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领 航
恩师引领 践行本真 交流分享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训练的进阶
——导师吉春亚语音指导
整理:杨林林
我们的教材每课的课后要求中基本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是低年级学生一项关键能力,如何抓准这个时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到底该如何做?让我们一起倾听吉老师的智慧分享。
进阶一:多听范读,磨耳朵
朗读教学中一年级的朗读,首先是多听,语感是听出来的。真的,如果从来没有听过老师朗读,从来没有去听过那些好的朗读,完全是靠自己读的,进步要比曾经听过的弱得多。所以,我们老师要经常范读。也可以在喜马拉雅里面找一些朗读的特别好的内容,给小朋友听,听着听着他们就知道:原来朗读时我们可以不拖音,可以读得棒棒的。
打个比方,我们学音乐的时候,是先学五线谱,还是先听音?先听音,获得感性的认知,越早听,形成乐感时间越早。学朗读也是一样的,一定要多听,磨耳朵,让耳朵怀孕。我的普通话夹杂很浓重的南方乡音,有一段时间跟着播音员去学播音,那两三个月,天天把耳机塞在耳朵里,感觉他们那个朗读怎么这么好听,太棒了,我怎么就不会呀?越听越羡慕。听着听着,听到一个叫“青衣”的朗读很动听,我跟着她的节奏去读。当我把这个耳机放下再朗读的时候,节奏也跟她差不多了。我们的朗读,要让学生多听听。
进阶二:不同方式,多朗读
“我读”是一种特别好的朗读方式,“听我读”也是一种情感传递,第一个要听读,第二个是多读。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曾经看到过一项研究,一个小学生200个小时的朗读练习,才能够具备正确、流利朗读的那个能力。我特别倡导各种方式朗读。早上读,晚上读,录音读,配音读,与家人一起读,一年级拿着拼音读物读,200个小时练过去,慢慢具备了正确流利朗读的能力。朗读得多了以后,很多的字在朗读当中自然就认识了,不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每一课拿出时间每一个字都要随文识字,每一个字都要分析这个字左右结构、那个字上下结构等等,因为在不断地朗读中积累认识了很多字。学生在初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最初不是对那些个字感兴趣,他是对那个内容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拼音就让他多读书。一年级时,非常愿意读,我们趁着学生在年龄小的时候,让他不断朗读。二年级训练了默读思考的能力,渐渐地觉得自己能读懂了,就不喜欢大声读。尤其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让他大声读的话,会越读越没声。朗读的语感能力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训练出来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继续训练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多样朗读。具体来说,教师要深入挖掘与生活类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活动。还如,通过诵读激发孩子们的激情,提升自信心,增加孩子的胆量,使孩子变得大气、大方。集体诵读时,他们可以相互壮胆,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激情。
进阶三:体验角色,表演读
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三者之间的互动耦合,构建了一个一体的自组织的动力系统。生理体验与心理体验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联系。我们微笑所以我们开心,我们开心所以我们微笑。启示我们,朗读时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带上手势动作,调动学生的身体动作,让学生由大胆地展示身体姿态动作,转化为有趣地朗读乐趣。角色扮演就是联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重要媒介。在朗读指导中融入角色扮演,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文本的言外之音,才能更好地感知朗读的基调,才能更好地体会朗读的情感。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台词的色彩。
在低年级阶段,我们可以不断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汇报分角色朗读的表演。教材里有太多的可以用来角色扮演的内容。和孩子一起排练课本剧,做好课文故事中人物的简单头饰,同伴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表演课本剧的有趣活动中,孩子会体会到故事的意义和人物角色的情感,产生诵读课文表达感情的愿望。
整理者简介
杨林林 吉春亚本真语文核心组成员。吉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春市我身边好教师,区教学能手。热爱教育,喜欢本真语文。数字化创新案例收录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
制作/吉春亚本真语文徒弟团队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