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回望2024 ,中国向善

民生   2025-01-14 17:03   浙江  

白驹忽过隙,逐梦亦万里。蓦然抬眼,2024已然转身,2025迎面而来。

2024,一个值得回味的年份,一段值得珍存的记忆。中国慈善深深根植时代沃土,深情叩击亿万心灵。温暖所至,善门洞开;携手同心,笃行致远。

2024,中国慈善与生活同息,与希望共振。“人人为善”“善为人人”相互致意,“时时慈善”“处处慈善”相映生辉。

2024,慈善活力愈加饱满,慈善空间更加广阔。慈善向新,人心归善,一如万物向阳,心灵返璞归真。

2024,中国向上向善。

一以贯之的顶层规划

“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是一条自上而下、贯穿始终的金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均对发展慈善事业作出安排部署。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一章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一贯重视和肯定,为公益慈善领域注入强大的政策动力与发展信心,也意味着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以更多资源投入、更大支持力度、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谌贻琴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讲话。谌贻琴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顶层设计与规划预示了公益慈善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深度融合。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益慈善事业体制机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公信力,进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和民生大局。

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

2024年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对日益丰富的慈善活动进行全面规范,为促进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新修改的慈善法是对2016年中国首部慈善法颁布后历经7年广泛实践的一次总结与完善,是开门立法与开门修法的典范之举。新修改的慈善法一经公布便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热潮,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投入、参与慈善事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慈善法的引领与规范下,慈善力量不断壮大,慈善文化日益传播,慈善制度不断完善,慈善气象日新月异。

与慈善法同步,2024年9月5日,民政部修订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以及民政部会同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共同制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三部配套规章正式出台。随即,各地慈善促进条例也纷纷出台,为当地慈善事业发展建造了“地标”,树立了“路标”。据民政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17个省份、4个拥有立法权的城市根据慈善法精神出台了地方性慈善法规,进一步细化了地方管理相关条款,并在慈善协作机制、社区慈善、应急慈善、慈善文化、慈善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拓展。

慈善会的而立之年

新中国慈善事业起于改革开放大潮奔涌的20世纪90年代。1994年,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的一大批慈善会如雨后春笋般宣告成立,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这些慈善会纷纷步入而立之年,均以各具特色的庆祝方式对自身30年历程进行回顾,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2024年11月14日,“中华慈善论坛(2024)”暨中华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京成功举行,为其30年光辉历程镌刻下一段完美的篇章。30年来,中华慈善总会以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与专业化慈善组织为己任,躬播善种,潜耕善田,共筹集慈善款物价值1600多亿元,先后实施慈善项目近300个,形成了覆盖助学、助医、助残、助老等方面的慈善体系,使数以千万计困难群众得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救助,无愧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开拓者、引领者、排头兵。

2024年5月7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沪举行。30年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始终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立会宗旨与“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时代理念,大力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项目、传播慈善理念,让慈善力量在改变人们生活命运的同时,全面展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30年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累计募捐189亿元,累计支出153.36亿元,受惠困难民众达5050万人次。

回望1994年,重庆市慈善总会正式成立,山城由此成为善城。“人人可慈善,慈善惠人人”的慈善文化犹如嘉陵江水奔涌向前。截至2024年6月,重庆市慈善总会共募集款物价值94.21亿元,惠及市内外困难群众逾1000万人次。

2024年9月12日,安徽省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顺利召开,全面回顾总结了总会30年来在服务发展大局、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与突出贡献。30年间,安徽省慈善总会累计筹募慈善款物价值41.46亿元,实施品牌项目258个,惠及困难群众1200多万人次,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发挥了慈善组织的应有作用。

2024年是广州市慈善会成立30周年。30年间,广州市慈善会始终秉持“扶弱济困,见难相助”理念,全力推动善城广州建设,紧紧围绕助困助学、助老助幼、助残助医、赈灾救援等慈善领域,引领动员全市慈善会系统共筹集款物价值逾100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让羊城慈善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2024年也是成都市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30年来,市慈善总会不断优化慈善项目、丰富募捐形式,实现款物筹集的多元化、市场化、全民化,形成了涵盖扶老、助残、恤幼、助医、济困等领域的慈善救助体系,累计募集款物价值24亿元。实施慈善项目近2000个,惠及群众超1000万人次……

三十而立,三十而远行。30年对于一项事业以及为这项事业辛勤耕耘的人们而言,既是一段难忘的历史,更是一个新征程的开端。

一日千里的数字慈善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30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古老华夏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公益慈善事业注入了强劲的驱动力与变革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0亿人次网民参与网络慈善捐赠,累计捐赠善款500多亿元。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累计筹集爱心资金1000多亿元。网络慈善基于强大的技术平台,互联网、移动支付与生活场景的有机融合,业已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开数字公益慈善之先河的腾讯“99公益日”升级为“久久公益节”,以倡导鼓励“长期主义”的公益慈善参与。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充分发挥大平台用户和大体量商家的作用,通过“XIN益佰计划”严选优质项目作为推荐,并将优秀项目与不同业务平台特色结合,创造了更多的捐赠可能性。公益宝平台与中华慈善总会联手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积极探索创建村社筹款模式,现已推广至700多个社区,慈善之种遍地开花。

2024年,全国多地慈善会组织举办了“数字慈善节”活动。中华慈善总会的“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山东省慈善总会的“善行齐鲁与爱同行”数字慈善节,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的“蜀慈善邻·和美四川”数字慈善主题活动……影响广泛,成果斐然。

放眼今日,传统线下慈善手手相传的温暖正在与时尚慈善意意相联的关切紧密结合,成为中国慈善新业态、新模式,并将对未来慈善产生强大的塑造与引领作用。

日渐丰富的慈善业态

从“一日捐”到“慈善+”,从慈善信托到混合融资,从“慈善嘉年华”到“慈善文化节”……2024年,中国慈善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

相对于过往慈善更多侧重扶贫济困、扶弱助残、赈灾救援等较为单一的物资救助模式,今日慈善已有了极大改观,表现为物质精神兼容并重的慈善业态。创新实践体现在慈善领域的方方面面。

2024年,慈善信托的规模和数量显著增长。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社会已备案登记慈善信托数据累计2158条,财产总规模达82.69亿元。多家理财公司积极布局慈善理财产品,2024年新发慈善理财产品数量增长至38款,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重点领域引入金融“活水”。

“慈善+保险”“慈善+基金”“慈善+医疗”“慈善+就业”“慈善+社工”“慈善+政府公共服务”……多种类、多元化慈善模式纷至沓来,各显其“善”。

2024,慈善文化表现亮眼。“中华慈善论坛”“西部论善”“西湖论善”“慈善文化周”“慈善文化月”“慈善大会”“中华慈善嘉年华”“中华慈善晚会”“‘爱满人间 善盈天府’四川省公益慈善文艺晚会”“‘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上海慈善“一杯咖啡的温暖”依旧治愈心灵;“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项目依旧畅行各地,播种微笑与希望;“顺其自然”依旧匿名捐款,让慈善成为一种现象,自然而然……

2024,中国慈善如潮奔涌,生机勃发。

中国慈善2024,真情可待,未来可期。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ID:zhejiangcishan


来源:中华慈善总会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发布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机构动态信息,慈善行业新闻,慈善行业政策法规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