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色字体直观学机械可长期订阅我们
1988年4月26日,
海南建省,
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十万人才下海南,
海南岛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十万人搞建设,
都需要用电啊,
但是,
此时的海南电网却如一叶孤舟,
与内地电网隔海相望,
承受着百年孤独。
2009年6月30日,
随着一项工程的全线竣工,
海南结束了电力孤岛的历史,
与坚强的南方电网紧密相连。
为什么孤独?
因为孤网运行,
电网结构脆弱,
时不时就会停电。
那时候,
“家底薄、力量弱”的海南电网,
供电安全可靠性也单薄孱弱
郭强是南方电网海缆专家,
曾经参与过海南联网工程建设,
他就回忆说:
“正忙着写材料,
还没来得及存盘,忽然就停电了!
然后数据就全丢了,半天白忙活,
气得‘鼻子冒烟’,这是常有的事儿。”
在海口市从事餐饮行业的李女士也说过:
“夏天海南天气比较热嘛,
用电量就很大。
我们做餐饮的店,
空调基本都是24小时工作,
但以前时不时就停电,
停电的时候就开不了空调,
基本这一天就没多少客人进店,
没生意可做。”
▲2005年,在海南电网遭受强台风“达维”期间,海南电网人顽强拼搏,不畏艰难,为海南省灾后重建赢取了宝贵时间
总不能一直这样!
就没有办法了吗?
一个大胆的梦想
在南方电网的电力人心中萌发:
跨过海去!把电网联起来!
怎么联起来呢?靠电缆!
能不能有一条电缆,
从海南通到大陆,
稳住电力供应,
就像母亲和胎儿之间的脐带?
能,但是非常难。
琼州海峡横在海南岛与内陆之间,
是一道天然的天堑。
琼州海峡是国内海洋环境最复杂的水域,
冬季季风夏天台风,
晴天都有三尺浪,
海流速度非常快。
摆在电力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就是,
不仅要驾驭浪潮,
还要在这翻腾的海面之下铺设电缆。
“水+电”,
这听起来就是一个危险的组合。
当时,
国内根本没有
在这种深水复杂环境下
开展海缆施工的经验,
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120米长7层楼高的施工船
在风浪里如同一片树叶上下漂浮,
如何保持船舶
在不抛锚的情况下沿预设路径行驶,
偏差不能超过1米进行敷缆?
如何保持深水环境下数百米
悬空海缆能够乖乖听话?
如何实现敷设到海床的海缆
能够安全地紧贴海床?
如何在高海流环境下,
牵引一公里长的海缆安全登上陆地?
技术问题一个接一个,
南方电网的电力工作者逐个击破。
▲500千伏海南联网工程海缆牵引船开展海缆敷设作业
他们在驾驶台、水下施工控制室、
船尾导缆通道各个位置
紧张地监督着各项数据。
▲海缆检测前开展水下机器人接线测试
看似粗壮的海缆却十分地“娇气”,
海缆的内部核心是由百余层的绝缘纸构成,
24小时连续施工,
每秒都不能停止,
受力、弯曲度都有极其严格的控制要求,
如果有一张发生破损
或褶皱都要切除重新接续。
▲500千伏海南联网工程海底电缆敷设
在现场,
风速、流速、浪高、张力、海缆水下坐标等
各项参数不断刷新着,
当环境参数变化后,
需立即调整当前的施工要求,
下达指令指挥施工船舶、
敷设系统进行调整,
施工船看似一个海上的庞然大物,
却如同绣花般灵巧。
从2005年启动的海南联网一回工程,
历经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奋斗,
2009年6月30日,
终于全线竣工并投入使用,
至此,
海南也结束了电力孤岛的历史,
与坚强的南方电网紧密相连。
▲海南联网系统林诗岛终端站
海南联网一回工程投运后,
不管是承担博鳌亚洲论坛、
文昌卫星发射等重大活动保供电,
还是抵御台风袭击,
特别是在抗击17级超强台风
“威马逊”“摩羯”的过程中,
海南联网工程就像是在深海中的“脐带”,
串起了海南电网与主网,
成为了保障海南电力稳定的“定海神针”。
电力的稳定,
助推了海南岛的经济建设;
发展的提速,
反过来又有了更高的电力需求。
联网工程的2.0版本应运而生。
历时5年多,
2019年5月30日,
海南联网二回工程建成投产运行,
经历15年的发展,
海缆运维建立了“3444”立体安全管控体系,
形成了六大核心技术
(智能检测、海缆监控巡维、
海底电缆抛石保护、绝缘介质回收、
故障定位及微渗漏查找、
海底电缆外损伤修复)。
从此,
海南岛与大陆实现电力双回线路联网,
也为“云电入琼”打通了通道。
云南的清洁水电通过500千伏联网工程,
跨过2000多公里的高山和大海,
送入海南省内。
▲海南联网二回工程海底电缆敷设施工
云边月,海之南。
曾经的边陲孤岛,
如今的经济发展窗口,
海南省现在有欣欣向荣的农林牧渔,
高速运转的化工基地,
也有攀爬航天梦想之巅的文昌发射基地,
更有成型起势的海南自贸港建设。
电力,像血液一般滋养着这座岛的生长。
End
来源:南方电网
大家可在评论处补充文章的不足或欠缺内容,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