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重庆商业地产网,即送4个见面礼:
※回复『米其林』-领2023米其林黑珍珠品牌选址电话!
经济的竞争,已经由组装生产上升到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这种高科技的竞争的本质则是一流高校资源的竞争。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高校者得未来。
下一轮的竞争,将由科创能力的竞争上升到高校实力的竞争。
01
深圳,一座疯狂建大学的城市
在经济及科技领域一路狂飙的深圳开始了新一轮的“狂飙”。
5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深圳理工大学。批复函件显示,深圳理工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据重科城微报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等研究院)建设工程项目一期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永乐路与新岭路交会处东北侧,项目计划总投资超24亿元,用地面积约9.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总办学规模约为3000人。
鸟瞰效果图
项目分一、二阶段实施,其中,一阶段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研究生培养用房、复合功能用房、科研机构用房、架空层及连廊、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
学校建成后将形成完备而丰富的校园功能格局,有效支撑高研院新阶段建设发展。
主楼效果图
据介绍,区别于传统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高等研究院以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为主,同时下设多个研究中心与科研平台。高等研究院将聚焦“电子信息+”,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区块链、量子信息等领域,打通科技前沿人才与大湾区产业高端应用人才培养链条,培育极具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能引领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领性人才。
据悉,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市校合作的重要内容。高等研究院以“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研究院”为发展定位,将聚焦电子信息领域,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和联合技术攻关,积极促进优秀高校科技资源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2024年国内城市GDP排名中,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34.28亿元,同比增长5.4%,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深圳加快了建设大学的步伐。
在2000年以前,整个深圳的普通高等学校不到4所,本土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是种稀缺品。
然而,在2000年之后,深圳疯狂建大学的速度堪比经济发展的速度。
1980年,深圳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时,这里的“最高学府”只有两所中专、一所师范、一所卫校。
而后,深圳的高等教育进入超常规发展期。2002年,深圳一年之间就多了6所高校。2011年来,深圳更是几乎以一年一所的速度建高校。
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问世;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诞生;2016 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龙岗区落地;2017年到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相继在深圳设立分校区......
到2022年,据深圳市教育局消息,深圳已有15所普通高校,还有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和香港大学(深圳)等高校在筹建中。
2009 年,香港中文大学便成立小组探讨在深圳设立校园的可行性,并在 2010 年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开启了深圳合作办学的先河 。
2014 年,教育部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下文简称港中深),首批设置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等三个深圳社会亟需的本科专业 [9]。
于是,背靠着港中文这座大山,港中深发展迅速,年纪轻轻便有了世界顶级的实验室,还与港中文共享图书馆电子资源,录取的学生也能注册成为港中大的学生。
之后,这一合作办学的成功先例也被许多高校借鉴,深圳这片“高校荒漠”反而成为了“建校沃土”。
2010年首次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十多年之后,在争议中摸索的南科大快速地跻身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在多个世界高校排行也榜上有名。
2022年,在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中,南科大已经超越许多老牌高校,排行第13。
而深圳大学更是有着“最火双非”之称,毕业生在深圳一众高新企业中的认可度,不亚于许多985高校。
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深圳是2020年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高的城市,超越了其他一线城市。
深圳大学 2021 届本科毕业生中,已就业人群留深圳就业率达到了 79.42%,南方科技大学也不相上下,占比接近八成。
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2021年深圳本地大学毕业人数虽然仅有4.11万人,但净流入的应届生数高达14.54万人,而北京与上海净流入的应届生数都不到 8 万人。
深圳正在由经济与科技的逆袭,扩展到高校建设的逆袭,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02
重庆:经济总量第四城、高校数量第五城
具体来看,我国内地大学10强城市分别是:北京(92所)、广州(84所)、武汉(83所)、郑州(73所)、重庆(73所)、上海(69所)、西安(63所)、成都(59所)、长沙(59所)、天津(57所)。
根据《中国大学生最多的30座城市》一文分析,广州、郑州、武汉、重庆、成都、北京、西安、南京8城在校大学生破百万。
然而,本科院校,我国本科高校最多的10座城市中,重庆遗憾缺席:
北京(68所)、武汉(46所)、西安(45所)、上海(40所)、广州(39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杭州(29所)、哈尔滨(28所)。
重庆以28所的数量位居第13位。
另外,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中,重庆同样落选: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广州(7所)、武汉(7所)、成都(7所)、西安(7所)、天津(5所)、长沙(4所)、哈尔滨(4所)。
“双一流”高校最多的是北京,高达34所,上海和南京并列位13所,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均为7所,天津为5所。
无论是在四大直辖市之中,还是在新一线城市中,重庆均为垫底。
显然,这与重庆当前的经济体量和所承担的战略任务不适应。
03
重庆发力,支持建设“双一流”大学
在今年前三季度GDP仅次于深圳的“第四城”重庆,正在落实国家战略,建设全国性科学中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因而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因此,重庆市持续加大力度支持本地高校建设。
