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太平庄行宫里的乾隆御笔

旅行   2024-11-19 19:54   河北  
(续昨乾隆《南巡盛典》里的河间(下)
行宫里的乾隆御笔
其后,《南巡盛典》记载了乾隆亲撰的对联。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皇帝御书匾额:“陈诗展义”,指河间所传的“毛诗”宣示德义。并有对联道:“澄怀茹古涵今处,悦志麦畴黍陇间。”此句原出自乾隆御制诗《首夏玉泉山》,“澄怀”指静心之意,“茹古涵今”指博古通今,大意是虽静心于古迹古文,但最令人欣喜的是田陇间禾麦繁盛,百姓丰收在望。又有对联道:“问字惟应知稼穑,著书何必注虫鱼”,此句出自乾隆诗《倪瓒水竹居即用其韵》,大意是做学问应关注农业劳动,懂得稼穑之艰,著书立说时,不必局限于繁琐细微的训诂考据之学。将自己的诗句题于太平庄行宫,可见乾隆皇帝对自己的诗句文章颇为自负。
下图,原存于河间市龙华店乡乾隆太平庄行宫旧址的御马槽。
乾隆皇帝又为太平庄行宫撰对联道:“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护所宁。”面对自然的生机勃发,令人感叹万事万物之精妙,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领悟。“义府”可以理解为道德和正义的居所,“因心护所宁”则表达了一种以内心为依据,维护道德和正义,保持内心平静和安宁的意愿。另一对联道:“独喜惜阴澄静照,更因稽古契遐心。”出自乾隆诗《阅古楼》,写的是一片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岸上景物,令人欣喜莫名,但最切合吾心的却是考证古人事迹后,能够明辨道理是非。此联可能描绘了行宫景色,又暗合河间古郡献王、毛苌等先人的德行,一直影响至今。
行宫又一对联道:“无边生意归芳甸,有象清明绘野郊。”出自乾隆诗《御国仲春》,描写的是一片丰茂的芳草地上,绿意生机无限,就象一幅精心绘制的乡村画卷。《南巡盛典》还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南巡时在太平庄行宫御书对联曰:“纵目恰宜遇寥朗,托怀又喜得晴舒。”此联出自乾隆《玉玲珑馆》,描写雨过天晴后极目远望,天际之处空阔明朗、草木苍翠欲滴的美景。
下图,原存于河间城南太平庄行宫的乾隆御碑,今存非遗传习所。
上述对联中除“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护所宁”是专为太平庄行宫所撰外,其他均引用自乾隆皇帝所作诗句,应是其历次南巡时在太平庄行宫住宿,结合行宫中各处景色,挑选合适的对联,以御笔书写后镌刻于门扉之上。如今,太平庄行宫仅存草图,《南巡盛典》中记载的这些对联,成为研究行宫景色的一面窗口。
细节里的乾隆南巡
《南巡盛典》中有一处关于代雇车辆的细节,让人一窥真实的南巡。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带着大批随行人员,各种物资也需要牲畜车辆运输。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月初三,兵部左侍郎刘纶、顺天府尹陈兆仑上奏,大意是明年春天南巡,所有随营车辆按例由顺天府尹预备,本来这些车辆到了直隶省边界就应返京,沿途车辆再由各省就近雇车,但实际执行时因雇车不便,就将顺天府雇的车一半交给山东,另一半交给江南,以备返回时再用。
等到南返之时,因为骡马疲乏,江南、山东两省无法按数向顺天府移交车辆,于是由直隶省协调由河间、献县等地方代雇一百辆车,而沿途草料等费用由江南省“分送给拨”。于是,刘纶、陈兆仑上奏皇帝,建议明年春天南巡时,仍按旧例,由直隶总督方观承协调景州、河间、献县等地代雇车辆。到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月,户部侍郎钱汝诚为预备明春南巡,再将车辆一事以同样理由上奏皇帝,仍建议由景州、河间、献县代雇车辆“以济江(南)省之用”。
对于雇车这样的细节,都由各省督抚亲为筹办,还要奏明圣上,而乾隆皇帝看完这两份奏疏后的御旨只有三个字“知道了”。乾隆十六年(1751)和二十二年(1757)两次南巡,均预备车辆400余辆,实际用车前次为349辆,后次为343辆。乾隆皇帝每次南巡,常有皇后、嫔妃同行,另有众多扈从官兵,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太监侍卫,多达2500余人。一路上浩浩荡荡的南巡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的随员、马匹、车辆,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南巡。

史说河间
关注、发掘、传播与“大河间”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让优秀历史文化伴随心灵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