AI是AI的未来
钱堃表示:“在云端、边缘云和终端侧协同运行AI,有助于实现更加强大、高效、普及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机遇,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乘数效应’。”他说:“生成式AI将深刻影响和变革终端侧的用户体验,为手机、PC和汽车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也将为个人和企业用户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提供‘需求’支撑。”
GSMA网络部门负责人亨利·卡尔弗特:
数字经济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将达30%
亨利·卡尔弗特表示,目前全球85%的人口都在使用互联网,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长。他说,“过去3年,我们看到18%的互联网接入已经从4G升级到了5G。”他预测,到2030年,全球56%的人口都可以使用5G技术。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30%。
他指出,目前全球只有65%的人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服务,而35%的手机用户其实还没有接入互联网,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他表示,移动互联网对GDP有着巨大的贡献,预计到2030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7万亿美元,会催生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思科黄志明:
保障AI技术的网络安全需全球通力合作
黄志明认为,目前AI技术在网络安全上面遇到很大的挑战。他说:“黑客是没有国界的分别的,我们怎么能够在所谓‘魔高一尺’的情况下,做到‘道高一丈’呢?这需要全球通力合作。”
黄志明认为,在全球国际合作的领域要标准化。他说:“发展到AI时代,我们对技术标准化的要求应该更高,不能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厂商有自己的标准。”
新浪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
加强全球技术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王巍表示,进一步加强全球技术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可能会阻碍数据的自由流通和技术共享;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基础的巨大差距,也为技术合作增加了难度,可能也是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此,王巍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对话,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则。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则,是促进技术自由流动的关键。二是建立跨国技术交流平台和共享研发中心,这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技术创新的好办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促进国际交流。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智煜:
AI重构操作系统
徐智煜表示,AI时代到来,对于智能终端产业是一个机会。他提到,未来AI在端侧提供三个变化,第一个就是重构操作系统,第二个是能够赋能硬件,第三个是改变消费者的体验,包括用户的行为。
据徐智煜介绍,智能终端就是从桌面互联、到移动互联,包括万物互联,再到现在的智能互联,其实都是终端的形态。
荣耀会不会做车?会不会做眼镜?会不会做下一代的机器人?对此,徐智煜称:“这些都在我们研究的范围内,主要取决于商业的模式和成熟度,我们在自己最擅长的赛道还没有完全做好,我们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你可能关注的新闻
监制:刘溟 审核: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