11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重庆大学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副市长马震,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校长王树新参加。
他强调,要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育一流人才、创一流科研、建一流高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胡衡华说,重庆大学是我市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近年来各项工作抓得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充满向上向好的蓬勃朝气和生机活力。其中:
要把“迈向百年新重大”与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结合起来,立足重庆、对标先进,服务发展、引领未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让更多青年大学生留在重庆、扎根重庆,吸引更多校友回渝留渝创新创业,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要全力支持“双一流”建设,推动更多学科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录;全力支持科创平台共建,建好用好超瞬态装置等国家级科创平台,推动嘉陵江实验室尽快独立运行;全力支持重庆大学智谷校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创新首选地,推动“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
更早之前的10月16日上午,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调研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工作。
10月16日上午,在重庆师范大学,市委书记袁家军考察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苏思 摄
其中,袁家军强调:
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人才激励使用机制,进一步建强建优科技人才队伍。
要推动“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完善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搭建高水平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全面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校企合作新格局,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标志性成果。
《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到,加大“双一流”高校建设力度,持续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多领域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重点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建成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该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为重庆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教育强市,推动重庆成为学习型城市、人力资源强市和人才强市。
具体计划如下:
1.实施高校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计划。
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高校分校区建设。
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引进5所国内知名院校来渝合作办学。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长江音乐学院建设。
2.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建成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特色高校12所,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20个。力争新增2—3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理工农医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提高到60%。
3.实施一流学科建设专项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3个,建成265个市级重点学科、50个左右市级一流学科、5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力争5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2—3个学科进入世界顶尖学科;15个以上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
04
奔跑的重庆:国内外一流大学加速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引进的一流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等。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在2018年一年之内引进10所国内名校:中国人民大学签约合作;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重庆两江新区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投资协议,将在两江新区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
此前,重庆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签约合作。
2019年,重庆市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4所国内外知名高校。
今年,香港中文大学与重庆高新区合作项目落地科学城。同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官宣将在重庆设立分校。
通过与深圳的对比可知,两者在高校建设方面有相同之处,即支持本地高校加快发展,同时,引入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研究机构。
当然,跟深圳不同之处在于深圳拥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和吸引留住人才的生态体系,从而实现了高校与人才的双吸引、双留驻。
提供一流的高等教育的同时,提供一流的就业与居住生态,是重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的必备条件。
显然,面对新一轮的竞争,重庆已经在快速行动了。
作者:范范的范
来源:重科城微报综合自深圳发布、重庆日报等网络
推荐阅读:重庆商业地产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本文为转载文章,旨在分享交流,©版权归原平台所有,并不表示赞同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若侵权、版权等问题,后台联系我们安排处理。
因为微信推送规改变,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希望大家将【重庆商业地产网】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了。并帮忙点赞和转发。小编长期利用业余时间推送商业与地产朋友感兴趣的最新资讯、重磅招商选址电话、商业地产干货等,实属不易。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往期精选
商业地产观察
商业地产干货
招商选址通讯录
商业运营干货
商业与地产报告
业主维权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