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隶书
在电视教学片里看过一个程邈创隶书的故事,是多少年来沿袭的说法。从大篆或小篆的圆转笔发展到方折笔的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书写的速度提高了几倍,对后来出现的魏书,行草书和唐楷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隶书萌芽时代应为战国时期大约在秦武二年(公元前309年)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早了88年。虽然字型上还以篆书结构为主,但出现了隶书的笔意。从1980年四川省青川县发掘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土坑墓葬群,其中有二枚木牍,有三行墨书的文字,其笔法已经有了“蚕头燕尾”的波势,也有了方折笔意。准确的说法,隶书源于战国,孕育秦代,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有的专家把秦代的隶书称为古隶,这是对东西两汉的隶书而言,1975年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代竹简上已经有了秦隶的风茂,波折笔非常明显。1973年在河北省定县出土的一批汉宣帝时代的简书可以看出比较完整的隶书书体了。到了东汉可以说是隶书的鼎盛时期,从结构上看只残留少量的篆书,大量的碑刻、汉隶是日臻完善的隶书。如东汉桓帝时代的《礼器碑》、 《鲜于璜碑》、 《石门颂》、 《孔宙碑》、 《乙瑛碑》、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灵帝时代的《曹全碑》、 《史晨前碑》、 《甫阝阁颂》。东汉建宁元年的《衡方碑》,建宁三年的《夏承碑》,建宁四年的《孔彪碑》、 《西峡颂》等等。
《石门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摩崖石刻,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褒城县北的石门山。它是东汉时期刻成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73年。这部作品以其宏伟的气势和精湛的书法技艺而闻名,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石门颂》的内容主要是颂扬当时的地方官员杨孟文的事迹,他在治理当地时有着显著的政绩,因此人民为了纪念他而刻下了这部颂文。石刻的书法风格属于隶书,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既有古朴浑厚之感,又不失灵动和流畅。
这部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存在不仅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历、照片、艺术评论或自述。
*绘画作品五幅以上(散文诗词对联书法不限),作品请标注作品名称、尺寸或创作年代等。(备注:可代写艺术评论)
散文诗词对联书法或者绘画,题材不限,临摹、手稿、写生、创作均可。
作品电子版图格式为JPG,大小在10MB以内,文word格式;
为了便于快速联系和交流沟通,投稿人可加编辑微信:a13691129331(加微信备注"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