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嘉”人 | 林媚媚:新中国永昆第一女小生的梨园传奇

政务   2024-11-05 14:33   浙江  


编者按:一方“嘉”人,勤劳务实、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市县两级吹响“强城行动”号角之际,永嘉县融媒体中心在永嘉电视台、《今日永嘉》报、今日永嘉客户端、永嘉发布同步推出人物专栏《一方“嘉”人》,宣传报道各行各业先进典型人物,从一个个故事中,感受他们的“初心”,从一张张面孔里,体会他们的奋进,营造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强城行动”的良好氛围,汲取“强城有我”的奋发力量!









人物简介


林媚媚:新中国永昆第一女小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永昆传承人,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展演最高奖,温州市第七届艺术节获表演一等奖。



10月10日,永昆排练剧场。锣鼓声起,林媚媚扬鞭出场,身板笔挺,动作灵活,目光有神。这位今年83岁的国家级“非遗”昆曲代表性传承人面容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小了很多,风采依旧,给正在排戏的年轻永昆人做了很好的示范,她说:“只要对永昆有利的事情,我随叫随到,看到永昆这种古老的戏曲现在得以重放异彩,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我很高兴也愿意继续为永昆鼓与呼。”


无心结缘,怎料缘牵一生


林媚媚是温州市区人,因为母亲是越剧迷,常带她看戏,所以她一开始钟情的是清悠婉丽的越剧。初中毕业考入温州地区戏曲学员训练班时,她一心只想演越剧小生。但后来,林媚媚“阴差阳错”学习了昆剧。“之前没听过昆曲,心里也很不愿意,但随着死记硬背的唱词越来越多,她逐渐感受到昆曲的魅力:“昆剧艺术高雅,唱词多是文言文,深入学习可提升自身文化知识修养。昆曲表演庄重诙谐并重、粗放婉约兼顾,慢慢地我爱上了昆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为没有从小就开始训练,林媚媚付出了更多时间和汗水,她成了班上最勤学苦练的学员。“我至今都记得练下腰时骨头发出的嘎嘎声。做小生的,身段一定要美,全身协调上台才好看。”现在,已耄耋之年的林媚媚依旧保持着可以上舞台的体态,这是多年来一遍遍锤炼形体的回报。


  1959年,18岁的林媚媚被分配到永嘉昆剧团成为小生演员,师承杨永棠、杨银友二位永昆艺术家。在名师手把手传授下,她的艺术造诣日益提升,很快就挑起大梁。1968年,她主演的《唐明皇》成为永昆第一次离开温州的演出剧目,在全省巡回,得到专家褒奖。为此她十分感恩自己的恩师:“老师不遗余力倾囊相授,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同时我也会提醒自己也要像老师当年教我一样教我的学生。”



永昆是昆剧的一个支脉,是继承南戏艺术特色并结合地方戏曲剧种优点而形成的一个珍稀剧种,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在昆剧大家庭中独树一帜。由于长期扎根民间,永昆具有较强的平民气质,盛行于民间。鼎盛时,永嘉昆剧团一年送戏400多专场,林媚媚和她的同事为永嘉山区村庄送去永昆的独特腔调。她说:“我至今记得有一次从早上七点一直走到晚上七点才到达山村,村民已点灯在等候,我们顾不上吃饭就化妆演出。我们来演一场不容易,村民过来看一场也不容易,散场后村民举灯回家在大山形成了一条流动的灯河,这场面我至今难忘。”



花甲扮小生,拯救一个永嘉昆剧团


上世纪80年代末,因为多种原因,永嘉昆剧团解散,林媚媚也离开了永嘉,她说:“无论在哪里,一想起永昆,心情就会低落。”



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专家的呼吁下永嘉昆剧传习所成立。1999年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盛邀永昆参演。编剧张烈和传习所负责人一起去找59岁的林媚媚,让她扮演张协。“当时我已花甲,离开舞台多年,但真没有合适的人啊,我只好逼自己用一周的时间魔鬼性恢复训练。”林媚媚说,那周每天一大早就穿着借来的不合脚的高靴或跑楼梯或在水泥地里练跪地,直至晚上才脱下。至今,膝盖上还留着当时训练的疤痕,那双高靴就一直被她收藏在柜子里。


当时的永昆剧团面临的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场地没有场地的窘境,为了排练了昆剧目《张协状元》,团里自筹资金30万元,“从剧本初稿到手,一直到彩排结束,总共用了23天时间。”林媚媚和《张协状元》团队创造了一个奇迹。


《张协状元》剧照


2000年,在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的舞台上,林媚媚与传习所其他演员一起出演《张协状元》,谢幕四次,轰动一时,获得优秀剧目最高奖展演奖,6个演员中5人获得优秀表演奖,这是永昆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400多岁的永嘉昆剧原本已显微弱的生命力再一次焕发,59岁的“花甲小生”林媚媚成就了昆剧舞台上的一段佳话。


精心传艺,希望保留永昆独有特色


一出《张协状元》救活永嘉昆剧团,也让林媚媚看到重现永昆辉煌的希望,于是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培养新生力量中。作为传承人,她不要薪酬,在永嘉为学生们示范、教授、甚至一个人带全生旦净末丑以及配乐伴奏。为了永昆,她不遗余力,全情投入。在北京给观众普及永昆表演艺术时,以《荆钗记·见娘》中小生的“麻雀步”为例,“扑通”一声跪地,她的敬业精神赢得全场观众的掌声。她总是对学生说先要对永昆肯定、认可,要认识到永昆的价值。此外,对艺术要做到一丝不苟,绝对“不能混”。



除了言传身教,这几年林媚媚还将自己关在书房,精心记录自己舞台表演经验,整理永昆剧本。“永昆之所以是国家非遗,就在于它的独特性,比如生角十大手法,十大步伐等,一定要认真记录下来。”林媚媚强调,传艺后人是自己的责任。先要原汁原味地传承永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时间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也是她努力的目标。为此,她花很长时间写出获奖论文《永昆的继承与创新》,传递永昆独到之处,融入她对后辈的期望。  


                             

永嘉昆剧团是继承古老永嘉昆曲艺术的唯一演出团体,今年迎来75周年庆,为此林媚媚也格外忙碌起来,她不但要指导学生训练,自己也要参与演出。“感谢所有人对永昆的关注和支持,永昆现在软硬件都相当不错了,不少年轻人已成长为中坚力量,永昆未来可期。”林媚媚说,接下来她还会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永昆,宣传永嘉昆剧团。



   六百载昆腔韵幽远,今朝锣鼓声又响,以立法之弦弹唱永昆故曲新声。穿高靴,走方步,林媚媚一生眷恋的永昆正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


来源:永嘉发布

作者:永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秀燕

编辑:木木

责编:蕾蕾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赞和“”分享给更多人

永嘉发布
三百里楠溪江,自古山水怡人;九十八万永嘉人,从来耕读传家。我们有幸在这里相遇,感知民生冷暖、关注社会热点、明辨事实真相……永嘉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公众号欢迎您!新闻热线:82972222 | 信息举报:829122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